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李燁之言。
幾乎是一瞬間。
在場所有人的目,都是轉到了孔子的上。
都是在等待著孔子的回答。
他們自然都是知道。
大概。
李燁的這一詢問。
便是李燁對于孔子的考校了。
而他們也是十分的好奇。
被譽為當世圣人,讓整個天下都士子都為之尊敬的孔子。
面對李燁的詢問,到底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于是乎。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
孔子輕笑。
微微拱手,沒有任何的猶豫,便是沉聲道:“克己復禮曰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而李燁臉上依舊是沒有一一毫的波瀾。
只是緩緩點頭。
隨后便是平靜道:“事故,以夫子之言,克己復禮,便為仁乎?”
孔子依舊是一臉的笑意。
“仁之一之,何其廣乎?”
先是緩緩點頭,隨后卻又是搖了搖頭,臉上的表也變得凝重了些許:“克己復禮,自然是仁。”
“然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亦曰仁。”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亦可曰仁。”
“仁者,其言也讱。仁者人,舉指誰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舜有天下,選于眾,據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亦遠矣。”
“一言一行,遵乎禮者,皆稱仁。”
李燁笑了。
目自孔子的上緩緩偏移,向了殿外的遠方:“那麼,以夫子之言,以朕之,如何能稱之為仁?”
孔子深深的看了面前的李燁一言。
略一思索,便是依舊重重一拱手:“工善其事,必先利其。陛下居皇宮,任其大夫之賢者,選其士之仁者,可曰仁。”
李燁的目從殿外,重新的放到了孔子的上,笑著同樣以大周古禮,緩緩朝著孔子一揖:“那麼夫子可有一言教之于朕?”
此話一出。
孔子本就帶上些許肅然的臉上,也是變得極為凝重起來:“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李燁輕笑:“愿聞其詳。”
孔子站定,目定定的看著眼前的李燁:“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用功;惠則足以使人。”
“陛下能完其五,則可稱仁也。”
李燁目灼灼,緩緩點頭的同時,卻又是突然問道:“若能博施于民,而能濟于民。天下承平,海河晏清;百姓富足而樂業,國家強盛而威嚴,何如?可謂之仁乎?”
孔子猛然抬頭,連眼睛都不眨上一下。
看了李燁許久。
角終于是出一燦爛的笑意:“何止稱仁?必可為圣也!上古堯舜猶不及也。夫仁者,己而立人,己達而達人,您近取譬,克謂仁之方也矣。”
“陛下若能至此,可稱千古圣君,而大夏必興。”
見得目灼灼的孔子。
李燁笑了笑。
他知道孔子為何這般激。
因為孔子必生所學,追求的不就是如此嗎?
而孔子不知道的是。
當說出了這句話的時候。
也就代表著。
李燁對于孔子的謀劃,才是剛剛的開始。
不聲的抬起頭來。
李燁又是突然詢問道:“夫子已言仁,那麼,何又為禮?”
當李燁說道這里的時候。
孔子瞬間眼前一亮。
角的笑意似乎愈加的燦爛。
連語氣也變得輕快了些:“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說完。
孔子頓了頓。
向李燁,又是繼續的補充道:“事故,夷狄之有君也,不如諸夏之亡也。”
“尊卑有等,男有別,長有序,君臣有義。謂之禮也。”
似乎是說到了。
孔子低頭。
在他的桌案上,正整齊的擺放著一樽觚。
此前的時候。
李燁為了此次的科舉。
顯示出自己的誠意。
此次大殿上的一切,都是依照周禮布置。
而這觚,自然也在其列。
觚乃是此前大周盛酒所用酒。
上圓下方,有棱有角。
此前大周覆滅。
各國廢除了大批周朝的舊制。
而觚也因此被改變了。
此刻。
在中原諸國之中。
所有的酒,皆是有所別。
而時至今日,依舊是以觚盛酒者,幾近寥寥。
孔子抿著。
向悉卻又陌生的觚,再抬頭向大殿的一切。
緩緩搖頭,一聲長嘆:“觚不觚……觚哉?觚哉!”
所有的人都知道。
孔子自然是意有所指。
而此刻。
聲樂漸起。
伴隨著悅耳的樂聲。
有舞翩翩而起。
同樣的舊舞。
不過,這卻是來自先舜時期的樂舞。
此舞,隨著周朝的覆滅,同樣慢慢的沉寂下去。
見得悉的樂舞。
孔子眼眶都有些微紅了,陶醉間是不由得喃喃自語著:“是韶啊……還是如此,盡善盡矣……”
“吾周游列國前,于齊地聞韶,三月不知滋味。如今十年有四……”
不知是嘆,還是嘆息。
舞罷。
孔子緩緩起。
以周禮中最隆重的禮節。
朝著李燁深深一揖。
默然無言。
李燁知道。
孔子此刻,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慨。
孔子為當世圣人。
卻是個極為崇古之人。
依舊是在懷念著周朝時的那些制度,那些禮法。
甚至周游列國十數年。
心心念念的。
就是為了推行各國,復行當年大周的那些東西。
但是很明顯。
在如今這樣的況下。
各國天子。
都是雄心,一心想要一統天下。
孔子雖然當世圣人,才學無雙。
名更是無可匹敵。
但懷著這樣的政見。
各國天子又怎麼肯接納孔子的思想?
是故。
游歷列國十數年。
顛沛流離,卻只能道一句,一事無。
而這。
也正是李燁此行的目的所在。
他欣賞孔子的才學,敬佩孔子的毅力,甚至覬覦孔子的能力。
恨不得現在馬上就將孔子納麾下。
然而。
真的如此坐了。
也就是代表著。
李燁必須全盤接納孔子的思想。
而李燁。
卻并不想這麼做。
這正是此刻,問題的矛盾所在。
李燁現在要做的。
便是用盡一切辦法,去解決這個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