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老畢咱們喝羊湯(第四更)
在畢構一聲問罪喝聲之後,其他人一激靈。
李易上前兩步,手扶住畢構的胳膊:「老畢,別鬧,就等你了。我跟你說,羊湯都煮到時候了,快點去吃,小心些,這橋有些晃,我剛才走過來,往下一看,發現自己暈水。」
畢構懵了,就這麼被李易扶著過了橋。
站到橋這邊,畢構想了想:「哈哈哈哈~~好,好一個年,老夫喜歡。」
「走吧,我知道你過來幹啥,這事說起來話長。
我實話跟你說,你不能把我怎麼樣,我也不能對你如何。
你想抓我,你帶來的二百騎不夠用,我有五百羽林飛騎,你兩千騎兵我照樣破你。
我一個文散,沒資格抓你,抓了就是造反。
咱吃飯吧,邊吃邊說,我給你帶來幾本書,你那兒子可以學著玩兒。」
李易依舊是自來,扶著畢構往前走。
研究資料,他知道畢構有些時候不遵循常理,那麼就順著對方的心理側寫來作。
畢構不說話了,瞇起眼睛跟李易一起走。
他承認李易說得對,自己抓不了對方,調兵是大事。
人了不夠羽林飛騎殺,人多了人家就跑,一人三騎。
何況憑什麼要抓?
同時對方對自己無威脅,說明確實有事要談,聽聽吧。
到前面,吃飯的地方臨時搭起了一個個棚子,幹活的人在那裡快速地吃著。
還有一群小娃娃,上服蹭了桑葚的,有人用皂水幫忙。
小娃娃一人一個羊排抓著在那裡啃,吃得滿臉油。
看到這裡,畢構出笑容,孩子們太可了,更主要的是,這個李易願意給孩子們羊吃。
看莊戶忙來忙去,對孩子的態度便知道,他們不是臨時裝樣子。
平日里他們也一定是如此照顧孩子,不然不會那麼練。
每個孩子邊放了一個小筐,旁邊有人在編織小筐。
小筐中裝了桑葚,有的已經被扁了。
「哪裡來的人編筐?」畢構任憑李易攙扶著,問。
「花錢找人,要麼也得采,孩子們摘不了多,有的孩子用服兜著說拿回家給爹娘吃,服都染了。
我讓他們編幾個小的筐,裝進去,等孩子們吃完飯,摘滿一小筐,拿回家。」
李易介紹一下娃娃們的況。
「老夫倒是覺得染了的服更好看。」畢構點點頭。
「現在用皂水還能洗下去,等幹了再洗,難了。心在就好,無關服,可是染了的服,別人會嘲笑。」
李易反駁一句,他不需要用孩子染的服來表現孩子的孝心。
「何為孝父母?」畢構突然又問。
「父母笑了就是孝。」李易答。
「何為順?」畢構再問。
「拴上繩子去採桑葚就順暢了。」李易復答。
他的意思是,父母希孩子平安,拴了繩子就安全,當然是順從了。
「他們吃羊可沒帶回去給父母。」畢構挑理。
「我不允許,娃娃吃是我關照娃娃,娃娃的父母我難道也關照,那我豈不了河南府尹?」
李易一句懟回去,孩子父母能不能吃上,不是你的事麼?
畢構咬了咬牙,心裡堵哇,卻說不出來什麼。
「深呼吸兩下,別怕,你倒在我面前,我保證給你救回來,我帶著醫車來的。」李易安畢構。
然後畢構呼吸更急促了,果然深呼吸,缺氧癥狀有所好轉。
前提是不能繼續深呼吸,不然就醉氧了。
「哪裡來的羊?」畢構走出去幾步,終於回過魂。
「在買的唄,這邊的羊冬日裡草,還未追回膘,我給高價才買來。
這樣的羊冬天裡吃乾草,比吃青草的羊在膻味上了許多。
不過沒閹割,有腥味,先用冷水泡了一段時間,才下大鍋煮,依舊有味道,吃的時候多放胡椒。」
李易免費教畢構怎麼理腥的辦法。
他那個時候飯店賣的脊骨、大骨的,就顯得大很多。
尋常人家自己買回來骨頭一煮,發現骨頭上的變小了。
工藝問題,一般人家是放在冷水裡加熱,然後沫子撇掉。
飯店是用冷水泡,把生的水給泡出去,然後直接扔到開水裡煮,就不收。
同時就把腥的味道給泡出去了,哪怕是吃很多草的山羊,一樣能給泡掉膻味。
畢構面上不聲,卻是記下來了,以後自己家也照著做。
李易扶著畢構去洗手,然後找一個提前預備好的周圍距離很遠的小桌子坐下,其他人不得靠前。
隨畢構來的騎兵面對羽林飛騎的時候看畢構。
畢構頷首,他也沒辦法,他看出來了,自己帶的人面對人家羽林飛騎的時候氣勢弱了。
能理解,羽林飛騎氣勢不強,怎可為陛下私軍。
放了不羊雜和羊的兩個碗被人送上桌,加上一束子在熱水碗里燙著的白酒。
一盤蔥羊、一盤新鮮的香椿芽炒蛋、一碟泡菜和一碟用河裡小魚製作的魚凍兒。
其他的是蔥花、香菜、醋、鹽、胡椒擺在桌子上隨意取用。
李易自己放調料調整口味,不時嘗一嘗,再放。
畢構坐在李易的對面,並不作,而是仔細打量。
李易調好自己的湯,一抬頭,看畢構不,說道:「老畢,自己調,人和人的口味不同。」
「你帶著許多家禽和小豬過來,意為何?」畢構還是不,坐在那問。
「邊吃邊說,我說為了賺錢,你保證不信。」李易酒束子,開始給二人倒酒。
畢構這才給自己的湯里放東西,同樣是不時嘗一口,想著差了什麼,再放。
有點淡,放鹽,嘗一口,還是淡,繼續放鹽,再嘗,淡,放鹽,突然想起個事,用匙子攪和攪和,嘗,停住。
「先喝口熱湯暖暖肚子,咱們再慢慢喝酒。」李易放下酒束子,自己舀著喝了幾口湯。
「老夫有一事要問。」畢構開口,沒湯。
「說唄,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易等著。
「湯里的鹽放多了怎麼辦?」畢構糾結地問出來,剛才他一直放鹽,忘用匙子攪了。
李易招呼別人:「取多半碗湯過來。」
轉過頭,他對畢構說:「兌一下,然後給別人拿去喝,不能再倒進鍋里。」
重新兌好湯,有人取走那一份,畢構喝兩口,端起小酒盅:「最近幾日坊間多流傳長安正月十五時的一個故事,說乾旱蝗災害人,你知否?」
(本章完)
農家少年,有如蓬蒿,雷劫之後,風雲變幻魚龍舞。純樸少年為守護家人、親人、友人,不得不步步登高。一個變字,道盡多少無奈,回首望時,初心未改,世事早非。
天漢八年,冬至時分,北風朔朔,北奴王親帥大軍十萬,攻破雁門關。燕州塗炭,狼煙四起,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骸骨遍地!王命數十道,無一藩王奉昭勤王。龍漢岌岌可危!京師城外,紅衣勝火,白馬金戈。少年立馬燕水河畔,麒麟細甲,精鋼鐵面。長柄金戈,直指長空,目光如炬,視死如歸!一戈破甲八千,五千紅甲盡出行,七萬北奴留屍關中。見龍卸甲,少年歸來。從此龍漢少了一位神勇天將軍,多了一位少年書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