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辯擺擺手,笑著回道。
“外甥啊!你可知道若能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可,意味著什麽嗎?”何進雙眼猛地瞪大,開始細細為劉辯解釋起來,
“要是你在文人之中的地位提高了,以後就會有更多的賢能之才投效你的門下,而且你在世家門閥裏的地位也會大大提高,對你以後有著莫大的好。”
“這,我自然是知曉的,若能得天下文人之心,便能得天下世家之心。”
劉辯沉聲說道,停頓片刻後又發出質疑,
“隻是……一個詩會,影響力會有如此之大嗎!?”
劉辯困的點在於詩會所造的影響力真會有如此之大?
“哎,實際上【詩會】的影響力確實很大!
至在整個大漢乃至於周圍國度都是極富盛名的。
這【詩會】乃是在文帝時期確立下來的,當時群臣一同上奏請求舉辦詩會,後來文帝應許了。
每年都會舉辦,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昌盛文道一脈,通過舉辦詩會,來鼓勵天下人多讀書,走上文道這條道路。
後來果不其然,我大漢曆朝曆代皆有重視文道,也使得文道一脈越來越昌盛,出了不知多天地大才和儒生。”
“原來如此,竟有如此淵源。”劉辯明了的點點頭。
“如此說來,這個詩會,孤是一定要參加的了!”
劉辯似笑非笑道,“怪不得方才於朝堂之上,袁太傅對孤參加詩會百加阻撓。
想來是怕孤在詩會上奪了他們袁家的風頭。”
“哈哈哈!外甥能想到這裏,我很欣啊!”何進拍著大肚子哈哈大笑。
話音落下,何進臉嚴肅,“袁家一直以來想要製約皇權,如今連這個詩會也想要手。
哼!真當陛下看不出來嗎!?”
“所以,外甥啊!這個詩會你一定要參加!
就算不為別的,也要讓袁家不好過!”
對於世家而言,皇權太過強盛,對於他們而言,可不是什麽好事。
告別了何進,劉辯將剛才的事告訴了自己的門客荀彧和荀諶。
兩人聽完之後,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
沉思片刻後,格剛直的荀諶直接開口說道:
“殿下,曆代的皇子之所以沒有參加詩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作詩作賦的才能並沒有大漢的天才儒生那麽高。
如果殿下想要參加的話,倒也不是不行,隻是一旦發揮失常,再加上殿下的份,到時候丟的就是皇家的臉麵了。”
畢竟曆代的皇子皇孫所學的大多是治國之策,對於詩詞歌賦上麵的鑽研並沒有多深。
肯定不是那些才子大能的對手,參加了要是作出一手爛詩的話反而會丟人現眼。
丟的如果是自己的臉那也就罷了,關鍵丟的是皇室的臉!
這個臉可不能輕易丟掉,會失去一部分皇威的!
“在下以為保守起見,殿下還是不要趟這淌渾水了,並非是必要的。”
詩會舉辦的時候,是當場出題,然後當場作詩作賦的,沒有多思考時間,很考驗臨場發揮的能力。
這也杜絕了提前找名家為自己作詩的“作弊”手段。
“以殿下之資,即使不參加這個詩會,您的名也早已遍布天下了。”
“文若,你覺得呢?”劉辯將目放在荀彧的上。
荀彧朝著劉辯恭敬行禮,拱手正道:
“殿下,我倒以為您可以去參加這次的【詩會】。”
“哦,此話何出?”劉辯笑道。
“一為擴大您在世家文人之中的影響力;二為增強皇室在天下人心中的影響力;三為借此機會招攬天下有才之士。”
荀彧恭敬的回道。
“哈哈,文若,汝之言與孤之心相合啊!”
“不過現為還早,距離詩會還有一月之久。”
“比起這件事,孤更關心的是曲轅犁這些日子的產量是多,以及它是否被百姓所接。”
劉辯語重心長的歎息了一口氣。
【詩會】說白了,就是給世家大族玩的,他們在這場詩會之中爭名爭利。
與普通人的關係有多大呢?或許就是為了看個熱鬧。
能幫助普通老百姓們吃飽飯穿暖嗎?
很顯然,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作為皇太子,未來的國君,劉辯更關注的仍然是如何才能夠讓天下的漢民吃飽飯,穿暖,能夠安穩生活下來。
“殿下能夠一直重視民生問題,實在是天下之福,殿下有明君之風貌啊!”
荀諶一臉歎服。
他本來隻是為了跟隨兄長來城見識見識,至於投效劉辯,為他座下門客,原本也隻是叔父兄長的意思。
他雖然也看好劉辯,但還不至於完全忠心。
隻是這些日子的相下來,他也看清楚了劉辯的為人。
私底下,他也多次對自己的兄長荀彧說:“殿下有著安邦定國的能力!我等應該盡心輔佐他就大業啊!!”
隨著時日的增加,這兄弟倆對於劉辯的忠誠度也越來越高了,或許在不久之後,劉辯就能有機會提取他們上的天賦或者屬了。
尚方。
伴隨著劉辯的到來,其的工匠們幹起活來更加的賣力了。
每次劉辯過來都會帶些錢糧,分發給這些工匠們。
使得他們對於劉辯十分的激涕零,恨不得一輩子給劉辯打工。
在這個工匠地位低下的時代,劉辯還能夠如此對待他們。
毫無疑問,贏得了他們的心。
“殿下,您來啦!”
張老邁著小步走了過來,笑嘻嘻的用拐杖指著後,笑道:
“殿下,這幾日,我們尚方已經在全力以赴的製造曲轅犁啦!
至今為止,已有五百臺曲轅犁被製作了出來。”
劉辯聞言後大喜,攙扶著張老的手臂,溫和笑道:“有勞張老了,您年歲已經這麽大了,還天天這麽辛苦勞作,您可得好好休息啊!”
“不礙事兒不礙事兒,能為殿下做事,是我的福分吶!
說實在的,若不是太子殿下賞識重用我們這些苦命人,我們可能還要一輩子待在原來那個破舊的地方了,吃著冰冷的食……”
說到這裏,張老已經是老淚縱橫,他地拉著劉辯的手,眼中滿是激,“若非是殿下厚待我們,我們怎麽會居住在現在這樣的寬敞大房子裏,吃著味的粟米呢!?”
張老後的一眾工匠們也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朝著劉辯深深一拜。
荀彧和荀諶在劉辯後看著這樣的場景,心中似乎多了些什麽。
有些沉重,又有些…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