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259章 敲打貴族(1)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259章 敲打貴族(1)

(4, 0);

  趙庭又道:「既然娘親要讓朕納妃,那朕就納穎兒為妃。如此,娘親不會再將嫁給監察令之孫了吧?」

  楊淑妃出笑容來,「既然皇上喜歡穎兒,有意娶,為娘自然不會再答應監察令。」

  滿心歡喜,覺得自己贏了。

  吃準趙庭極重這點,故意用這樣的法子迫趙庭,如今果然奏效。

  自己這皇帝兒子明得很,楊淑妃讓他妥協,心裡還是有幾分小得意的。

  然而,這時趙庭卻是又道:「不過,朕在娶穎兒之前,有個條件希娘親答應。」  請前往閱讀本書最新

  楊淑妃臉上的喜完全崩不住,將趙庭拉到旁邊,輕聲問道:「昰兒有何條件?」

  趙庭道:「朕只納妃,不立後。而且,朕以後要立朕心中的那位子為後,希娘親答應。」

  楊淑妃微微蹙眉,沉道:「這位讓昰兒如此癡迷的子到底是誰?該不會是樂嬋?」(5,0);

  在碙州島時,樂嬋在宮中住過段時日,楊淑妃接過。趙庭對樂嬋的心思,也看出來些許。

  「正是!」

  趙庭點頭。

  楊淑妃出遲疑之,「樂嬋那姑娘生得倒是極,可是的家室……」

Advertisement

  對樂嬋其餘方面都很滿意,趙庭要娶為妃,楊淑妃甚至會舉雙手贊同。但是,皇后份非同小可,宋朝歷代皇帝,皇后多出自豪門族,因為只有這樣,朝廷才能穩固。

  趙庭卻是直直道:「朕已向天立誓,必娶樂嬋為後。若是娘親不答應,那朕……絕不親!」

  他的臉上滿是堅定。

  只是他還有句話沒說出來而已,他不會親,也不會讓穎兒、樂舞出宮去。

  楊淑妃聽趙庭這樣說,心中不搖起來。

  現在沒那麼多心思想立後的事,想的只是快些讓趙庭誕生子嗣而已。

  趙庭瞧出楊淑妃搖,連連又道:「朕的天下,朕自己去打。朕的臣民,朕自己去懾服。希太后能夠相信朕的能力,朕的大臣,還不至於需要朕用聯姻的方式去拉攏、鞏固。」(5,0);

  「這……」

  楊淑妃想起趙庭這些時日來的舉措,心中更是搖,「娘親答應你,你就納穎兒為妃?」

  趙庭重重點頭,「是!」

  「那韻錦、張茹、樂舞三個丫頭呢?」

  趙庭苦笑,「娘親,您這是不是太急促了些?」

  他現在勉強能夠接的也就是穎兒了。至於韻錦們,趙還沒有想到那方面去。

  楊淑妃自己也不是笑出聲來,估著這差不多是趙庭的底線,見好就收,道:「好,為娘答應你的條件。不過你的婚事也得趁早,明日你便昭告天下,納穎兒為妃,趁著大年祭祀之時將此事禱告天地,而後迎娶穎兒為妃。」

  趙庭也是心滿意足,點頭,「好。」

  有楊淑妃今日這話,他日後迎娶樂嬋,定然能省去不麻煩。

  又陪著楊淑妃聊過幾句,趙庭請辭,「那孩兒先告退了。」

  楊淑妃笑地點頭。(5,0);

  覺得自己贏了。

  而趙庭到得外面,也是渾輕鬆,出笑容來。他同樣,也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等他再回到自己寢宮時,穎兒正在樹下怔怔發呆。

  捨不得離開這個院子,捨不得離開皇上。從進宮時起,便日夜陪伴著趙庭,對趙庭的是複雜的,有如朋友,又似姐弟,中間自然還有著幾分男

  可現在,皇上竟為出宮而高興,這讓傷心萬分。

  趙庭輕輕走過去,問道:「穎兒,還在為賜婚的事憂傷?」

  穎兒盈盈起,滿臉淒楚,只是行禮,「奴婢見過皇上。」

  趙庭見突然生分起來,有些不解,但還是道:「穎兒,朕明日便向天下宣布,納你為妃。」

  穎兒聞言,軀猛地,眼淚撲簌而下。

  沒有想到皇上去到太后寢宮,帶回來的會是這樣的結果。

  眼神期期地瞧向趙庭的眸子,「皇上,這是真的?」(5,0);

  「君無戲言。」

  趙庭笑著點點頭,又替抹去眼角淚水,「你願不願意嫁給朕為妃?」

  穎兒俏臉暈紅,又又喜地低下腦袋:「穎兒不求名分,只要能陪在皇上邊,便心滿意足了。」

  一句話,兒心思盡顯。

  看這模樣,趙庭心中卻是微微嘆息,愈發覺得虧欠穎兒。

  原來自己竟是不知不覺間已將穎兒的關懷伺候當理所當然,對的心思卻是全然不顧。

  最難消人恩,此時幡然醒悟,要說趙庭心中不,那自然是假的。

  晚風吹拂,院中楊柳輕搖,拂幾分盪人氣息。

  趙庭坐到湖畔,輕輕笑道:「若你願意,朕這輩子都讓你陪在朕的邊。」

  穎兒垂首不語。

  翌日早朝,趙庭正式宣布將納穎兒為妃的事,滿朝文武盡皆歡喜。

  他們不在乎皇上娶的誰,只在意皇上親,後宮初定的氣象。如此,民心能穩。(5,0);

  剛散早朝,趙庭又到議政殿偏殿接見那些雷州本地貴族。陸秀夫、柳弘屹一文一武,兩人同行。

  這中間自然是有點用意,想來那些貴族看到柳弘屹隨,心裡也要掂量掂量。

  在殿坐定數分鐘,便有太監帶著雷州的數十位大小貴族豪紳前來。

  這些人多是蒙祖上餘蔭,腦袋上頂著卑微的爵位,但在這雷州之地,卻是作威作福慣了。便是以前,前任知州革離君養私兵,發展勢力,也多依仗他們。這些人或多或和革離君有著關係,只是較之那些被斬首的,不如那般親便是了。

  或許是因為這點,再加上朝廷另有恩惠,分田制施行之時,他們忍了。

  但此時,他們卻無論如何也再忍不下。

  皇上步步,雖沒要他們的命,但卻是在摧毀他們的基。

  賤民沒了,誰為他們賣命掙錢?

  所以此時,跟在太監後頭的貴族豪紳們個個都是義憤填膺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