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包拯現在很慌。
他覺得騙子實在是厲害。
因為他們可能不是騙子。
包拯沒辦法形容自己現在的心,總之是五味雜陳。
有慌、有張、有恐懼,也有那麼一的欣喜,更多的則是擔憂。
他是什麼人? 第一時間更新最新章節,盡在ʂƭơ.ƈơɱ
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子罷了。
寇府別院門口那些求見的士子,隨便拉出來一個,很有可能都比他厲害。
他家裡雖然有幾分薄財,但並非大富大貴。
他也不是什麼宦世家出。
父親只是廬州合的一個小財主。
扔到了汴京城裡,只能算是一般的普通的富戶。
(包拯考中進士的時候,父母都建在,並非演義和戲文里說的那樣,是由兄嫂養大。包拯考中了進士以後,被授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但是因為父母年邁,所以他奏請就近在廬州任職。(5,0);
仁宗皇帝見他孝心可嘉,就破例讓他回到了原籍做,任職和州監稅。
包拯的父母不願意包拯離開,包拯乾脆辭去了爵,回家奉養雙親,一直等到雙親亡故,為雙親守孝三年以後,才重新出仕。)
他沒有晏殊、柳永那般名聲,也沒有份高貴的同窗提攜,他從沒有奢過,在文試考核之前,進寇府中去坐一坐。
廬州會館的老館長在提點他到寇府投卷的時候,可是特別代過。
要找一兩個能進寇府的人帶著才行。
包拯不認為他能結一兩個能進到寇府的人。
所以在別人都想進了辦法去投卷的時候,他悄悄的在汴京城裡擺起了攤。
包拯上京的時候,家中父母倒是給了一些錢財。
當地的縣衙們給他封了一些錢財做盤纏。
只是那些盤纏並不夠他在汴京城生活。
汴京城的價,遠比廬州貴。(5,0);
他帶著的那些盤纏,不夠他從現在,生活到明年開春。
寫信讓父母捎一些錢財過來的話,怕父母胡思想。
所以他才到坊間悄悄的擺攤賺錢,藉此賺取一點生活費。
他就是這麼一個平平無奇的人。
在汴京城的諸多士子之中,屬於十分平凡的那種。
如果非要說一個特點的話,那就是他稍微有些黑,但並不算太黑。
依照朝廷的選標準,他的在合格之列,並沒有因為太黑,被排除在選之外。
所以他從沒想過,在開科之前,能見到寇、范兩位考。
但造化弄人,他今天第一天出攤,就裝上了寇、范兩位考,還將兩位考當了騙子。
此事也怨不得他。
他此前也沒見過寇、范兩位考。
民間倒是有寇樞的畫像流傳,只是那畫像經過了不知道多加工,跟寇樞一點兒也不像。(5,0);
眼前的寇樞,弱弱的像是個讀書人。
可民間流傳的畫像上,寇樞絕對屬於那種膀大腰圓類型的。
百姓們在為寇樞畫像的時候,大概也是覺得,唯有膀大腰圓類型的寇樞,才能戰河西、戰西夏,為大宋開疆拓土,震懾天下間的宵小。
汴京城裡倒是有幾幅寇樞的正經畫像。
只不過,寇樞如今正當紅,他的正經畫像早就被炒了一個天價。
如今僅剩下的幾幅正經的畫像,存在汴京城最大的撲賣場,萬象樓,據說一副要一萬貫錢。
如此高昂的價格,包拯也只能洋興嘆。
在包拯跟寇樞和范仲淹初次接的時候,二人流出的一些話語,倒是出了他們的份。
但是包拯不敢信,也不敢往那方面想。
我,包拯,在汴京城隨隨便便見了兩個人,一個看著像是富家公子,但是連個隨從也沒有,一個看著像是田間的老農,牽著一頭驢車。(5,0);
你告訴我,他們兩個是今科主副考,你讓我怎麼信?
就在包拯一臉驚容,胡思想的時候。
范仲淹已經跟寇府的管事見過了禮,並且將自己的驢車給了寇府管事。
寇季代了管事幾句,帶著范仲淹往門走去,走了幾步,見包拯沒跟上,回過頭就看到包拯一臉驚容的站在原地。
范仲淹好笑的對寇季道:「您嚇到他了……」
寇季哈哈一笑,對包拯道:「小子,還愣著敢什麼,還不跟著我進府。你別忘了,你可是收了我的錢的。」
包拯在寇季呼喝下回過神,突然覺得手裡的金子十分的燙手,他強忍著當場將金子送回去的念頭,略顯慌張的對寇季和范仲淹躬施禮。
「學生廬州士子包拯,見過……」
包拯話才說了一半,就被寇季打斷,「在府外,你是廬州士子,進了府,你就是我府上的抄錄,一切都需要聽我的命令行事。」
「喏……」(5,0);
包拯不敢再多言,拱手應答了一聲。
范仲淹在一旁笑道:「他就算在寇府外,也得聽你的。」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失笑道:「那倒也是……」
「府吧……」
寇季沒有繼續跟包拯多說什麼,笑著說了一句,帶著范仲淹進了府。
包拯略微有些拘謹的跟在後面。
了府。
寇季讓人帶著包拯先去書房外候著,他帶著范仲淹去洗漱。
包拯在寇府的僕人引領下,到了寇府的書房門外。
僕人吩咐了包拯一聲。
包拯就規規矩矩的站在了書房外。
包拯站了沒多久,就聽到一聲喝聲響起。
「喂,那個呆頭呆腦的黑炭頭……」
包拯聽到了喝聲,沒有言語,依舊規規矩矩的站著。(5,0);
「好你個黑炭頭,竟敢不回我的話。」
趙絮氣哼哼的從書房裡走了出來,兇神惡煞的瞪著包拯。
包拯瞧著趙絮,略微有些失神。
毫無疑問,趙絮絕對是他見到過的姑娘里,最貌的那個。
趙絮被包拯直勾勾的盯著,略微有些不自在,哼了一聲,道:「你不許盯著我……」
包拯回神,趕忙拱手道:「在下廬州士子包拯,見過姑娘……」
「士子?」
趙絮略微有些驚訝的輕呼了一聲。
包拯不明趙絮心中所想,但還是點了點頭。
趙絮眼前略微一亮,上下打量著包拯,道:「那就是讀書人咯……」
包拯拱手道:「正是……」
「可讀過《誡》?」
「啊?」
「沒讀過不要,會寫字就行。先生罰我抄寫《誡》中的《敬慎》篇,足足五十多遍,明日就要付,眼看著太已經西斜了,我才寫了不到十遍。(5,0);
到了明日,先生恐怕又要打我板子……」
趙絮說到了此,做出了楚楚可憐狀,盯著包拯一臉懇求的神。
包拯一臉懵,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眼看著趙絮流出了一副快要哭出來的表,包拯也不知怎麼了,鬼使神差的就說了一句,「我幫你……」
趙絮臉上立馬浮現出了雀躍的表。
「太好了……」
趙絮開心的喊了一聲,拉著包拯就往書房裡走。
包拯很想跟趙絮說一聲男授不親,可不知怎麼了,就是沒有說出口。
直到趙絮將他丟到了書房,歡呼雀躍的跑出去以後,他才略微回過了神。
包拯愣愣的站在書房裡,低聲嘀咕,「我這是怎麼了……」
一連串的事發生在他上,他有些應接不暇,也沒時間去細思。
等他有時間細思的時候,已經被人推到了桌前,桌上擺著一堆寫的十分混的《敬慎》篇。(5,0);
包拯站在書桌前猶豫了許久,終究還是握起筆,努力的模仿著趙絮的筆跡,開始寫起了《敬慎》。
趙絮的筆跡對包拯而言,並不難模仿。
因為趙絮寫的是飛白。
包拯為了應試,寫的也是飛白。
大宋立國以後,太宗皇帝擅飛白、真宗皇帝擅飛白、當今家也寫的是一手漂亮的飛白。
為了投其所好,讀書人們也寫飛白。
飛白幾乎了大宋必修的書法。
所以同修飛白,包拯模仿起趙絮的筆跡,就容易了許多。
包拯糊裡糊塗的被趙絮拉到了書房裡抄書。
寇季則在府上的偏廳里為范仲淹接風洗塵。
偏廳。
范仲淹洗漱過後,換上了一蜀錦長衫,上的老農氣息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的富貴氣。
只不過手上的裂紋,臉上風沙吹出來兩團紫印,難以掩飾。(5,0);
范仲淹在河西擔任的是一州主,但並沒有坐在衙門裡富貴,反而時常奔波在田間、牧場,幫著百姓勞作,了結河西的變化。
時間長了,手上自然有了裂紋,臉上自然多出了一些被風沙吹出的紫印。
寇季請范仲淹坐下以後,慨道:「希文,我將你放在河西苦,你可怨我?」
范仲淹在去河西之前,已經在汴京城的朝堂上混出了名聲,他若是留在汴京城,自然能輕輕鬆鬆的著富貴,輕輕鬆鬆的升。
寇季將他留在了河西吃沙子,自然比不上在汴京城做舒服。
范仲淹聽到了寇家的話,失笑道:「先生說笑了,學生此前在汴京城,雖然有一些小名聲,但都是先生提攜之功。
以後如何做,學生心裡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
此去河西,學生雖然了一些苦,但心裡模糊的想法卻逐漸的清晰了起來。
如今學生已經知道了如何為。
(5,0);
若是沒有去過河西,學生恐怕還不知道如何當百姓的父母。
如今學生已然明朗,心中的疑去了大半。
這一切皆是先生的功勞,學生怎敢埋怨您。」
寇季聽到這話,緩緩點頭,「你不埋怨我就好。此次朝廷開恩科取士,家點了我為恩科文試主考,我向家推舉了你為恩科副考。
恰巧禮部有個侍郎缺,家就擢升你為禮部侍郎,補上了這個缺。」
范仲淹對著皇宮的方向拱了拱手,道:「家厚,學生銘記於心。」
寇季點點頭,繼續道:「此次恩科,跟以往的恩科不同,滿朝文武都盯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的應對。
之所以請你到我府上居住,一方面是因為你府上沒有人氣,另一方面就是為了避免各州府的士子跑到你府上去投卷。
士子們投卷,算不得什麼大事,可若因此鬧出了舞弊案,那就是大事。
我以樞使之職,出任文試主考,本就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上,若是再鬧出舞弊案,那就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5,0);
所以此次科考,我們要低調行事才行。」
范仲淹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寇季以樞使之職出任文武試主考,引起了滿朝文臣的不滿,此前呂夷簡等人為此大鬧三衙的事,早已傳揚了出去。
范仲淹在進到了開封府地界以後,也聽過此類的傳聞。
寇季不過是出任了文武試的主考,滿朝文臣就鬧了起來,若是再出現個舞弊案,那滿朝文臣還不借題發揮,徹底的鬧翻天。
以寇季的地位,只要家不厭惡他,罷黜他,滿朝文臣就算是在再鬧,也無濟於事。
但滿朝文臣一旦鬧起來,並且引導著民間的讀書人、百姓一起鬧起來,對寇季而言,終究是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