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234章 掉坑裡了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234章 掉坑裡了

「報……」

「陛下,大將軍:曹演率2千騎兵奔縣而去!」

姜維示意報信的校事退下,然後將地圖上湖位置的蛋拿開,只剩下一枚青棗。

「大將軍,曹演果真中計!魏軍又掉坑裡了,哈哈哈!」劉閃期待地問道:「不知此戰能否全殲魏軍的虎豹騎?」

「陛下,如果曹演稍稍聰明或謹慎一點,虎豹騎或許可存一半;若他足夠愚蠢,虎豹騎將全軍覆沒。」姜維自信地說道:「陛下,當曹演趕到縣時,關將軍正在跟俄何將軍夾擊湖城外的虎豹騎,但他並不知道我先打湖還是先打章陵,此時他有三種選擇,結果各不相同。」

「哦,三種?哪三種?」劉閃饒有興趣地問道,他在等姜維親口說出,看看與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其一,他令曹楷繼續屯兵縣城外,自己引兵直奔章陵或湖;其二,他與曹楷分頭支援湖和章陵城;其三,他與縣的曹楷匯合之後,一同退回樊城。這三種選擇,虎豹騎的命運各不相同,就看曹演作何選擇。」

姜維說到這裡,劉閃已知姜維的部署與自己的計劃基本相同,他將目轉向一旁的劉璿。

經過鼓勵之後,劉璿試著說出自己認為的破敵方案:「父皇,大將軍,如果璿兒說得不對,還請父皇和大將軍指正!」

「當曹演趕到縣時,關將軍跟湖城中的俄何將軍已經形「二打一」的夾擊之勢,湖城外的曹纂必然已經兵敗;此時,已經得勝的關將軍再襲取縣,俄何將軍再襲取章陵,對我軍來說,這二城仍是「二打一」的夾擊之勢。」

Advertisement

「如果曹演選擇第一種,縣城外的曹楷將被關將軍和城中的燒戈將軍全殲。如果曹演奔向章陵,他就會被俄何將軍和趙廣將軍全殲;如果曹演奔向湖就撲了空,此時的他不敢再往章陵,只敢退回樊城大寨,所以魏軍最多可存2千騎。」

「如果曹演選擇第二種,魏軍奔向湖的2千騎必會撲空,奔向章陵的2千騎必會被我全殲,虎豹騎也可存活2千;」

「如果曹演選擇第三種,奔向縣的關將軍將會撲空,屯於章陵城外曹馥的2千騎被我全殲,所以虎豹騎可存活4千騎。」

「璿兒說得不錯!」劉閃讚賞地說道:「縣、湖、章陵三城,各自距離樊城100餘里,但縣和章陵分別位於樊城的西、東兩側,這兩城之間相距200餘里,大將軍先取東北方向的湖,這招確實高明!」

「陛下,大將軍,既然已經料到曹演可能退回大寨,末將願引一軍攻取曹演的大寨!」張紹說道。

「陛下,大將軍,末將亦願往!」

「張將軍,文將軍,就算曹演的大寨被我所得,他仍可退回王昶或胡遵的寨中,屆時寨即有騎兵也有步卒,不適合我之進攻,現在襲取其寨並非上策。」

姜維否定了張紹和文欽的建議,卻給二將指派了新的任務:領兵攻打吳軍設於邔縣的營寨。

吳軍集重兵圍攻邔縣時,傅僉率領的一萬兩千步卒據寨而守,擊斃擊傷一萬多攻寨的吳兵,自己的傷亡也達4千餘人。

傅僉在僅剩2座營寨的況下仍舊死戰不退,面對6萬多攻寨的吳兵,傅僉甚至做好了戰至一兵一卒的準備,此時卻收到了退兵的命令。

傅僉按姜維的命令退往竟陵,他與張翼和鄧芝匯合之後,竟陵附近的2萬吳兵卻轉往江陵。

現在的南郡境,諸葛謹以3萬兵卒屯於江陵城外,紮下20座營寨將江陵團團圍住卻不攻打;陸遜以4萬兵馬屯於邔縣,紮下20座營寨斷了樊城唯一的糧道。

除此之外,陸遜以3萬大軍繼續攻打竟陵,姜維仍舊像邔縣一樣,令守將張翼和鄧芝棄守竟陵,因為邔縣已失,死守竟陵將毫無意義,只會徒增傷亡。

棄守漢水防線的傅僉、張翼、鄧芝領兵回到江陵,在江陵以南紮下幾座營寨,做出與江陵城中的張嶷合擊諸葛謹的架勢。

至此,姜維在漢水部署的兩道防線全都被陸遜攻破,吳軍拔除竟陵一帶的木樁后,幾百條吳國戰船在邔縣至夏口的漢水上往來不止,軍資糧餉不停地送至邔縣和江陵城外。

蜀軍若想從邔縣下遊方向出兵,重新奪回邔縣非常不易,其大軍的糧草軍資只能從江陵運來,路途遙遠很不方便,而且中途很容易被吳軍襲擾。

在陸遜看來,張紹和文欽從樊城出兵攻打邔縣,這是姜維的無奈之舉,只有這裡出兵距離最近,而且不會到襲擾。

陸遜很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因為這樣一來,蜀軍對襄力就會驟減,等到樊城的姜維糧盡之時,滿寵即可反攻樊城,擊敗姜維之後,魏、吳兩軍就可以大舉南下,江陵的蜀兵也會迅速潰敗。

微明的時候,探馬報來蜀軍的向。

除了張紹和文欽領兵攻打邔縣之外,江陵南邊的張翼、鄧芝和傅僉也有新的向,他們既未攻打江陵城外的諸葛謹,也沒有試圖奪回竟陵,而是往長江邊上撤走。

這個奇怪的舉讓陸遜和諸葛謹百思不解:難道蜀軍已經做好了兵敗的打算?

如果姜維預料到自己兵敗,他應該集結各路兵馬打通邔縣的退路,然後再往江邊退走,為何只有這兩萬多人退向江邊?蜀軍的戰船在江陵至岳來回巡邏,江邊的蜀軍為何沒有登船離開?

巳時時分,探馬再報來另一個消息:前日,出永安順江而下,在江陵停靠片刻又直奔沙羨的十幾戰船並非吳國所造。

蜀軍現有的800條大小戰船都是繳獲的吳軍戰船,這十幾條戰船從何而來?難道永安城的上游有蜀軍的造船廠?

今年年初時,紛爭不止的吳、蜀兩國共同簽定了保護商旅的協議,孫權、陸遜以及眾多的吳國貴族門閥都嘗到了來自蜀中的酒,他們對其味讚不絕口,整日都在計算著商船到來的時間。

吳、蜀兩國的上層對通商始終保持贊的態度,這也為吳國的細作打探長江沿線的報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那十幾條來源不明的艨艟鬥艦讓陸遜寢食難安,一時間,大批的吳國商船彙集在永安城。

好幾條吳國商船裝滿酒和帛離開時,船底卻發現了微小的裂痕,這些商旅希能進永安城中暫時棲,等待工匠前來修補木船。

太守鞏志派人前去查看,確認吳國的船隻急需修補,他考慮到兩國簽有保護商旅的協議,也考慮到吳國商旅給蜀中帶來了厚的收,於是同意了他們進永安的驛館暫住,也同意了他們在江邊停靠的請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