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221章 不情之請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221章 不情之請

有了西門的大寨和北門樊城的兩面威脅,姜維料定襄城的5萬守軍不敢輕舉妄,於是將佯攻襄南門的兵馬調至江陵,確保自己糧倉的安全。

姜維在南郡的兵馬仍然保持在13萬,其中襄和樊城屯兵5萬5千,長江邊的江陵城屯兵5萬,與之遙相呼應的枝江屯兵5千;漢水一線,第一道防線的竟陵城周邊部署兵馬2萬,邔縣屯兵2千。

正是長江以東的戰事失利,使得姜維在襄以南和襄以北全都轉了守勢,為了彌補兵馬不足的困境,姜維的目又轉向了九真和日南的10萬屯田軍。

經過深思慮后,姜維還是沒敢這支部隊,因為此次的瘴疫剛好發生麥季節。瘴疫最重的都已經基本控制住,但還有向其他郡縣緩慢蔓延的趨勢。

都周邊的多個郡縣,瘴疫造大量的麥沒有及時採收而爛在田裡,使得蜀中上半年的小麥收減產60%以上。在這種況下,如果再調那支屯田軍,很容易造糧食供應不足的困境。

今年真是禍不單行,因為瘴疫失去了兩萬多百姓,蜀中收銳減,正在籌辦吳太后後事的都又收到富池口兵敗、車騎將軍吳懿殉國、鎮東將軍吳班失蹤的消息,使得劉閃更加心力瘁。

葯監局採用榨和低溫浸泡的方式,濃出了黃花蒿中有效份的乾劑,經過大量的試驗,這種乾劑完全有冶療瘴疫的功效。

Advertisement

隨著一批批的特效藥陸續運往各郡縣,瘴疫終於被控制下來,百姓的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都城,沉寂多日的麻將館、火鍋店陸續恢復營業,不論是宮裡還是民間,很快就恢復了生機。

一群嬪妃們聚在一起,由衷地讚賞著貂蟬的「閉月之容」,然後饒有興趣地圍在一起看著年長的劉璿練劍,年齡稍小的劉瑤和劉琮也握著竹劍像模像樣地比劃著。

「太傅,你看我練得如何?」劉璿期待地問道。

「以前教給你的都是基本功,看得出你沒有懶。你的基本功很紮實,今天太傅就教你一套真正的,可以在戰場上殺敵的劍法!」

「謝謝太傅!」劉璿欣喜地跟向寵去往後園,劉瑤和劉琮也跟了過去。

看著年長的三個皇子都好習武,劉閃突然有種「後繼有人」的覺,也想起了歷史上劉禪的七個兒子。

長子劉璿,在劉禪投降魏國之後仍與大將軍姜維籌劃著復國之事,事敗之後兩人皆被殺;第五子劉諶,在劉禪投降的當日自殺殉國;次子劉瑤、三子劉琮、四子劉瓚、六子劉恂、七子劉虔,這五人皆死於晉初抗擊匈奴侵的「永嘉之」。

劉閃不想對歷史上的劉禪多做評價,只是覺得他的幾個兒子卻沒有一個是孬種,無一不是頂天立地的熱男兒。

「陛下,臣妾聽聞,出永安城後有一條大河!」張鶯貴人期待地說道,劉閃自然明白的意思。

「你聽貂貴人說的吧?」劉閃見沒有否認,於是笑道:「沒錯,確實有一條很寬的河,它的名字長江;其實,在我大漢的疆域,不僅有長江,北邊還有黃河,有長城,有遼闊的草原,有壯麗的雪山!東邊和南邊還有一無際的大海!」

這些嬪妃幾乎全都來自蜀中,或是從小就在蜀中各地長大,們見過最多的就是都周邊的大山,自然沒見過那些雄偉的山川河流。

劉閃詳細地講解著大漢疆域的各種壯麗景,引得們都想出去見識一番,但現在天下未定,為了安全起見,劉閃自然沒法滿足們的願,只好委婉地拒絕了。

劉閃能拒絕其他的嬪妃,卻無法拒絕貂蟬。劉閃甚至覺得,此次駕親征,必須得帶著貂蟬一同前往,劉閃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辦。

待其他的嬪妃都散去之後,貂蟬單獨靠了上來,大膽說出了孫夫人要求自己保的話,向劉閃提出了迎回母后的建議。

貂蟬告訴劉閃,孫夫人當初主要求去柴桑守陵,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孫夫人畢竟是吳國人,畢竟是孫權的妹妹,劉閃與孫權之間的爭鬥不可能避免。孫夫人不想看到任何一個人到傷害,但又無力阻止,只能選擇逃避,這便是前去守陵的原因之一。

經過歲月的沉澱,現在的孫夫人不再是那個不懂事的刁蠻公主,的心思變得非常細膩。出生於宮庭皇室,見過太多爭權奪利之事,劉閃提出送都時,卻擔心著都皇宮裡的吳太后。

孫夫人獨居孱陵多年,日夜期待著與自己親手養大的兒子團聚,沒有半點爭權奪利之心,也不想過那種勾心鬥角的生活,但吳太后卻不會這樣認為。

孫夫人不想讓劉閃因為這種事分心,可是不得不謀求自保,不想讓劉閃為難,所以還是忍痛選擇了逃避,這便是去守陵的原因之二。

以貂蟬對劉閃的了解,知道劉閃就算抓住了孫權也不會加害,所以自做主張向孫夫人做了承諾;孫夫人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兒子和哥哥爭鬥的最終結果,就算是劉閃親自承諾,這也只能打消孫夫人的第一個顧慮。

孫夫人的第二個顧慮,一再要求貂蟬不要告訴劉閃,貂蟬也信守著承諾。然而吳太后因瘴疫而薨,孫夫人的這個顧慮便不復存在,也只有在這個時候,貂蟬才敢說出孫夫人要求自己保的那些話。

蜀軍在長江一線戰事失利,但關索順手牽羊佔領了沙羨,吳班將軍率領的兵馬一度打到了柴桑城下。

劉閃能覺到,養自己長大的母后其實並未走遠,母子團聚之日就在眼前。

劉閃也覺到孫夫人跟貂蟬之間多有親,他相信只要有貂蟬在,一定能順利地迎回孫夫人。

吳太后被葬先皇劉備的惠陵,正是辦吳太后的後之事,讓劉閃看到了這個時代「殯葬禮制」的諸多陋習。

劉閃藉機立法並修改了一些禮制,不顧反對的聲音徹底廢除了人殉制度;劉閃提倡的皇室和民間喪葬從儉的倡議,獲得了一部分員的支持,也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但都被劉閃強勢了下去。

就在劉閃策劃著駕親征、迎回孫夫人的時候,劉永和劉理前來求見,向劉閃提出一個「不之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