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201章 國士之士不可疑(第二更)

《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201章 國士之士不可疑(第二更)

第201章國士之士不可疑(第二更)

張說還是糾結,怎麼可以這樣啊,你李易頭頂生瘡、腳底冒膿,你壞腔了。

你若是沒文采,本相也就不強求了,可你明明……

「陛下,臣給後面重新寫一下吧。」張說像得了強迫癥一般,要把後面的給『糾正』過來。

然後這就是一個能夠寫在史書里的上表,以賦的形式。

現在這個誰給寫?後面那是人話麼?還能再白一些不?

「道濟莫急。」李隆基安,他是無所謂,只覺得有意思。

「張相,後面說了什麼可是記得?」王皇后又一次出聲。

「說啥了?」張說一直在糾結行文的事上。

「給百姓好。」王皇后不怎麼高興了,你一個宰相你非盯著文字作甚?辦正事啊。

「長安百萬餘眾,只城中常住人口和流人口日常可見百萬之數,另有周邊村落,外來寄宿者,怎能給好?」

張說算,說出來的話也開始有了李易總說的名詞,常住、流

長安城裡面各坊加起來的有戶籍的人口是七十多萬。

不過有流的和寄宿的,尤其是寺廟裡。

再加上沒有錢的,跑到城外村子住的,如以前的張家村子,人口更多。

整個長安城周邊五十里,不下一百五十萬人,俱是算在長安縣中。

「所以你沒有仔細聽。」王皇后扭過頭去,發小脾氣了,叔叔寫個東西,你一個宰相竟然不好好聽,你有本事了?

Advertisement

「皇后莫氣,臣這廂錯了。」張說怕王皇后了胎氣,再跑去莊子看病。

李隆基這時也有些不滿地看張說一眼:「易弟是說把這錢用來買葯,太醫署的人給百姓看病,沒病的自然不需要看。

有錢人家的看病,就說給打個折,有優惠,實際更貴,但太醫給看,也值。

窮苦人也打折,比如一副葯一文錢。易弟又要拿出一本醫書了,與太醫們說好的。」

張說懂了,錢是給窮人免除藥費,然後用太醫署的免費診斷來收富人的錢。

也算是幫助百姓了,富人想請太醫不可能,除非達到一定程度。

即,用錢補沒錢的,用太醫的人工費補有錢的。

誰都不吃虧,太醫幹活,拿醫書,要說虧,只有李易賠。

但李易卻讓孩子們玩耍的時候給打廣告,賣了好多摔炮。

「這買賣轉的,腦袋咋想的呢?」張說發現轉一圈,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摔炮富貴人家的孩子玩耍開心,還不用擔心出事。

「各取所需,陛下,李易好本事。」張說又一次誇讚,即便他都誇麻木了,但還得佩服!

「叔叔隨手而為罷了。」王皇后輕輕著肚子說。

看來,從讓吃了葯和三郎有了孩子后,李易做什麼都是對的。

張說躊躇了一下,道:「若朝廷管制火藥,所賺錢財更多。」

李隆基盯著張說看,沉聲問:「知道本錢幾何?」

「不知,姚相說,應有十倍。」張說心虛。

「大哥傳話過來,目前不足九倍,應是八點六倍到八點七倍,給朝廷員管,能給朕五倍之利?」

李隆基直問賺錢比例,投一緡,讓其他員管了,給我拿回來六緡,能不能?

張說咽口說,小聲說:「朝廷員管轄,自是有其他損耗,故此……」

「就是說一緡錢拿不回來六緡?易弟那裡一文卻能拿回來將近十緡,那朕給易弟好,跟易弟分紅多好?何必你們管?」

李隆基生氣,但憤怒不是對著張說發,張說總算是說實話了,一旦給其他人,就賺不到那麼多錢。

錢哪去了?貪了唄!還用說嘛!

「有容你說是吧?」李隆基聲對王皇后說。

「記賬啊,叔叔給我們看的賬一目了然,叔叔甚至給出了查賬統籌法和法則。誰賬目不對就誅誰。」

王皇后不生氣,笑著說。

但『誅』字一出,張說哆嗦,誅,最是一族,上面父母、周圍妻妾、下面子

當然,子年歲小就不殺,像楊思勖和高力士。

誅三族、誅九族,不用說了。

張說還知道那賬,政事堂正在用,而且已經傳到各大唐州府,有人上書,怨聲載道。

說這麼記賬不行,不聊生,只能用兩本賬的辦法了。

可是要走兩本賬,就有個問題。

一本是說自己地方虧欠的賬,一本是說地方發展好有錢的賬。

一個賬用來出錢,一個賬證明自己為好。

兩個賬一對,究竟是有錢還是沒錢?好還是不好?一目了然啊!

你們不是欺君麼?要麼撈錢,要麼陞,只能選一個。

「什麼法則?」張說找到了關鍵點。

「叔叔說本福特定律,你們這些員作假賬,以為查不出來是吧?兩套賬、三套賬?你們上來什麼賬,我們自然有辦法知道你們作沒作假,但不告訴你們。」

王皇后眉開眼笑。

「李易給皇后的賬,皇後用那什麼本什麼定律了,沒問題?」張說問。

「沒,我本不查,叔叔那麼多好東西,我要叔叔就給,不要也主給,叔叔何必在賣個米花糕的上面瞞著錢?」

王皇后對李易是一萬個相信,米花糕才有多錢?

海產品和未來的養,李易本不問,出完主意,說給他多他就認可多

說是給他的這些錢要投進去,他也不要,提都不提。

張說捂臉,為下面的員發愁,你們還以為琢磨好新的記賬方法,就能從中作弊?

只要你用了那個記賬法,人家李易就有辦法查你。

一旦判斷你作弊,還需要什麼其他證據嗎?陛下一句話的事兒。

「如何?」李隆基舒坦,知道了吧?你們這些人,想糊弄朕?呵呵!

「臣,無話可說,當善用李易,不可輕疑,以免寒士心。陛下應知,士為度知己者用,為悅己者容問,吾其報智氏矣!」

張說深吸一口氣,以宰相之想回答。

他承認,李易值得信賴,不要懷疑了,總是往外拿好東西,疑神疑鬼的沒有意義。

他說的話的意思是典故語: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張說選擇相信李易,勸李隆基珍惜,在他看來,李易就是國士,國士無雙!

因為李易的東西不藏著掖著,就在莊子里,對於兩個見到面的兄長,看什麼都行,不懂的便問,問了就告訴你怎麼回事。

「李易不是國士,是朕的易弟。」李隆基反駁張說的話。

國士已經是最高的評價了,但李隆基不想要,他就想要個易弟。

所以他一直害怕暴份,又覺得不坦誠告訴易弟自己的份不對,很糾結。

說了怕失去,不說則對不起。

「三郎,叔叔沒想那些,他也不在乎。」王皇后勸

「看看過年蕃邦都送了什麼東西,給易弟送去。尤其是沒見過的種子。」

李隆基很快恢復過來,他知道李易喜歡一些新奇的東西,不算珠寶,珠寶易弟看不上眼。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