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47章 音韻書籍的重要性

《北頌》 第0747章 音韻書籍的重要性

(4, 0);

  賈昌朝知道趙禎如今在朝堂上是一言九鼎,也知道寇季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有多重。

  所以他在聽到了寇季的話以後,鄭重對寇季道:「寇龍圖真的要修訂音韻書籍?」

  寇季盯著賈昌朝道:「我若是不想修訂音韻書籍,找你做什麼?」

  寇季一席話,打碎了賈昌朝所有的疑慮和擔憂。

  賈昌朝起,對寇季深深一禮,「但憑寇龍圖差遣。」

  寇季哈哈一笑,道:「好,家將瑞聖園中的一部分園林借給了我等著書,修訂史冊的人,分別占了鹿菀和蘭菀,還剩下牡丹菀空著。

  你稍後帶著人在牡丹菀著書即可。

  一應的人手和錢財,隨後我會派人送過去。」

  賈昌朝拱手應允道:「喏……」

  寇季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賈昌朝也是如此。  前往𝕾𝕿𝕺𝟝𝟝.𝕮𝕺𝕸,不再錯過更新

  商定好了此事以後,賈昌朝離開了寇府,回太學整理自己的一系列音韻書籍。(5,0);

  寇季則乘車進了宮,去找趙禎要人。

  翻譯大食文的書籍,一群新科進士,加上幾個通大食文的員足以。

  但是著音韻書籍,則需要通音韻的人。

  大宋員,幾乎對音韻都有所了解,通音韻的人也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參與到著書當中。

  寇季還是希能從趙禎手裡調派一些專業的學型人才,而不是那種力圖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完整、統一的音韻書籍,在賈昌朝等一系列研音韻的人眼裡,還只是一個雛形,可是在寇季眼裡,卻是一個品。

  所以著做音韻書籍,對賈昌朝等人而言,需要時間、需要力去潛心研究,中間還存在著許多障礙。

Advertisement

  但是在寇季眼裡,毫無障礙可言。

  寇季作為一個後世人,他最初接收到的教育,就是從音韻開始的。

  他腦海里有完整的音韻。

  他可以時不時的將自己知道的一些音韻知識分給賈昌朝等人。(5,0);

  賈昌朝等人一定能很快編著出一套完整的音韻書籍。

  有寇季幫忙,賈昌朝等人編著音韻書籍,完全就是在撿功勞。

  除了賈昌朝以外,功勞要分潤給誰,自然是寇季說了算。

  寇季宮的時候,趙禎正在花園裡納涼。

  王曾在一旁向趙禎匯報著春稅徵收的準備工作。

  寇季到了以後,王曾停下了匯報。

  寇季將趙禎一禮,「臣寇季見過家……」

  趙禎笑著道:「四哥不必多禮。」

  寇季又對王曾拱了拱手。

  王曾拱手還禮。

  一套禮儀走完以後。

  趙禎盯著寇季笑問道:「四哥宮,可是因為修訂史冊的事遇到了什麼麻煩?」

  寇季笑道:「錢糧、人手,家都給的十分充足,修訂史冊的事,暫時沒有任何麻煩。臣此番進宮,是另有要事跟家商量。」(5,0);

  趙禎一聽這話,來了興致,「什麼事,值得四哥親自宮一趟?王卿也在,你說出來,朕和王卿仔細參詳一二。」

  王曾趕忙躬道:「臣不敢,一切由家做主就是。」

  寇季有些意外的瞥了王曾一眼,心中暗暗嘆,趙禎如今是真厲害了,已經將廷的宰相到了說恭維話的地步。

  寇季心中嘆了幾句,對趙禎笑道:「臣最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所以想將它編著出書,想請家借調一些人手。」

  此話一出,趙禎和王曾皆看向了寇季。

  趙禎狐疑道:「什麼有趣的東西?」

  寇季笑道:「音韻!」

  趙禎和王曾對視了一眼,二人臉上皆生出了一疑慮。

  音韻,他二人都不陌生,也系統的學習過一二,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殊之

  寇季突然提到音韻,是打算用音韻做什麼?

  二人心中有疑慮,但是並沒有開口發問,只是狐疑的盯著寇季,靜等寇季的下文。(5,0);

  寇季在二人的注視下,笑道:「我大宋雖然有話,但是各地仍舊說的是鄉音。鄉音和話中間存在著許多矛盾。

  所以總是會出現許多衝突。

  為此,沒發生麻煩事。

  臣此前也到過類似的事,所以臣就在想,有沒有可能以音韻標註文字,編著書,將其輸送蒙學中。

  久而久之,各地百姓除了說鄉音以外,必然會學會話。

  屆時,場上許多因為鄉音和話產生的衝突,將不復存在。

  為此,臣請教了太學祭酒賈昌朝。

  賈昌朝對音韻頗有研究,所以在臣提出此建議以後,他告訴臣。

  朝廷編著音韻書籍,不僅能正音,也能大興教化。

  賈昌朝稱,蒙們在初學文的時候,因為各地蒙師鄉音之故,總會學錯許多字的讀音。

  久而久之,就了一種習慣,很難改正。

(5,0);

  一旦有了音韻書籍面世,此類的錯誤就能避免。

  此外,蒙們初學文的時候,總是會出現會讀不會寫、會寫不會讀的場面,從而導致了教化難行。

  若是又音韻書籍,就能避免此類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音韻書籍一旦面世,朝廷推行教化也會容易許多。

  蒙們只要學會了音韻,在沒有先生教導的況下,也能憑藉著音韻書籍,學會更多的文字,看懂更多的書籍。

  朝廷若是在各地設立蒙學,只教授簡單的文字和音韻,相信我大宋的識字的人,會快速的多起來。」

  寇季一番話說完,趙禎和王曾二人臉徹底變了。

  若是編撰出的音韻書籍,真的有寇季說的這般好,那對大宋而言,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用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形容也不為過。

  歷朝歷代一直在推行教化,可讀書人識字的人,一直只有一小撮。

  教化難以推行,主要就是讀書的本高、要求高。(5,0);

  鄉間那些私塾的先生,在教導的時候,不僅會收取貧寒百姓難以承的束脩,有時候還看的資質,太笨的人家不教。

  再加上學習期間筆墨紙硯的支出,許多貧寒百姓家,本就承擔不起。

  但,一旦寇季所說的音韻書籍問世,們在跟著先生學習的同時,也能自學一部分。

  這將會大大的減們學習所需要的支出。

  此外,朝廷若是能出錢將蒙學推行到大宋全境,那們蒙學的本還會再降。

  到時候學習的人自然就多了,識字的人也就多了。

  大興教化,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寇季說的很,但以趙禎和王曾二人的眼界、份、地位,他們能想到的更多。

  王曾盯著寇季鄭重的問道:「你如何確保朝廷將蒙學設立到全大宋?」

  寇季坦言道:「一字子鋪從立到現在,一直沒有幫朝廷出過什麼大力。朝廷推行蒙學,就是它出力的時候。(5,0);

  我大宋教化難行,歸結底,還是因為錢財的問題。

  只要付出足夠的錢財,我們可以讓大宋每一個人讀上書。

  蒙學不取分文,也不是什麼難事。」

  趙禎和王曾聽到寇季這話,臉徹底變了。

  趙禎緩緩起,盯著寇季沉聲道:「四哥,天下的,足有千萬。千萬蒙學,所要耗費的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一字子鋪固然有錢,但那些錢都是別人存進來的,並非是朝廷的錢財。

  朝廷縱然用了,回頭也得從國庫支出錢財,彌補到其中。

  不然,蒙學還沒有推行出去,一字子鋪就先完了。

  朕並非吝嗇,朕也想讓大宋所有人都讀書識字。

  可我大宋現在沒有足夠的錢財。」

  寇季盯著趙禎道:「沒有就去搶!我們大宋多的是兵馬,四鄰也多的是錢財。用四鄰的錢財,供養我大宋的讀書足以。(5,0);

  我大宋讀書識字的人越多,興教化的本就越來越低。

  總有一日,我大宋不用四去劫掠,也能讓我大宋的們讀得起書。」

  「搶?!」

  趙禎略微愣了一下。

  王曾在一旁皺眉道:「打仗會死很多人……」

  寇季平靜的盯著王曾道:「我為樞使,自然知道打仗會死很多人。但我大宋現在要大興教化,又沒有足夠的錢財,除了搶,還有什麼辦法?

  用我大宋數十萬將士的命,換取十代、百代人讀書識字的資格,難道不劃算嗎?

  劫掠只是暫時的,但興教化,卻是百年大計。

  而且真去劫掠,也不會死那麼多人。

  以我大宋現在的兵鋒,天下鮮有人是我們的對手。」

  見趙禎和王曾二人沉默不語,寇季就繼續說道:「我們搶來的錢財,不僅能供養我大宋的讀書。那些參與到戰爭中的將士,也會因此獲取大量的錢財。(5,0);

  富貴人家的子弟,不願意去當兵卒。

  所以當兵卒的,大多都是貧寒人家的子弟。

  貧寒人家也能因此富起來。

  河西、興慶府等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軍中那些貧寒人家的子弟,在中原腹地活不下去,就只能去當兵卒,討一口飯吃。

  他們在河西、興慶府等地,分得了百畝、千畝的良田,舉家都離了貧寒。」

  趙禎聽到此,不再猶豫,「那就去搶,只要不是禍害我大宋百姓,禍害誰,朕都不在意。」

  王曾急忙勸解道:「家,此事還得三思而後行,且不可莽撞的下決斷。派遣兵馬出去打仗倒是容易,可是兵馬外出打仗,需要的糧餉和輜重,卻是一大筆開支。」

  趙禎看向了寇季,他相信寇季提出了此事,一定會給出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解決辦法。

  寇季淡然道:「派遣出去的兵馬是出去當強盜的,是為他們自己搶錢、搶糧的,要輜重和糧餉做什麼,他們打贏了吃,打輸了就吃糠咽菜。朝廷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一些軍備而已。(5,0);

  眼下火已經逐漸的進到軍中。

  軍中換下的那些刀槍劍戟,隨後會毫無用

  與其堆在庫房裡等發霉,不如發給將士們拿出去用。」

  寇季不僅要四鄰的錢財,還要借著四鄰將大宋的兵馬變的虎狼之輩。

  王曾的眉頭皺了一團,思量了許久以後,道:「能不能用別人?」

  寇季略微一愣。

  王曾嘆了一口氣道:「讓別人拿命去搶錢,總比我們自己人拿命去搶錢要來的實在。」

  寇季還以為王曾不會贊同此事,卻沒想到王曾居然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寇季異樣的盯著王曾。

  王曾撇撇道:「你別這麼看著老夫,老夫又不是腐儒。老夫眼裡只有大宋的百姓,因為老夫吃穿用度,皆是大宋百姓所出。

  別人又沒有供養老夫,老夫管他們死活。」

  寇季聽到這話,咧笑了,趙禎也是如此。(5,0);

  大宋通過三場大戰,奠定了如今四海霸主的局面。

  趙禎心裡清楚,強國之路,離不開戰爭。

  以前那種只想著議和,不想著打仗的朝風,是不可能讓大宋變強的。

  唯有用拳頭,才能打出一個真真正正的強國。

  王曾對戰爭的態度,正是趙禎想要的。

  寇季聽到了王曾的話,笑著道:「最開始的時候,自然得用別人。但隨著戰爭不斷的變化,我們的人不可避免的也要參與到其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