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26章 主持文武試?

《北頌》 第0726章 主持文武試?

(4, 0);

  柳永能被風雨場所的姑娘們看重,自然有他的可取之

  其中一部分的姑娘,是想借著柳永的詩詞出名,一躍價百倍。更多的姑娘則是被柳永詩詞中蘊含的東西所折服。

  但是寇季和趙絮都不會承認柳永有可取之

  寇季是因為嫉妒,趙絮則是為了維護父皇的威嚴。

  柳永可是被趙絮的父皇趙恆點名批評過的。

  旁人可以不計較此事。

  但趙絮必須堅決的站在自己父皇一邊。

  寇季、趙絮師徒二人批判了一番柳永後,趙絮一個勁的盯著寇季猛瞧。  更新最快,彩不停

  寇季看出了趙絮的小心思,心裡略微嘆息了一聲,無奈的道:「天賜兒在竹園……」

  趙絮臉上流出了燦爛的笑容,蹦蹦跳跳的離開了寇季的書房,全無公主的威儀,倒像是一個鄉間的野丫頭。

  趙絮到寇季的書房來,是為了找寇天賜的,而不是為了找寇季。(5,0);

  自從趙絮在寇府別院住下以後,逐漸的有點放飛自我,子裡蘊含的魔,徹底暴了出來。

  向嫣是一個喜歡清淨的人,寇季也不喜歡玩鬧。

  寇府別院裡,也就寇天賜那個小霸王能跟玩到一起。

  雖說他們二人有巨大的年齡差距,但並不代表他們不能玩到一起。

  他們都喜歡折騰府上家禽。

  閒暇的時候總是湊在一起,鬧的寇府別院飛狗跳的。

  為了討一會兒清淨,寇季吩咐人帶著寇天賜去了竹園,強行分開了兩個小禍害。

  只是兩個小禍害明顯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才分開了不到半日,趙絮就找上了門。

  寇季也懶得跟多費舌,直接告訴了寇天賜的去

Advertisement

  趙絮出了寇季書房沒多久,寇府就響起了玩鬧聲,以及大鵝的慘聲。

  毫無疑問,府上的大鵝遭殃了。(5,0);

  寇季眉心,長嘆了一口氣,「今晚又要吃燒鵝了……」

  趙絮玩鬧歸玩鬧,但是有憐憫之心,輕易不會傷害家畜的命。

  寇天賜就不同,他現在還不懂什麼生死的問題,仗著有手高強的僕人們跟著,對什麼都敢下手,而去還是下死手,家禽在他手裡就像是絨玩

  寇季打過幾次寇天賜的屁,但是沒啥用。

  因為寇季講的道理,寇天賜聽不懂。

  兩個小禍害在寇府別院裡越鬧越兇。

  寇季聽著有些頭疼,就只能悄無聲息的溜出府去避禍。

  在府外溜達了一圈,寇季到了五丈河邊上。

  看著那潺潺而流的水面,著那清冷的風,寇季的心舒暢了不

  剛準備找個地方落腳,就見一個宦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寇季側。

  「國公爺,家請您宮一趟……」

  宦出現在了寇季後以後,恭恭敬敬的一禮,低聲說了一句。(5,0);

  寇季沒搭話,他就一直彎著腰站著。

  寇季略微天邊,看著西斜的落日,狐疑的道:「眼看著就要天黑了,家請我宮作甚?」

  宦恭敬的道:「回國公爺的話,家沒說,奴婢也不敢問。」

  寇季上下打量了宦一眼,問道:「你是陳琳的人?我記住你了。」

  宦臉上流出了一苦笑,腰彎的更低。

  寇季搬出了陳琳他,他只能服

  「國公爺何必為難奴婢呢……奴婢只能說,跟國公爺今日作的詞有關……」

  寇季聽到了宦的話,一臉愕然,「作詞?我像是會作詞的人嗎?」

  說到了此,寇季似乎想起了什麼,臉略微有點黑。

  「狗日的柳永……」

  寇季低聲罵了一句。

  他今日還真做了一首詞,就是那首送給柳永的《蓮說》,他讓柳永拿著回去品鑑,沒想到柳永這麼快就泄出去了。(5,0);

  宦見寇季似乎生了柳永的氣,又低聲補充了一句,「此事跟柳公子無關……」

  寇季聽到這話,臉又變了,破口罵道:「狗日的陳琳……」

  宦有些不好看,他意識到他說錯話了,便不敢在多說一句。

  寇季已經通過了宦的話,猜出了《蓮說》是如何傳到趙禎耳中的。

  很明顯是武德司的探子發現了此事,然後呈報了上去。

  陳琳告訴過寇季,趙禎已經將各家府邸的探子全部調走了,以後不會盯著滿朝文武。

  可如今看來,趙禎是將各家府邸的探子全部調走了,但各家府邸外的探子,依然還在。

  陳琳當時告訴寇季的消息只有一半,寇季當然要罵陳琳。

  寇季罵罵咧咧的回到了府上,穿戴上了服以後,坐上了宮裡來的馬車,急匆匆了進了汴京城。

  等寇季到了東華門門口的時候,天已經略微有些發黑了,汴京城各也點燃了燈火。(5,0);

  宦提著燈籠,引著寇季了宮。

  寇季到了資事堂,就看到了呂夷簡、王曾、張知白三人已經到了,三個人正陪著趙禎品鑑什麼,臉上的神各不相同。

  他們的神就像是看到了鮮花在牛糞上了一樣,一臉的惋惜。

  寇季了資事堂,還沒有開口,也沒有施禮,呂夷簡就一臉嫌棄的道:「這首詠蓮的詞,你找何人代的筆?」

  寇季在看到了三個人一臉惋惜的神以後,就猜到了三個人正在品鑑《蓮說》,他肚子裡已經準備了一大堆的謙遜詞,也準備了一套說辭,準備將這首詞推到無名氏的頭上。

  但他聽到了呂夷簡的話以後,就改變了主意。

  寇季躬對趙禎一禮,起以後,瞥著呂夷簡不咸不淡的道:「就不能是我自己作的嗎?」

  呂夷簡毫不掩飾嫌棄的神,「就你?」

  王曾盯著寇季,一臉正的道:「這首詞要真是你做的,老夫的位置就讓給你做。」(5,0);

  張知白嘆了一口氣,坦言道:「悟不出其中道理的人,做不出如此佳作,能做出如此佳作的人,必然已經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能悟出其中道理的人,無一不是大賢,你覺得你是大賢嗎?」

  寇季被呂夷簡三個人一起聲討,一點兒也不慌張,他淡淡的道:「誰規定了,我就不能悟出一番道理來?你們說這詞是別人代筆的,那你們去將代筆的人找出來。

  張公說了,寫這詞的人,一定是大賢。

  既然是大賢,就不會岌岌無名,更不會甘心為他人代筆。」

  呂夷簡三人被寇季駁斥的啞口無言。

  趙禎坐在哪兒哈哈大笑,「朕早就說了,這詞是四哥所作,你們還不信。這詞要是旁人所作,早就被人傳遍了天下。

  四哥學識雖然不如三位卿,可四哥的慧卻不見得不如三位卿。

  三位卿一生所作的詩詞多達數百首,四哥有而發的作一兩首,不過分吧?(5,0);

  難道只許三位卿作詞,不許四哥作詞?」

  趙禎這話,有點指責呂夷簡三人見不得別人好的意思。

  呂夷簡三人聽了,臉頰略微有些發燙,齊齊向趙禎施禮,「臣等謹記家教誨……」

  趙禎笑著點點頭,繼續道:「四哥這首詞,是一篇難得的上上之作,傳出去以後,必然被天下文人墨客奉為佳品。

  四哥馬上就要借著這首詞名天下。

  朕總想著,將天下英才納甕中。

  如今四哥名天下,剛好能幫朕吸引一些英才。

  此次恩科主考,不如就有四哥擔任。

  三位卿以為如何?」

  呂夷簡三人聽到這話,有些容。

  難怪趙禎快夜的時候,興師眾的召見他們宮品詞。

  原來品詞是假,真正的本意是為了徵得他們同意,讓寇季出任此次科舉的主考。(5,0);

  寇季聽到趙禎這話,一臉愕然。

  他很想質問一番趙禎。

  家你是認真的嗎?

  你知不知道我去信招了那些人來參加此次科考?

  歐修、文彥博、韓琦、富弼、包拯……還有一隻小蘇洵……

  我若是擔任此次科舉主考,他們以後可都是我的門生了。

  如今滿朝武臣,一大半跟我是至

  我若是將歐修等人收了門生,要不了幾年,滿朝文臣估計都要為我的門生了。

  以後滿朝文武都是我的人,我力會很大的。

  就在寇季心裡犯嘀咕的時候。

  呂夷簡三人已經開口了。

  呂夷簡沉聲道:「家,文武有別,寇季乃是武臣之首,就算要出任主考,那也是武舉的主考,而非文舉的主考。」

  趙禎聽到呂夷簡這話,一臉恍然大悟的道:「你倒是提醒朕了,文舉完了還有武舉,那明年武舉主考,就由四哥一併擔任吧。」(5,0);

  呂夷簡聽到這話,下差點沒掉到地上。

  家?

  你認真的?

  文武舉都給寇季?

  你要不要把屁下的皇位也一併給寇季?

  我知道你們關係好,但是你也不能胡來啊。

  呂夷簡剛要出聲反駁,就見王曾搶先一步沉聲道:「家要將武舉給寇季主持,臣沒有意見。但是文舉,堅決不能給寇季。

  寇季乃是武臣,不能擔任文舉主考。」

  趙禎質疑道:「四哥雖然是武臣之首,但也是龍圖閣大學士,難道一個大學士,不足以擔任文舉的主考嗎?

  朕記得,往年科考,都是由大學士出任主考的。」

  張知白出班,拱手奏道:「家,文武有別,冒然讓寇季出任文舉主考,必定會引來天下讀書人的非議,還請家三思。」

  趙禎沉聲道:「那朕就加四哥一個參知政事之職。」(5,0);

  重點在加字上,只是加,並非實

  武臣有加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文臣也有加樞副使、同知樞院事的,一些辭仕的老臣,離開中樞的時候,有些還會被加上校檢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左右僕等職。

  雖說此前李迪主政的時候,削減過一次虛銜,但並沒有將所有人頭上的虛銜削的乾乾淨淨。

  因為必要的時候,一些員需要藉助虛銜去助長份,助長威勢,方便做事。

  李迪削減了虛銜以後,趙禎和廷的其他宰輔都十分默契的將虛銜定為了兩職。

  每一個朝廷上的大臣,頭上最多只能頂三個職,一個實職,兩個虛職。

  寇季盯著樞使的實職和龍圖閣大學士的虛職。

  雍國公那是爵位,不在此列。

  如今趙禎要給寇季加一個參知政事的虛職,加重寇季主次文試的分量,倒是合乎常理。

  但呂夷簡三人聽到了趙禎的話以後,齊齊皺起了眉頭。(5,0);

  呂夷簡沉聲道:「家,歷來文試和武試,都不能由一個人擔任主考,家若是破開了先例,以後必然後患無窮。

  寇季的忠心,臣三人不會懷疑。

  他主持文武試也沒什麼。

  可是以後的臣子是否忠心,家敢斷言嗎?

  若是他們中間有人起了異心,借著擔任文武試的主考,將天下文武英才招攬到自己麾下。

  我大宋江山勢必因此盪。」

  王曾和張知白皆贊同的點點頭。

  他們的想法跟呂夷簡一樣。

  此例不可開。

  一旦開了,就很容易讓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

  朝堂上的一些潛在的規矩中,有許多陳規陋習,但也有許多十分有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