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39章 開科取士又鬧妖?!

《北頌》 第0739章 開科取士又鬧妖?!

(4, 0);

  寇季既然已經有了決定,范仲淹就不好再多言。

  一晃便到了春闈的日子。

  寇季會同禮部侍郎范仲淹,權知開封府陳堯咨,一同到了貢院。

  貢院外,守著無數的衙役和兵丁。  sto🍍.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他們負責貢院的安全和紀律。

  貢院大門閉著,不允許任何人進出。

  寇季和范仲淹在貢院門口等了兩刻鐘,陳堯咨才趕到貢院門口。

  陳堯咨是一個年過五旬的大漢,鬚髮雖白,但健壯的形讓人很難將他當一個年過五旬的老人。

  寇季見過他的兄長陳堯佐,陳堯佐瘦瘦弱弱的,一陣微風似乎能夠吹到,但陳堯咨估計需要狂風才能撼他的形。

  通過陳堯咨的形,以及臂長,寇季可以判斷出,陳堯咨通箭,絕對不是吹的。

  寇季盯著眼前的陳堯咨,略微嘆道:「到底是習武之人,就是不一樣……」(5,0);

  陳堯咨在寇季面前沒有托大,中規中矩的施了一禮,「下陳堯咨,見過寇樞……」

  寇季淡然笑道:「不必多禮,久聞陳知府通箭,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見識一二。」

  陳堯咨略微一愣,咧笑了,只是笑容在臉上沒掛多久,就收斂了回去,他十分謙遜的道:「算不上通,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寇樞想要見識的話,恐怕有點難。」

  「哦?!」

  寇季一臉意外的道:「為何?」

  陳堯咨沒有瞞,坦言道:「家母生前就不喜歡下習武,年的時候就曾讓下放棄習武,一心讀書,故去的時候,更是留下言,讓下多讀書,舞刀弄槍。家母的言,下必須遵從。」

Advertisement

  陳母絕對是個聰慧人,不僅懂得教子,還懂得看形勢。

  陳母顯然是看清楚了大宋朝堂上文遠比武吃的香,所以才讓陳堯咨放棄習武,研學問。

  要知道,陳堯咨絕對是有的習武天才,從小也有馬上封疆的志向。(5,0);

  陳母能在他有明確志向的時候,將他引到讀書的路子上,並且還讓他讀出了績,足可見陳母教子絕對有一手。

  陳堯咨年的時候,正是汴京城的武勛們勢頭最勝的時候。

  當時但凡是家有薄產,並且有適齡子弟的,都讓家中子弟文武兼修。

  但陳母卻讓陳堯咨放棄了習武,果斷的投到了讀書當中。

  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陳母看懂了形勢。

  許多人或許覺得,趙匡胤和趙義兄弟二人在位的時候,重文抑武的風聲已經傳出來了,很多人都能判斷出來,陳母能判斷出來,也十分稀鬆平常。

  可仔細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陳母有多聰明。

  跟陳家兄弟年齡相仿的,是寇準、王曾、張知白等人。

  寇準、王曾、張知白等人年的時候,幾乎都是文武兼修。

  但陳母卻果斷的讓陳堯咨放棄了習武,一門心思的讀書。(5,0);

  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陳母的眼,遠在很多人之上。

  只是,陳母再三叮囑了不讓陳堯咨習武,那陳堯咨這健壯的軀,緣何而來?

  寇季狐疑的看向了陳堯咨。

  陳堯咨似乎看出了寇季的心思,乾咳了一聲,沒有說話。

  寇季見此,心頭一笑。

  他發覺,陳堯咨並不是一個喜歡聽人勸的人。

  「先生,時辰到了,我們進去吧……」

  寇季對范仲淹點點頭,然後對陳堯咨道:「有機會可以到樞院來坐坐。」

  陳堯咨不明白寇季的心思,但寇季主開口邀請他,他自然不好拒絕,所以點頭答應了此事。

  寇季不再多言,帶著范仲淹和陳堯咨到了貢院門口。

  出了印信,走了一番『驗明正』的過程以後,貢院門口的兵丁打開了貢院大門。

  三個人帶著衙役進到了貢院,將貢院的一切,都挨個查驗了一番。(5,0);

  其中檢查的最細緻的是為考生準備的吃食、水、座號。

  一切檢查妥當以後,三個人在檢查文書上蓋上了印信,然後讓兵丁重新封鎖了貢院。

  三個人在貢院旁邊的一座小院子裡歇下。

  一直到了半夜三更。

  四頂轎子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貢院門口。

  兵丁們一臉警惕的盯著轎子,等轎子裡的人出來,且在火把下出了真容以後,兵丁們單膝跪倒在了地上。

  不等兵丁們開口。

  趙禎率先開口道:「朕此次駕臨貢院,不得聲張。」

  說完這話,趙禎抬了抬手。

  兵丁們聽到趙禎這話,不敢在開口,只能鄭重的一禮,齊齊起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在兵丁們向趙禎施禮的時候也下了轎子。

  兵丁們瞧著趙禎和廷三宰都到了,心裡別提有多驚恐了,他們覺得,此次恩科,怕是要出大事。(5,0);

  他們久居汴京城,知道汴京城最近盛傳的風言風語。

  一開始,他們也覺得寇季將那些有才的士子留在府上,怕是有定進士的打算。

  可現在看到了趙禎、廷三宰齊齊出現在貢院,他們意識到了,此事恐怕沒那麼簡單。

  現在是什麼時辰?

  三更天。

  趙禎在貢院巡視一圈,恐怕要到四更天了。

  四更天的時候,參加此次科考的士子們,已經開始往貢院的位置走了,趙禎若是不想泄自己行蹤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待在貢院。

  趙禎若是待在貢院裡,那些謀罷考的士子們在貢院一鬧……

  嘶……

  不敢想不敢想。

  兵丁們心裡替那些鬧事的士子們默哀之餘,一個個規規矩矩的站在自己所站的位置上,不敢說話也不敢

  趙禎吩咐陳琳打聽了一下,得知寇季三人在偏院裡待著,就往偏院走去。(5,0);

  只是他還沒到偏院,已經得到了消息的寇季、范仲淹、陳堯咨就主迎了出來。

  「臣等參見家……」

  趙禎笑道:「不必多禮……帶朕到貢院裡轉轉。」

  寇季答應了一聲,吩咐范仲淹和陳堯咨拿上了印信,三個人到了貢院門口,出示一下印信,守院的兵丁立馬打開了貢院的大門。

  趙禎等到貢院大門打開以後,吩咐道:「幾位卿陪朕走走,其他人在門外候著。」

  陳琳等人答應了一聲。

  趙禎帶著寇季、呂夷簡等人進到了貢院,等他們消失在了門口以後,陳琳甩了甩拂塵,從袖口取出了一卷聖旨,淡淡的道:「家旨意,封門!」

  兵丁們不敢猶豫,果斷關上了貢院的大門。

  呂夷簡等人正陪著趙禎在貢院視察,猛然聽見了關門聲,一個個瞪起了眼珠。

  趙禎笑瞇瞇的道:「諸位卿不必驚慌,朕讓人封了貢院的門,就是想看看,貢院的大門被封以後,是不是真的水泄不通。」(5,0);

  「我信你有鬼!」

  呂夷簡心裡暗罵。

  趙禎讓人封了門,擺明了是想將他們圈在貢院裡。

  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走消息。

  畢竟,趙禎,還有他們三個人,都不在考之列。

  他們要是頻頻在外面頭,被人發現了,很有可能會讓那些鬧事的士子們察覺出此次科舉有變。

  趙禎大概是知道了那些士子暗中在謀,所以準備好好教訓一番他們。

  「壞了……」

  呂夷簡瞥了一眼趙禎,又看了看趙禎旁的寇季,心裡在哀嚎。

  他覺得趙禎在貢院的所有作為,必然是跟寇季商量過以後做出的決定。

  趙禎和寇季二人如今聯手坑人,用的法子一個比一個損,可不是壞了嗎?

  呂夷簡趁著趙禎和范仲淹說話的時候,猛然拉住了寇季的袖子。

  寇季正在前行,猛然被人拽住了袖子,差點沒一個踉蹌跌倒。(5,0);

  他穩住的形以後,怒目看向了呂夷簡。

  呂夷簡臉上的神跟寇季差不多,「你小子不是答應過老夫,再也不鬧妖了嗎?」

  寇季低聲喊道:「我鬧什麼了?」

  呂夷簡咬牙道:「你敢說貢院這一出,跟你沒關係?」

  寇季惱怒道:「我在府上悶了一個半月,沒進宮,更沒見過家。家現在封了貢院,明顯是他自己的決定,跟我有什麼關係?」

  呂夷簡略微一愣。

  張知白在一旁道:「老夫可以作保,寇季這一個半月確實沒見家。」

  呂夷簡看向了張知白,質疑道:「你怎麼知道?」

  張知白坦然道:「老夫依約收了寇天賜門,寇天賜近些日子,一直到老夫府上學習發蒙的文章,他告訴老夫,寇季最近在府上潛心研究學問,一直不曾出門。」

  呂夷簡聞言,像是吃了蒼蠅一樣,含糊的對寇季說了一句,「老夫冤枉你了……」(5,0);

  寇季冷哼了一聲,「我可是純良之人,你不要總是將一些壞事,算在我頭上。」

  呂夷簡搐了一下,卻沒有開口。

  他理虧在先,不好辯駁。

  幾個人陪著趙禎在貢院裡轉了一圈,一直轉到了考號。

  趙禎找了一個考號,坐了進去,略微驗了一下,慨道:「朕有時候也想像萬千讀書人一樣,坐在這考場上,跟同齡人一教高下。」

  「份尊貴,乃是天……」

  陳堯咨下意識的開口,話說了一半,見所有人都看向了他,他下意識的閉上了

  沒人拍馬屁的嗎?!

  陳堯咨有些茫然。

  趙禎緩緩起,笑道:「朕知道朕份不同,註定不能跟萬千讀書人一樣。該看的也看完了,呂卿、王卿、張卿,你們三人就陪朕在貢院裡的正廳待著。

  寇卿,你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吧。」(5,0);

  呂夷簡、寇季等人紛紛施禮。

  趙禎帶著呂夷簡、王曾、張知白三人到了貢院的正廳。

  寇季則帶著范仲淹和陳堯咨趕往了貢院門口。

  路上,陳堯咨有些疑的問道:「寇樞,剛才……」

  寇季知道他想問什麼,所以就提醒了陳堯咨一句,「以後你在汴京城裡待久了,你就會知道,家並不喜歡聽員們阿諛奉承。」

  此事知道的人不多。

  趙禎並沒有刻意的表過不悅的神,所以朝堂上依舊有一些人,喜歡在趙禎面前說一些奉承之語。

  趙禎對待員們的態度很簡單,你奉承歸奉承,只要你能做實事,朕就容得下你。

  你若是只會阿諛奉承,不做實事,那朕就容不下你。

  近兩年,兩府的員沒什麼變,可六部的員,以及史臺的員,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老面孔,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汴京城。(5,0);

  不新面孔,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汴京城。

  朝堂上的員,在不知不覺之間,幾乎已經換了一茬。

  朝堂上出了一些居重要位置的老臣以外,其他的職位上,幾乎都是一些新面孔。

  趙禎在依照自己的心思,悄無聲息的變化著朝堂上的員。

  此事寇季、呂夷簡等人都有所察覺。

  但卻無人阻止。

  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趙恆留下來的大臣,有一大半因為此前的諸多變故被斬,剩下的也已經完了他們的使命,趙禎已經不需要他們其中一部分人,自然會選擇更換了他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