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65章 有困難,找寇季?

《北頌》 第0765章 有困難,找寇季?

(4, 0);

  趙禎在宮裡暢快的大笑,寇季氣的在府上直罵娘。

  寇準在陳琳走了後不久,就到了寇季書房。

  「老夫聽聞家已經將劉氏九族的人斬了?」

  寇準進到了書房以後,找了個地方坐下,隨口發問。

  寇季點了點頭。

  寇準疑問,「劉亨呢?」

  寇季嘆了口氣,「在押解回京的時候,遇到了黃河發大水,人和船都被沖走了。」  請前往s🎺to.c💻om閱讀本書最新

  寇準愣了一下,撇撇,「家還真是給你面子……」

  寇季苦笑了一聲,沒有說話。

  寇準神古怪的道:「你一直擔心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你為何愁眉苦臉的?」

  寇季嘆氣道:「條件是我的一雙兒。」

  寇準先是一愣,隨後拍桌而起,怒吼道:「他想得!」(5,0);

  寇季坦言道:「目前只送來了天賜的婚書,等家有了皇子,恐怕會送來小囡的婚書。」

  小囡並不是寇季為閨起的名字,也非名,而是古人對小孩的泛稱。

  寇準冷哼道:「他想把閨送到我寇家,讓我寇家的小崽子糟蹋,老夫絕無二話。但他想將小囡做皇子妃,老夫絕不答應。」

  說到此,寇準瞪著寇季道:「你也不準答應……」

  寇季鄭重的點頭。

  寇準哼聲道:「皇宮就是一個是非窩,把閨送進宮,那就是去遭罪的。」

  寇季十分贊同寇準的話,道:「謹遵祖父之命。」

  寇準臉緩和了幾分,「既然劉亨的問題已經完解決,老夫也就不用待在府里看著你了,你也不用窩在府里連面也不

Advertisement

  老夫聽聞,你主持編撰的音韻書籍,對我大宋推行教化十分有利。

  你在府上了待了許久,也沒去編書的地方看看,下面的人做事恐怕有些怠慢。(5,0);

  如今你可以出門了,就應該好好過去盯著點。」

  「是……」

  寇季答應了一聲。

  寇準不再多言,出了寇季的書房,吩咐寇忠收拾了一下東西,又搬回了文昌學館去住了。

  寇季在寇準走了以後,出了書房,就看到了寇天賜正在跟劉亨的兒子劉伯敘玩鬧。

  年的劉伯敘尚不知道劉家已經覆滅,更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泯滅與人海。

  他正跟寇天賜玩的開懷。

  二人一人抱著一條小家犬,在書房不遠的小園子裡不停的撒歡。

  如今府上養的食鐵多了,又養在一,寇天賜也不敢跑到大竹園去折騰食鐵

  食鐵經過了馴化,很傷人,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傷人。

  寇天賜此前折騰食鐵,將食鐵折騰急了,食鐵抬起掌就呼向了他。

  多虧跟隨他的侍衛及時出手,他才倖免遇難。(5,0);

  侍衛因此折了胳膊,足足養了一個多月才養好。

  從那以後,寇季就止寇天賜去大竹園折騰食鐵

  寇天賜真要想玩,寇季會讓人抱出幾個沒有攻擊崽給他玩,但大的食鐵,寇季不準寇天賜接

  小的食鐵,要經常去大竹園裡抱,很蠻煩。

  寇天賜就懶得再搭理他們,最近迷上了玩小黃狗。

  小黃狗是從張知白府上抱的。

  張知白為清貧,府上看門的家丁護院,多是一個掉牙的老僕,本防不住賊,所以就在府上養了三條家犬。

  最近下了崽兒。

  寇天賜在放課以後,順手抱了兩條回府。

  小傢伙面子大,走哪兒都被慣著。

  有些人為了照顧他,還專門在府上養了一些奇珍異寵讓他順手抱走。

  如今汴京城,還出現了一句戲言。(5,0);

  那就是『寇天賜所過之犬不留』。

  張府丟了兩條犬,查也沒查,就派人到了寇府別院,找寇季要了兩條犬的賣錢。

  寇季知道張知白的為人,知道他是那種一文錢掰兩半花的人,也知道他派人前來討狗錢,不是做作,就痛快的給人結了錢。

  終究是他兒子下黑手在先。

  不過平日裡順手牽一些小貓小狗的也就算了,要是長大一些,順手牽幾個姑娘回家,那就不妙了。

  以趙禎那個子,知道了寇天賜沒婚之前就胡來,肯定將寇天賜弄到宗人府去關閉、打屁

  寇季覺得,有必要教導兒子一番。

  「你們兩個,給我過來!」

  寇季衝著小花園玩鬧的兩個人喊了一聲。

  兩個小傢伙先是一愣。

  寇天賜最先反應了過來,他拎著小黃狗的一條,在小黃狗悽慘的哀嚎聲中,提溜著它奔出了小花園。(5,0);

  劉伯敘倒是乖巧,回頭看了看已經跑的不見人影的寇天賜以後,抱著自己的小黃狗,一步步走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瞧著寇天賜消失的方向,搐了一下,「我有那麼可怕嗎?」

  就在寇季嘀咕的時候,劉伯敘已經走到了寇季面前。

  劉伯敘乖巧的對寇季一禮,「世伯……」

  「嗯……」

  寇季心中暗嘆了一聲,臉上卻不的答應了一聲。

  他想教導寇天賜是假,真正的目的是想跟劉伯敘說說話。

  劉伯敘年齡還小,又一直待在寇府里,本不知道劉氏九族已經被誅。

  他將劉伯敘從劉府上抱出來,趙禎也沒追究此事,更沒有人上門問他討要劉伯敘。

  劉伯敘就像是不存在一樣。

  寇季盯著劉伯敘道:「你也到了進學的年齡了,天賜已經讀了大半年書了,你也不能荒廢。過些日子,我找個時間,跟張公說一下,以後你就跟天賜一起去張公府上讀書。」(5,0);

  劉伯敘愣了一下,認真的道:「大娘給我請了先生,就在府上……」

  寇季點頭道:「此事我知道,只不過你爹臨時有重要的差事要辦,你兩位娘親也跟了過去。們在臨走前,將你託付給了我,我自然要督促你進學,你以後也要聽我的話。」

  劉伯敘聽到這話,愣在了原地。

  許久以後,眼中冒出了淚珠。

  「爹……娘……」

  劉伯敘很乖巧,只是一個勁的站在哪兒冒眼淚,也沒有喊,也沒有

  寇季瞧著心疼,緩緩將他攬到了懷裡。

  劉伯敘趴在寇季懷裡,哭了許久,心中的悲傷也難以緩解。

  寇季不太會安孩子,只能帶著他,找到了向家小妹,由向家小妹安他。

  向家小妹安孩子倒是一把好手。

  寇季將劉伯敘給向家小妹沒多久,向家小妹就逗笑了劉伯敘。

  隨後,向家小妹就帶著劉伯敘去找寇天賜,沒過多久以後,一小花園裡,就響起了爽朗的笑聲。(5,0);

  寇季聽到了那爽朗的笑聲以後,心裡了放鬆了不

  「在府上待久了,也該去瑞聖園看看了……」

  由於不是上朝,寇季也沒有換上服,直接穿著一便,就到了瑞聖園。

  到了門口,亮了一下腰牌,侍衛們趕忙讓開了道路,讓寇季進了園子。

  一進園子,寇季就愣住了。

  往日裡冷冷清清的瑞聖園,如今變得十分熱鬧。

  有讀書聲,也有吵鬧聲。

  還有人影不斷的在園林中間穿行。

  更重要的是,寇季看到了一些大儒,拉著維護園林的宦,在縱高歌。

  要知道,在大宋朝,除了極個別重要位置上的宦以外,大部分的宦是被人看不起的。

  朝中文臣們,對宦的鄙夷,更是不加以掩飾。

  大儒們平日裡都不屑於跟宦們說話,更別提拉著宦們縱高歌。(5,0);

  或許,搞學的人,會純粹一些?

  寇季懷著此心思,繞過了那些縱高歌的大儒和宦,往吵鬧聲傳來的地方走去。

  臨近了吵鬧聲傳來的地方的時候,寇季斷斷續續的聽清楚了一些對話。

  是兩個著作音韻書籍的員。

  為了一個字的字義在吵鬧。

  他們吵的是一個『大』字。

  在『大』字的原義上,二人並沒有什麼分歧。

  分歧在『大』字的地域意思上。

  其中一個員認為『大』字在秦川一些地方,是一種對長輩的稱呼,意思同父、爹,編書的時候,應該將其寫在書中。

  另一個員以為,他們著作的音韻書籍,以後要在全國通行,而不是在秦川一地,所以類似的方言,不應該出現在書中。

  兩人就此吵鬧不休。

  已經吵了五日。

  寇季很早以前就知道,古人在著書方面十分嚴謹。(5,0);

  但他沒料到,古人會嚴謹到近乎偏執的地步。

  對此,寇季非但沒有覺得有什麼錯,反而十分欣

  音韻書籍,是字典的雛形。

  是以後千秋百代讀書人的必讀之

  確實應該嚴謹。

  寇季出現在二人面前的時候,二人已經吵的面紅耳赤。

  見到了寇季,二人趕忙施禮。

  「下見過寇龍圖。」

  寇季對二人笑著點頭道:「不必多禮……」

  其中一人對寇季再次一禮,道:「下二人鄙,讓寇龍圖看笑話了。」

  寇季緩緩搖頭,笑道:「我們現在做的是福澤萬民的事,自然不能出一點差錯。我們現在吵的面紅耳赤不要,只要能填補差錯,一切都值得。若是我們因為疏忽,或者不願意計較,將一點點小差錯流出去,被人指正出來,到時候別人笑的可就是我們所有人。」

(5,0);

  「寇龍圖教訓的是……」

  二人躬答道。

  寇季笑問道:「我因為一些政事,耽誤了一些時日,許久不來,你們可吃好、住好?」

  二人趕忙道:「有園子裡的宦和宮娥們照應,下等人吃的好,睡得也好。」

  寇季笑著點頭道:「那就好……賈昌朝在何?」

  「賈祭酒在園子,跟幾個大儒在議事。」

  「我去瞧瞧……」

  寇季邁步趕往了賈昌朝一眾人議事的地方。

  一進議事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堆人正盯著一疊厚厚的紙張在發呆。

  寇季略的估計了一下,足足有一尺半厚。

  「這是……」

  寇季忍不住出了聲,吸引了所有人的注視。

  一眾人趕忙起向寇季施禮。

  有人遙遙拱了拱手,有人深深彎下了腰。(5,0);

  拱手的自然是那些前來參加音韻書籍編撰的大儒,彎腰的是從各調集來參加音韻書籍編撰的員。

  「諸位不必多禮,我見諸位愁眉不展的,可是遇到了什麼難?」

  寇季擺了擺手以後,開口問道。

  賈昌朝對寇季躬一禮道:「寇龍圖如今看到的,是我們晝夜不歇整理出的音韻書籍的草本。裡面收錄了所有的漢字,也收錄了其大致的字義,但的字義,以及音韻標註,仍在編撰中,尚沒有錄其中。

  僅僅是錄簡單的意思,就如此厚重。

  若是將的字義和音韻標註錄的話,恐怕會再厚三倍。

  我等著作音韻書籍,是為了教化之用。

  可是若達到了四尺以上的厚度,推行以後,恐怕不便於攜帶,百姓們也買不起。

  最終,它很有可能會被收錄到各家富戶的藏書之中,而不是百姓們手裡。」

  寇季聽到這話,有些意外。(5,0);

  依照大宋大部分讀書人的習慣,他們著書,本不考慮厚度的問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