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76章 天聖字典

《北頌》 第0776章 天聖字典

(4, 0);

  寇季並沒有詳細的跟種世衡和朱能解釋其中的門道,他只需要種世衡和朱能二人明白藏錢財流到大宋的重要就行。

  在代了二人此事以後。

  寇季陪著二人吃了一些送行的酒,然後眼看著他們上了馬,一路往大理的方向揚長而去。

  寇季在他們走了以後,坐上了馬車,悄然回了寇府別院。  

  ……

  對於大宋大部分人而言,要全面推行蒙學,在不用國庫錢財的況下,只能憑藉著搶劫來維持。

  但對寇季而言,卻並非如此。

  寇季有很多辦法能幫大宋弄來足夠的錢財全面推行蒙學。

  比如通過一字子鋪,加印子,或者超印子。

  又比如通過捐贈。

  整一堆有名無實的名頭,號召天下所有商人捐贈,一定能撈來一大筆。

  暴一點,還可以在稅上做手腳。(5,0);

  總而言之,辦法有很多。

  但無論是那個辦法,都有一定的弊端。

  比如超發子。

  固然能短暫的斂來巨萬萬的錢財,可弊端也十分大。

  超發的子過多的話,子的信譽會大大降低。

  有可能會跟明朝的寶鈔一個下場,失去信譽,被徹底拋用。

  而隨之迎來的就是兌狂

  朝廷沒有足夠的錢財應對的話,最終就會引起民變。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一人為主的時代,掌權者若是嘗到了超發子的甜頭,一定會瘋狂的濫發子。

  子很有可能就會為亡國的一大弊端。

  捐贈也有捐贈的弊端。

  達貴人們捐贈一兩次錢財還行,讓他們長久的捐贈錢財,他們絕對不答應。所以錢財捐贈的主力就是富商大賈,富商大賈逐利,朝廷想要他們長久的捐錢,勢必要在其他方面開口子。一旦開了口子,商人們就有無數的辦法將口子撕的更大。此舉對朝廷絕對有害無益。更重要的是,在捐錢的過程中容易催生出貪腐。(5,0);

Advertisement

  其他的辦法,也就其他辦法的弊端。

  真正完的辦法,寇季和趙禎倒是商量出了一個。

  那就是在推行蒙學的事穩定以後,繼而推行縣學、府學。

  蒙學免費、縣學收費、府學亦是如此。

  用縣學和府學的錢財,補蒙學。

  從而達一個循環。

  為了確保各家私塾不破壞這個循環。

  往後的科舉考試中,會將學籍納到其中。

  那些家中有私學的,或者是民間學館出來的學生,想要參加科舉,必須縣學、府學。

  民間的私塾會因此大大的減、民間學館也會如此。

  送到他們手裡的錢財,會因此流到朝廷手中。

  地方的那些飽學詩書的先生,想要混口飯吃,也必須進到朝廷的學府當中。

  朝廷不僅可以藉此合理的調配教育資源,還能監督和影響民間的言論。(5,0);

  一舉兩得。

  但推行縣學和府學,那是以後的事

  現階段,沒有收況下,朝廷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方面的錢財。

  出去搶錢絕對是一個一舉三得的事

  一得錢。

  二得地。

  三得兵強將。

  雖然中間會損失一些兵力。

  但相比而言,得到的更多。

  錢,寇季不在乎。

  寇季看重的是地和兵強將。

  朝廷有了地,就能大肆的移民。

  從豪門大戶手裡不斷的取他們的佃戶。

  豪門大戶為了避免佃戶流失,必須得出

  大宋朝沒有主奴契約,只有主僕契約。

  豪門大戶可沒辦法控制佃戶的自由和生死。(5,0);

  若是朝廷在主僕契約上,再加以約束。

  減輕佃戶叛逃的懲罰,加重豪門大戶苛待佃戶懲罰。

  那豪門大戶為了避免佃戶流失,還要出更多

  朝廷有了兵強將,好更多。

  對豪強,對外攻城掠地。

  豪門大戶占著地不給百姓,那朝廷就打出一片地,分給百姓們。

  大宋的人口有限。

  離一部分,就一部分。

  總有那麼一天,豪門大戶手裡的佃戶會被調乾淨。

  到時候,一家十幾口的豪門大戶,手裡握著百上千畝的良田,看你怎麼種得過來。

  種不過來地,朝廷的賦稅又必須繳納。

  最終就只能自己不斷的往進補。

  補的久了,家底掏空了,就只能賣地。

  土地兼併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5,0);

  趙禎和寇季在文製革新的問題上,謀劃的很深,想的也很長遠,所以需要的時間自然也長。

  眼下只不過剛剛開始。

  ……

  寇季回到了寇府別院以後,每日往返於府上、瑞聖園、皇宮。

  趾和大理的戰事,他不需要太多關注。

  有曹利用、陳堯咨、種世衡、朱能四人在,一切的戰事都能理妥當。

  他不需要太擔心。

  他現在需要陪著趙禎盯著各地蒙學的推廣進程、以及瑞聖園的編書和譯書的進程。

  在他的指導和監督下,編書和譯書的進程十分快速。

  時間一晃,到了五月。

  第一版簡化字音韻書籍正式的編著了出來。

  寇季拿到了整本以後,仔細審閱了一番,還是很滿意的。

  編撰出的第一版的簡化字音韻書籍,跟寇季印象里的字典很相似。(5,0);

  區別就在於,第一版的簡化字音韻書籍在注音方面,用的是原有的注音符號,而非字母拼音。

  後世運用的字母拼音,是建國以後,幾位語言學家,在注音符號的基礎上改編的。

  文字的排列,以及一些簡字也有區別。

  文字排列是豎著排列的。

  賈昌朝和大儒們簡出的文字,跟後世的簡字有一定的區別。

  但並不影響閱讀。

  寇季嘗試著辨認了一番,發現十分順暢,就拿著書籍了皇宮。

  趙禎在看到了音韻書籍以後,並沒有急著翻閱,而是快速的召集了滿朝文臣宮。

  寇季見此,立馬從宮裡差遣了一個人,到瑞聖園去取更多的音韻書籍。

  滿朝文臣聚齊以後,寇季派人去取的音韻書籍也送到了宮裡。

  趙禎在滿朝文臣到齊以後,吩咐陳琳將音韻書籍分發給了他們。

  滿朝文臣拿到了音韻書籍以後,快速的翻閱了起來。(5,0);

  剛剛翻開,滿朝文武看著很生疏。

  因為他們學的是繁字,初看簡字,自然不是那麼順暢。

  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滿朝文武看久了以後,就慢慢的克服了這方面的障礙。

  能輕易的辨別出每一個繁字對應的簡字。

  這就是漢字的好

  漢字是由象形文字變化來的。

  所以無論漢字如何變化,只要其中主要的形不變,就能輕易的辨別簡繁。

  賈昌朝和大儒們都是飽學詩書之人,其中更是有不文字大家。

  他們知道每一個字的主要的形在何,也知道每一個字的關鍵之筆在何

  所以他們編出的簡字,對大宋的讀書人而言,其實沒有多辨識障礙。

  滿朝文臣在看完了音韻書籍以後,神各異。

  有震驚的、有憾的、還有神複雜的。

(5,0);

  呂夷簡三人在看完了音韻書籍以後,小心翼翼的將其收到了袖中,一起對趙禎施禮。

  「臣等為家賀!」

  其他文臣見此,也紛紛向趙禎施禮道賀。

  趙禎笑著道:「為何?」

  呂夷簡拱手道:「家已經再全天下推行蒙學了,若是再配上這音韻書籍,必然能大興教化。此書的好,臣看一眼便知。

  簡單、好學、易查閱。

  更重要的是,學簡字的人,要辨認現有的文字,也不會存在太多障礙。

  只要懂其形、明其意。

  簡字和現有的字之間,可以隨意的辨認。」

  趙禎哈哈大笑道:「真有卿說的那麼好?諸位卿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臣等贊呂相之言!」

  垂拱殿,一片贊聲,一個反對的也沒有。

  可簡字音韻書籍,真的好到讓人挑不出錯嗎?(5,0);

  其實不然。

  主要是簡字音韻書籍,是一幫子大儒編撰出的。

  他們一般都是反對朝廷在文字上做文章的重要戰鬥力。

  如今他們都被收買了,不會跳出來跟朝廷作對。

  文臣們自然也不會趙禎眉頭。

  一些因為反對而反對的員也不敢出聲。

  因為編撰簡字音韻書籍的大儒們當中,有人還給他們中間一些人擔任過先生,他們也通讀過其中一些大儒的著作,算是人家的半個門生。

  沒辦法站出來反對。

  當然了,更關鍵的是。

  反對的人進不了垂拱殿。

  因為早在朝廷編著簡字的風聲傳出去以後,趙禎和寇季兩人就已經手震懾了一番朝野。

  朝野上下都知道,趙禎和寇季為了推行簡字,敢殺人,也捨得殺人。

  他們沒理由跟自己的命過不去。(5,0);

  趙禎見滿朝文臣無人反對,忍不住開口道:「難道簡字就沒有半點壞嗎?」

  寇季聞言,翻了個白眼。

  他覺得趙禎這是沒事在找事。

  「卻有壞……」

  王曾緩緩的出班,低聲說了一句。

  趙禎急忙問道:「王卿覺得有何壞?」

  王曾沉聲道:「簡字已經在保留字形的基礎上,做到了極致,無法再刪減。若是遇到了避諱的字,缺筆之下,恐怕會變另外一個字。

  一字之錯,意思往往天差地別。

  對我大宋的公文和科舉文章有很大的影響。」

  趙禎略微愣了一下,發現王曾說出的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大宋的公文和科舉文章,又不是大白話,而是文言文。

  往往錯一個字,整句話的意思瞬間就變了。

  若是到了避諱的字,缺一筆,了某一個筆畫,變了另外一個字,那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意思。(5,0);

  趙禎沉了許久以後,開口道:「簡字,已經算是缺筆字了,已經算是避諱過了,所以不用再刻意避諱。以後皇室中人的名號、諡號、廟號,皆以現有的字錄

  天下間百姓,每一歲,總有那麼一些人會因為避諱字的關係獄。

  其中大部分還是無心之失。

  以前沒法子解決此事,所以只能聽之任之。

  如今有了簡字,那便借著簡字,將此事解決,免除百姓們牢獄之苦。」

  「家聖明!」

  王曾高聲讚嘆。

  滿朝文臣也齊齊躬讚嘆。

  誠如趙禎所言,天下間的讀書人,總是因為避諱字的關係獄。

  而且數量不

  學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別的字可以不認識,但是避諱的字,必須先認識一遍,免得一時不查,引火上

  如今趙禎大方的將簡字所要避諱的方面罷黜了,也算是一條善政。(5,0);

  此事傳出去以後,必然能收穫一大批的好

  趙禎在滿朝文臣恭賀聲中,道:「音韻書籍出世,可以說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參加音韻書籍編撰的員、大儒也理應得到賞賜。

  三宰和吏部議一議,依照編書員的功勞,擬定一個升遷名單給朕,朕會擢升他們。

  至於那些單薄名利的大儒們,朕回頭會親自去瑞聖園,問一問他們,看他們想要什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