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19章 萬里一孤城,儘是白髮兵

《北頌》 第0719章 萬里一孤城,儘是白髮兵

(4, 0);

  呂夷簡和王曾二人雖然心中愕然,但卻坐得住。

  他們在宦海沉浮多年,什麼場面沒見過。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𝕊𝕋𝕆𝟝𝟝.ℂ𝕆𝕄

  他們自信寇季說多,他們都記得住。

  曹瑋等人心裡有不好的預,但是礙於臉面,沒有去討要紙張記錄。

  寇季將所有人的神眼底以後,笑瞇瞇的道:「我大宋兵制過於繁雜,所以才會出現諸多問題。所以我跟樞院的諸多同僚,以及家商議過後,決定去繁存簡。

  首先是各部番號。

  我大宋兵馬番號過於繁雜,導致許多人記都記不全,從而也鬧出了不笑話。

  所以我跟家商議以後,覺得,可以將大宋兵馬的番號簡一番。

  經過簡以後,大宋軍,不再用之前的番號,改用新的番號。

  分別是四鎮、四永、兩虎、兩塞。

  四鎮,分別是鎮東、鎮南、鎮北、鎮西。(5,0);

  四永,分別是永安、永平、永定、永興。

  兩虎,分別為虎賁、虎威。

  兩塞,分別是靜塞、保塞。

  以上番號,皆屬軍番號。

  兵額皆是五萬之數。

  總計六十萬兵馬。

  分別鎮守在我大宋的東南西北四方邊陲。

  其中鎮東、鎮南,皆為水軍。

  鎮北、虎賁,坐鎮北方。

  鎮西、虎威,坐鎮西方。

  靜塞、保塞,坐鎮宋遼邊陲。

  安、平、定、興四軍,分別鎮守西寧、太原、博州、邕州四地。

  除了以上六十萬軍外,另有三支軍坐鎮汴京城。

  分別是龍衛、天武、捧日。

  其中龍衛,兵額滿額為一萬人。

Advertisement

  天武、捧日,兵額滿額各五萬。(5,0);

  為防止龍衛、天武、捧日長期居於汴京城,屬於訓練,難以拱衛皇城。

  每三年,從各軍中調一萬兵,補龍衛,原龍衛一萬兵馬,分派往諸軍,補足空額。

  每十年,從各軍中調十萬兵,補天武、捧日兩軍,原天武、捧日兩軍的兵馬,分別派往諸軍,補足空額。

  此舉,就是為了確保,無論何時,汴京城的駐軍,還有各地的鎮軍,都保有過的戰力。」

  說到此,寇季頓了一下。

  種世衡已經不顧及面,吩咐著站在邊的宦,去幫自己拿紙筆。

  寇季簡單的一席話,給出的信息量,卻已經超過了此前所有說的話。

  種世衡的腦袋倒是能記住,但寇季所說的兵制,已經完全打破了大宋固有的兵制,他腦子裡固有的知識,以及不足以讓他去分辨其中的合理

  他必須寫下來,逐條逐句的去仔細分析。

  然後之後討論的時候,才有話講。(5,0);

  有人或許覺得,寇季明明講的很簡單,為何種世衡會覺得信息量大呢?

  那是因為寇季所說出的一切,是建立在已有的大宋兵馬制度之上的。

  新番號,新的兵馬配備,其中牽扯到的武將調遣、兵馬調遣,以及兵馬部署,都需要考慮進去。

  更重要的是,在寇季提出的新兵制,只整合了七十一萬軍,還有更多的軍沒有整合進去,這些軍將士如何安置,也是一個大問題。

  呂夷簡、王曾等人,一個個皺著眉頭在暗自思量。

  他們在逐條逐句的分析寇季的話,腦子在快速的轉著,但他們沒有的意思。

  寇季頓了頓以後,繼續道:「在軍重新編排以後,三衙和樞院,將合為一,以後沒有三衙,只有樞院。

  樞院掌管調兵,也掌管遣將。」『

  寇季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除了趙禎,其他人眉頭幾乎皺了一個川字。

  大宋立國之初,之所以分別設立了三衙和樞院,分別掌兵掌將,就是害怕兵將調遣之權,落在一個人手裡。(5,0);

  如今寇季將兵將調遣之權,全部納了樞院,他們自然覺到不舒服。

  寇季一邊打量著眾人,一邊繼續道:「以後樞院只掌管軍。」

  呂夷簡等人聞言,一臉茫然,不明白寇季這話里的意思。

  寇季又道:「樞院在接管了三衙以後,會收繳所有虎符。非戰時,軍調遣,必須通過樞院兵印。樞院兵印,一印二分,家掌一半,樞使掌一半。

  若是需要調兵遣將,需二印合一,加蓋調兵文書,才能調遣。

  戰時,軍調遣,家自會下發各級虎符。」

  呂夷簡等人一個個瞪大眼。

  寇季此舉最終的結果就是,趙禎真真正正的拿到了天下兵權,同時趙禎和樞院共掌兵權。

  如今的樞使是寇季,就是說趙禎和寇季二人會共掌兵權。

  二人如今在幹什麼?

  革新!

  以後會幹什麼?(5,0);

  徹底將大宋革新!

  如今二人在革新兵制的時候,牢牢的將兵權抓在手裡,其目的是什麼?

  呂夷簡等人心知肚明。

  他們在為之後的革新準備力量。

  呂夷簡等人幾乎可以肯定,趙禎和寇季在此後的商討中,在其他兵制方面,一定會做出讓步。

  但是在這一條上,二人絕對不會做出半點讓步。

  寇季通過呂夷簡等人的反應,猜出了呂夷簡等人的心思,但是卻沒有多做解釋,他繼續說道:「以上是牽扯到樞院的兵制。

  下面我說說兵部牽扯到的兵制。

  一旦完軍新編,必然會留下許多軍將士。

  屆時,剩餘的軍將士,會被編到各路守軍。

  我大宋所設立的路,皆設立一支守軍。

  滿額一萬人。

  由兵部掌管。(5,0);

  軍餉由兵部配發。

  各廂、藩、衙、守城、鄉兵馬,一併裁撤。

  各府、州、縣,設立府兵、州兵、縣兵。

  府兵兵額一千人、州兵兵額八百、縣兵兵額五百人。

  以上兵馬,皆由各府、州、縣衙門管轄,各府、州、縣衙門也有相應的員。

  籍歸兵部,但是軍餉有戶部配發,俸祿等同於各路三班衙役。

  再設立了府、州、縣三級兵馬以後,剩餘的兵馬,充到各衙三班。

  縣衙門三班衙役,人數定為三十人。

  州衙門,人數定為九十。

  府衙門,人數亦為九十。

  補充完了三班衙役以後,剩餘的兵馬,發還原籍,退兵還農。」

  呂夷簡等人,聽到此,徹底反應不過來了,一個個眉頭皺在一起,腦子裡鬨鬨的,越想越

  寇季提出的提議,跟現有的兵制、制有很大的衝突,非常大。(5,0);

  每一個衝突在他們腦海里撞,都能形一個巨大的火花,最終火花連一片,變了火海,將他們的腦袋燒了一團漿糊。

  「幫……幫老夫取筆墨過來……」

  呂夷簡扛不住了,招呼邊的宦,幫他去取筆墨。

  呂夷簡開了個頭,其他人也不再死撐,紛紛開口向宦討要筆墨。

  趙禎和寇季二人見此,對視了一眼,會心一笑。

  寇季所說的這一切,都是他們兩個人和樞院的那些員一起商量出來的。

  旨在,將所有的兵馬,都放在他們該放的地方。

  以後七十一萬軍兵馬,除了守衛皇城,就是坐鎮邊陲,對外作戰。

  除此以外,什麼也不干。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屬於野戰軍。

  必要的時候可以充當遠征軍。

  各路設立的各軍,負責剿滅地方叛、剿滅地方土匪、鎮大的暴、以及幫助各府、州、縣,理一些兵事上他們難以理的問題。(5,0);

  至於各府、各州、各縣的兵馬,主要是維護地方治安,幾乎就相當於是外編衙役。

  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武特。

  衙役們自然不必多說。

  依照常理,其實趙禎和寇季在革新兵制的時候,沒必要給各地衙門裡塞人進去,徒增一些錢財的消耗。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為之後的改革做準備。

  皇權不下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出在各級衙門裡的文武吏、以及三班衙役上面。

  各級衙門裡的文武吏、以及三班衙役,大多都是地方富戶,或者地方豪強的子弟在充任。

  他們不僅掌控了朝廷對下的言論,甚至還掌控了地方的管制。

  一些不作為的員到地方到任以後,基本上一直在被他們架空的狀態。

  趙禎和寇季這麼做,就是為了給裡面摻沙子。

  固有的坐地虎,遇見了被分配到各地的過江龍,在利益分配方面,必然會產生衝突,雙方必然會斗個你死我活。(5,0);

  被分配到地方的將士們,肯定不是那些地方豪強的對手。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寇季和趙禎二人會暗中授意地方兵馬參與到其中。

  總而言之。

  隨著將士們被分配到地方充作衙役,一定會將大宋朝文治方面的水,徹底攪渾。

  到時候寇季和趙禎二人做起事就方便多了。

  更重要是,他們二人在背後支持者那些被分配到地方的將士,那些將士自然會替他們二人說話。

  他們二人也算是在地方有了人。

  地方上也不至於被那些豪強們徹底把控。

  寇季和趙禎二人不止在對付皇親國戚和武勛的時候一環套著一環的謀劃,在改革兵制的時候,也是如此。

  當然了。

  他們二人在商定了此事以後,就知道,他們在兵制中埋下的釘子,肯定會被人發現。

  但他們二人並不擔心他們的兵制推行不下去。(5,0);

  一切的兵制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

  先將軍編排好,穩住四方,穩住整個大宋。

  然後再進步推行路、府、州、縣。

  一點一點的將兵馬滲進去。

  最後才是分配衙役。

  到分配衙役的階段,路、府、州、縣各級衙門的兵馬,都已經設置齊全。

  地方豪強若是抵制此事的話,朝廷有足夠的理由,各級兵馬就會加到其中,鎮地方豪強。

  迫使地方豪強低頭,接納將士們進衙門。

  地方豪強若是作,路一級的安司,可以快速的集結境的兵馬,集結出一支大軍,向地方。

  可以說,此舉比大宋朝兵制中的一兵三輔,更有利於維護地方安定。

  若是路一級的衙門,理不了地方豪強叛的話,還可以就近請調坐鎮在大宋四方的四個永字頭軍。

  寇季和趙禎二人,將永定、永平、永興、永安四支軍,分別安在了西寧、太原、博州、邕州等地。(5,0);

  起的就是一個兩面馳援的作用。

  對,可以快速的馳援各路,對外可以快速的馳援四方。

  對,四個永字頭的軍,可以快速的會同地方兵馬,集結出一支不小於七萬人的兵馬。

  五萬兵,率領著二萬以上的地方兵,足以快速的彈地方民變。

  對外,四個永字頭的軍,能夠快速的馳援四個鎮字頭的軍,以及兩個塞字的軍。

  無論是馳援宋遼邊陲,北方邊陲,西方邊陲,都能快速的集結出十五萬兵。

  十五萬兵,足以應付任何一方的敵人來犯。

  更重要的是,若是四個鎮字頭的軍遠征的話,四個永字頭的軍,也能快速的接替它們承擔起戍邊的重任。

  總而言之,在兵力部署、兵力分配方面,寇季和趙禎二人可謂是絞盡腦,才想出了一個相對健全穩定的兵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