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雖是一座小城,地理位置卻極其重要,卡在劍閣與綿竹的正中間,不管南下還是北上都繞不來這座小縣,是通往漢中和蜀的必經之路。
從江油守軍口中得知,涪城目前有五百駐軍,守將名馬邈,城中火炮糧草不。
五百守軍雖然不多,相對鄧艾來說還是不的,孫子曰,是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戰之,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說通俗點就是我軍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要避免作戰,弱小一方若拚死固守,就會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涪城的守軍不可怕,可怕的是劍閣綿竹乃至都的援軍,無法儘快拿下涪城,他們這千八百人就要面臨被全殲的風險,孤軍深向來都是兵家大忌。
打仗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慶幸的是兩者鄧艾都不缺,與諸葛誕商議一番很快拿出主意,不正面進攻,諸葛誕帶著十幾架熱氣球升空,在涪城上空肆無忌憚盤旋,一來打探城中況,二來給城中敵人造威懾,鄧艾則親率其餘大軍在涪水上來回往複,造魏軍主力已經趕到的假象,說白了就是打心理戰,然後繞開涪城直撲綿竹關,涪城守軍出城追擊最好,不追就直奔綿竹。
現在劍閣未丟涪城未失,綿竹還屬於大後方,戰略意義尚未完全現,出其不意拿下的把握應該不小,已經孤軍深了,不怕再深一點。
涪城離江油不遠,早晨八點出發,中午十一點左右便趕到了城下。
涪城東邊有條河流,名曰涪水,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支流,鄧艾兵分兩路,命諸葛誕直奔城下,乘坐熱氣球升空,自己帶著其餘大軍趕往涪水,在離涪城最近最顯眼的位置渡河,渡過河后又鑽進附近的樹林從遠渡到河對岸,再跑到先前渡河的地方,拿出魏軍大旗堂而皇之的渡河,造魏軍源源不斷過河的假象,其實渡河的一直是那點人,軍旗也只有那一面,只不過反覆使用罷了。
涪城之,守將馬邈接到魏軍到來的消息大驚失,急忙跑出查看,剛出門就看見了城頭上空盤旋的十幾架熱氣球。
熱氣球上,諸葛誕一手扛槍,一手拿著簡易大喇叭扯著嗓子吼道:「馬邈將軍可在,張任已經戰死,劍閣也已歸我大魏之手,魏軍先鋒已經兵臨涪城強渡涪水,不日便可攻下綿竹直取都,識時務者為俊傑,天下歸魏已大勢,大勢如流浩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馬邈將軍,自古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否則待我大魏渡過涪水,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條。」
諸葛誕乘坐的熱氣球沒有停在原地,而是繞城不斷飛行,將勸降的話傳進了每名守軍的耳朵。
馬邈機智的抓住了「劍閣已失,張任已死,強度涪水」等幾個敏詞,果斷衝到東邊城牆上查看,過遠鏡正好看到魏軍乘坐木筏渡河的場景,臉徹底變了。
他顧不得思考張任為何敗的如此之快,果斷命人打出白旗。
投降。
馬邈可不是什麼漢,歷史上也是他負責鎮守江油戍和涪城,面對剛出平疲憊不堪的魏軍沒有抵抗直接選擇投降。
他若死守抵抗,憑藉涪城的地理優勢就算不能擋住魏軍,也能為後方爭取部署的時間不至於倉促應戰,那樣的話蜀漢說不定不會亡,要知道,歷史上的魏軍可沒有熱氣球火炮等現代化武,可惜當時的馬邈被天降神兵般的魏軍嚇破了膽,想都沒想直接投降,讓疲憊不堪的魏軍獲得了息和補給,卻打了蜀漢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歷史改了人卻沒變,膽小如鼠的馬邈面對突如其來的魏軍想都沒想便決定投降。
如此直接的方式將半空的諸葛誕看懵了,懵過後便是狂喜,飛到城牆上空拿著大喇叭笑道:「馬將軍果然識時務,將軍放心,我大魏不會虧待功臣,但為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請將軍將槍支扔到地上,帶著守軍走下城牆接我軍管制。」
馬邈沒有遲疑依言照做,槍支全部扔到城牆上,人卻走下城牆。
涪城百姓早已被遷走,城中只剩下這五百守軍,顯得空空的。
諸葛誕繼續指揮他們打開城門放下弔橋,又確保所有人都扔掉武集中在城門前的廣場上之後才選擇降落,在城下看管降兵,並派人去請鄧艾城。
鄧艾接到消息同樣大喜,帶兵火速趕往城中。
馬邈見魏軍只有這麼點人傻眼了,忐忑的問道:「你們的主力呢?」
諸葛誕拍著他的肩膀笑道:「主力還被張任擋在劍閣呢,我們是從平道過來的,就你看到的這麼點人。」
馬邈如遭雷擊愣在原地,腦子嗡嗡響了許久才稍微回過點神,憋屈的咆哮道:「你們騙我?」
這傻孩子,終於反應過來了。
可有什麼用呢,鄧艾城第一時間便接管了槍支火炮,他們沒有兵,赤手空拳的就算想反抗也沒那個能力。
一念佛一念魔,一念間做出選擇容易,反悔卻難,馬邈再憋屈也得著鼻子認。
諸葛誕笑道:「也不全是騙你,大魏十萬銳攻打劍閣,你覺得張任能堅守幾天,涪城遲早是要破的,現在不好嘛,我就不相信你真的願意背井離鄉去貴霜。」
故土難離,低層百姓沒幾個人願意拋下祖業前往遙遠的貴霜。
馬邈哀嚎道:「可我的家人都已到貴霜了,你們能幫我把他們接回來嗎?」
諸葛誕不說話了,這要求有點強人所難啊。
魏漢這麼一折騰,親人分離的慘劇會造無數,這年代通本就不便,兩國又一直敵對,分開便代表著永別,想想都覺得慘。
鄧艾說道:「別扯這些沒用的,說點實際的,綿竹關現在什麼況,有多守軍,將領是誰?」
馬邈驚呼道:「就你這點人還敢惦記綿竹關?」
鄧艾揶揄道:「不是有你嗎,你若肯幫忙,拿下綿竹關的希還是蠻大的,老馬,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雖然不能幫你接回遠在貴霜的家人,但拿下綿竹我可以算你首功,你已經是魏人了,在大魏做民還是做,兩者之間區別還是蠻大的哈。」
。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
明末亂世,世人皆瘋。一個郡王,如何生存?別無他法,唯有比別人更瘋!我是瘋王我怕誰!不服?來。本王發個瘋,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