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42章 分歧,明悟

《北頌》 第0742章 分歧,明悟

  向嫣略微一愣,失笑道:「那倒也是……」

  說話間,寇季已經整理好了朝服,拿上了朝笏出了門。

  門外的天只有三分亮。

  馬車前行,需要有燈籠照明。

  趕往汴京城的馬車很多。

  除了寇季是去上朝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參加此次殿試的士子們。

  如今殿試還沒有舉行,春闈取中的士子,仍舊是士子,唯有殿試舉行過了,管家賜下了進士份,他們才能稱之為進士。(5,0);

  寇季趕到汴京城外城門口的時候,天已經發亮。

  守門的將士知道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所有提早打開了門戶。

  寇季的馬車到了以後,一路暢通無阻的進了汴京城。

  寇季到了東華門的時候,滿朝文武已經齊聚在了東華門前。

  時辰一到。

  守城的將士就打開了東華門,滿朝文武魚貫而

  今日上朝,跟往日的常朝不同。

  今日上朝,百們在參拜了趙禎以後,分配一下政務,就會離開朝堂。

  朝堂上最後只剩下了廷、樞院、六部尚書幾位重臣。

  趙禎吩咐人重新布置了一下垂拱殿,然後又設立了座位,跟廷三宰、樞院二使、六部尚書,一同監考。

  吉時到了以後。

  陳琳領著宦們去宣士子們殿。

  以韓琦為首的士子們,著服,在一聲聲宣名聲中,進到了皇宮。(5,0);

  沒錯,韓琦便是今科會元。

  歐修、文彥博皆比韓琦年長,但是卻沒有奪得會元之位。

Advertisement

  並不是他們的才學不如韓琦。

  而是他們的策論比韓琦了一鋒芒。

  趙禎正值鋒芒畢的時候,自然更喜歡有鋒芒的士子。

  所以在春闈考場,趙禎親自作主,點了韓琦為會元。

  韓琦一眾士子了垂拱殿,依照禮儀向趙禎施禮。

  施禮過後。

  趙禎也沒講什麼,直接宣了一聲開考。

  該說的,趙禎早就在面試的時候說過了。

  士子們也不是第一次見趙禎了,所以並沒有那麼張,也沒有出錯。

  所以殿試的一切,一如往常。

  士子們坐定以後,趙禎命人將準備好的試題發放給了士子們。

  士子們拿到了試題,就開始作答。(5,0);

  趙禎等人如同泥塑雕像一樣,坐在哪兒監考。

  陳琳領著一幫子的宦,給那些士子們送上了吃食和清水。

  吃食是一些簡單的糕點。

  士子們了可以以此充飢。

  三個時辰以後,士子們留下了試卷,退出了垂拱殿,有宦引領著他們離開了垂拱殿。

  士子們走完了以後,陳琳收起了所有試卷,放在了趙禎面前。

  趙禎將試卷分了數份,給幾位重臣一起審閱。

  寇季等人拿著硃筆,覺得那篇文章寫得好,就在上面畫個圈,覺得那個文章不好,就再上面打個叉。

  最後以圈圈的數量來判定士子們的名次。

  當然了,趙禎擁有隨意調換任何一個士子名次的權力。

  閱卷閱到了一半,寇季皺起了眉頭。

  寇季拿起了自己手裡的卷子,質問起了陳堯咨的兄長陳堯佐。(5,0);

  「陳禮部,你在閱卷的時候,是不是有失公允?」

  陳堯佐正在悶頭閱卷,猛然聽到了寇季的話,趕忙抬頭看了過來。

  其他人也在悶頭閱卷子,聽到了寇季的話也同時抬起了頭。

  陳堯佐放下了手裡的卷子,對寇季略微拱了拱手,「寇樞這話是什麼意思?」

  寇季揚起了手裡的卷子,沉聲道:「韓琦、歐修等人的提出牧民之策,以富民為主。你全部給打了叉,難道不是有失公允?」

  陳堯佐略微皺起了眉頭,沉聲道:「牧民之策,當然是以德行為主。若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終只會多出一群嗜的豺狼,而不是一群修德修行的百姓。」

  新任戶部尚書章得象聽到了陳堯佐的話,贊同的點點頭。

  呂夷簡三人著鬍鬚盯著寇季,似乎打算看寇季如何應對。

  寇季盯著陳堯佐道:「民以食為天,唯有吃飽了,才會有力氣去修德行。若是吃不飽,都死了,要德行有何用?」(5,0);

  陳堯佐看著寇季道:「下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讓百姓吃飽。下的意思是,牧民之策,應該以德為主,以富為輔。

  德才是最關鍵的。

  百姓們若是一味的只追求富貴,放棄了修德,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被金錢所吞噬。

  為了錢財,他們可以出賣好友、出賣兄弟、出賣家人、出賣妻,甚至出賣良心。

  到時候,所有人眼裡就只有錢,沒有道德、沒有仁義、沒有忠孝。

  沒有道德、沒有仁義、沒有忠孝,那人還是人嗎?

  唯有修德行,百姓們才會有道德、有仁義、有忠孝。

  如此才配稱得上是人。

  所以牧民之策,當以德為主。

  韓琦、歐修、文彥博幾人的文章中,通篇皆言富民之策,卻無半點教化百姓尊重德行的策略。

  他們提出的富民之法,倒是新奇。

  下仔細的推斷了一下,卻有可取之。(5,0);

  但他們沒有給出教化百姓德行的策略,下只能給他們一個叉。」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等人,聽完了陳堯佐的話,一個個著鬍鬚,頻頻點頭,顯然,他們十分贊同陳堯佐的說法。

  他們認為,陳堯佐對歐修等人的評判十分的中肯。

  古人知道道德、知仁義、知忠孝,所以古人重道德、重仁義、重忠孝。

  但凡是有道德、有仁義、有忠孝的人,都會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即便是他一貧如洗。

  在科舉制度沒有推出以前,古人就是通過舉孝廉選的。

  也正是因為古人重道德、重仁義、重忠孝,所以中華才有了禮儀之邦的譽。

  寇季通過陳堯佐的話,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自的不足之

  他一味的想著讓大宋變強大,一味的想著讓大宋變富庶,卻沒有想過讓大宋百姓在禮儀道德方面,也跟著一起進步。

  他覺得,一個富庶、強大的大宋,就應該四海無敵、萬邦來朝。(5,0);

  但此刻聽了陳堯佐的話,他才明白了一點。

  真正的富庶、強大,並不僅僅是錢財和力量方面,還有神方面。

  唯有錢財、力量、神三方面一起變強,大宋才算得上是一個健全的強大的大宋。

  只注重一項,或者注重其中兩項的話,即便大宋變強了,也是一個畸形強大的大宋。

  一個畸形的大宋,是很難長久的存活下去的。

  有可能因強而亡、也有可能被資本吞噬、更有可能窮窮苦苦的守著自己的仁義道德被人打死。

  寇季既然有心打造一個強大的大宋,自然希將它打造一個真正強大的大宋,而不是一個畸形強大的大宋。

  所以,錢財和力量提升的同時,神方面也必須跟上。

  寇季盯著陳堯佐道:「朝廷可以在富民的同時推行教化。」

  陳堯佐點點頭道:「以德為主,以富民為輔,大宋自然會變強。」

  說到此,陳堯佐看向了寇季道:「但他們的卷子裡,並沒有提到這一點,所以下只能給他們打叉。」

  寇季不再替歐修等人張目,反而緩緩點了點頭。

  然後,垂拱殿所有人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