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我來教民去致富(第五更)
聽到畢構的話,李易出笑容。
「老畢,你這個人確實有那麼兩下子。事是這樣子滴,乾旱蝗災而死的人,來世想繼續在一起,實在是太難了,而且想過好日子……」
「你是為蝗災而來?」不等李易說完,畢構盯著他問。
「不,我是給大家找一條新的致富之路。」李易一副你要相信我的樣子一口喝盡小盅里的酒。
等畢構跟著喝完,李易低聲音:「老畢,我收一斤螞蚱,給一個蛋,你猜一斤螞蚱吃了能下幾個蛋?」
「幾個?」畢構對這個不懂,被吸引了,一起放低聲音問。
「四個。」李易比劃出四指頭。
他沒提還要喂糠的事,一斤給吃了,下不出來一斤蛋。
並且不是吃完就一定連續下蛋,還長呢。
對外宣傳要往多了說,不然別人不配合。
「你賺了三個蛋?你這做買賣的心怎能……」畢構不高興了。
「我給你二斤螞蚱,你給我一個蛋,我讓你賺七個。」李易懟回去。
「老夫又不養。」畢構想了下,發現難度大。
「你當河南府尹,得俸祿憑什麼比整天干苦力的人多出那麼多?」李易換個問題。
「那怎能相比?老夫……老夫……老夫所管之事可利許多百姓。」
畢構停頓了又停頓,終於說出來個理由。
「我收螞蚱餵給蛋,同樣利許多百姓,我為何不可以多賺?」李易講道理。
「只是你所賺過多,應分些利給……鴨子呢?鴨子吃一斤螞蚱可下幾個蛋?」
畢構想說分利給別人,又怕李易問自己為什麼不把俸祿給別人,只好說鴨子。
「三個,差不多,別看鴨子平時下蛋比,那是吃的東西不夠好。
吃多了蟲子,和鴨子會長大,大了后的蛋也大,大蛋孵出來的小、小鴨大。
所以從我這裡買小小鴨,同樣的價錢就是賺。
老畢你回去張個告示,就說我這裡過兩旬後有大量崽兒,三旬左右鴨崽。」
李易對畢構說。
畢構最初一直點頭,等最後一句出來,他深呼吸:「你小子還要賺另一份錢。」
「哪是賺錢,我賺錢我自己養不好麼?給別人賣個苗錢,別人自己抓了螞蚱剁碎餵,小噌噌長。
等長大了,又能下蛋,孵小,越養越多,天天吃、蛋吃到膩味。」
李易比劃著介紹生蛋、蛋生的無限循環。
「沒有螞蚱了怎麼辦?」畢構覺得有道理,又擔心吃的問題。
「沒有螞蚱說明蝗災結束了,可以了,鴨願意養就繼續喂其他飼料,不願意養便賣了。」
李易攤手,看,多好的事。
「所以你還是為了蝗災而來。」畢構覺得事實捶了,沒跑。
「吃菜,再不吃菜就涼了,回鍋熱,蔥不好吃。」李易夾一段蔥羊中的蔥。
畢構跟著吃片,咽下去:「你就斷定今年一定有蝗災?」
「沒,我沒,不是我,我什麼都沒說,我過來養、養鴨、養小豬。」李易搖頭,說啥都不承認。
「你剛剛……」
「對,老畢你提醒我了,我忘了個事,換回去的蛋和鴨蛋,一般孵不出來小小鴨。
另外幾天後,會有一批確定不能長大的蛋和鴨蛋要賣,我們……算了還是人賣,怕你們不給弄了就賣要吃出事。」
李易後面說的是照蛋,第一次照是看有沒有,沒有直接拿走。
第二次照是看出沒出問題,出問題的就要煮了賣,或者是烤、蒸、炒。
之後不出殼的是純蛋了,選出來,還是要吃掉。
只要蒸煮時間長,尤其是蒸的溫度高,裡面的菌會被殺死。
給別人他不放心,尤其是小攤販,拿走一堆,又不會用冰鎮上,放時間一長,別人吃了生病。
「你做不出事?」畢構對李易是越來越好奇。
「我當天出了當天賣,只能當場吃,不給帶走。賣不完,有僱工,給他們和我莊子上的人做了吃。」
李易說出一個很簡單的辦法,我人多,我自己能理掉。
畢構一時間不出聲,喝湯、吃菜,等又飲了三盅酒,放下筷子。
「誰出的主意?確定有蝗災?百姓多畏懼蝗災,以為是上天之威。
一定是長安有人快馬到四傳播今生和來世的故事,以迴之計破天威之力。
你又過來,不說蝗災,只說養鴨得利,百姓自會心。之後呢?」
畢構方才邊吃邊喝邊想,終於想明白了,一環套一環,目的明確。
李易喝口湯,同樣放下筷子。
「去年的此時可見這許多螞蚱?再看螞蚱的會如此深?
旱已顯,只是太行山東邊各道種麥多,百姓還高興呢。
之後會有人傳揚,蝗蟲是天生之,鴨亦不是人,鴨和豬吃蝗蟲,天威不會落到人上。」
李易給出答案了,百姓需要的僅僅是個借口。
有了好,加上一個自己信了就行的理由,什麼天威不天威的,一律靠邊站。
「好算計,宮中出的手?」畢構明白了,事定死了,今年必須開始制,到了明年,估計會有很多鴨。
他從未見過宮裡為推某一個事如此大張旗鼓和算計深遠。
李易重新拿起筷子,吃口泡菜,好吃。
蜀地的泡菜製作方法跟棒子的泡菜(辣白菜)做法差異巨大,味道和口皆不同。
「過些日子會有由工部牽頭的打井隊伍到各地,這裡的工匠到時能幫上忙。」
李易不回答背後的事,說起另一個況,乾旱就要打井。
別看這裡的河流多,該旱的時候還是旱。
「可是以鑽代挖的鑽井之?」畢構最近聽人說過,長安出了一種新的技。
用在蜀地打鹽井才是最好的技,但沒見過,說的人更說不明白。
「嗯!」李易裡嚼是食回應一聲。
「聽聞碗口大的,可百丈之深?」畢構好奇。
「對啊!」李易點頭。
「土怎麼取出來?」畢構想到了很多人琢磨的事。
「老畢我給你講一下,這個首先是圓的管子下面留刃口,有凸起有凹,一轉就磨土……」
李易講幾句吃一口,畢構也是聽一聽跟著吃喝。
等吃得差不多時,李易把全套的鑽井技講完。
畢構端著酒盅:「你對此倒是知道得很詳細。」
「還行,略知。」李易謙虛。
謝謝大家的打賞、推薦、收藏,給諸位鞠躬,明天繼續五更。
(本章完)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國朝新立,百業待興。舉薦的文官故作驚人姿態高談闊論,已有鍵盤俠雛形。開國的武將百般受辱唾面自乾,夾著尾巴甘當受氣包。越王府中,三世子秦遊捏著被退婚的書約,看著府中拖欠下人薪俸的賬目,聽著老管家的碎碎念,只得仰天長嘆。 “這開局,完全就是地獄難度啊。”
特種兵蕭寧魂穿大秦。他是不受宠爱的皇子; 他是被发配蛮荒的弃子; 他是被太子诸王忌惮的劲敌; 他是被百姓将士尊重崇敬的凉王! 举目皆敌全不怕,大杀四方我为雄。 这天下,谁敢阻我登基,我便送他见阎罗。 陛下,你也要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