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攝政大明 第1376章.動手準備.

《攝政大明》 第1376章.動手準備.

……

……

眾目之下,趙俊臣稍稍檢查了幾眼手中的公告容,就再次向李傳文招手示意。

李傳文與趙俊臣極為默契,很清楚趙俊臣正在索要何,又迅速取來了一套筆墨放在了趙俊臣的手邊。

而趙俊臣則是執筆沾墨,當眾在這份公告上面又臨時添加了一段文字。

落筆之后,趙俊臣就把這份公告再次給了李傳文。

而就在眾人皆是心中好奇之際,趙俊臣終于是做完了自己的事,抬頭掃視了眾位興州縉紳一眼,目之中卻已經再無任何一憤恨之意,就好似自己正在觀察幾一般。

隨后,趙俊臣語氣平靜,緩緩道::“既然興州員與縉紳們皆有苦衷,對糧價高漲之事也已是束手無策,那……能者多勞,就由本閣全面接手此事,各位應該沒意見吧?”

聞言之后,興州幾位紳相互對視一眼,一時間皆是無法尋到合理借口拒絕這項提議。

與此同時,他們心中也皆是冷笑不斷。

自古以來,想要控制糧價唯有兩種方法可行,或者是查封糧行、控制糧倉、嚴懲商,或者是方直接下場,大量拋售平價糧食。

但對于趙俊臣而言,這兩種辦法則是皆不可行。

前者是因為薊鎮守軍不愿意大干戈、興州府也是違,所以趙俊臣也就無法使用府暴力掌控局勢;

后者是因為興州境隨時有可能再次發民,可謂是時間迫,即便是趙俊臣貴為閣老、掌控戶部、有權力調用國庫各大糧倉,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絕無可以在短時間把大量糧食運進興州境——簡而言之,就是趙俊臣絕不可能趕在民發之前控制興州糧價。

想到這里,興州紳們皆是認為趙俊臣就是在虛張聲勢、垂死掙扎,于是就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Advertisement

在他們看來,趙俊臣接下來只剩下兩個選擇,或者是眼睜睜看著民再次發,讓農務改革新政招更多爭議;或者是趕在民發之前向興州紳們低頭服,請求興州紳們及時出手降低糧價。

無論是哪一種選擇,趙俊臣皆是要滿盤皆輸。

對于興州紳的心中想法,趙俊臣也是若觀火,同樣是冷笑不止:“既然各位皆是同意……李先生,把本閣所準備的那份公告念給大家聽一下吧!”

李傳文當即是舉起了趙俊臣修改之后的公告,揚聲念道:“公告全興州百姓:閣輔臣、東閣大學士、新伯趙俊臣途經興州巡視,只見境民心未定、糧價屢創新高,紳束手無策,即決定接管興州糧政!頒布政令有五:

其一,從明日起,興州城南廂街、中英街、久壽胡同附近同時開設粥棚三,城百姓每天早晚皆可前往粥棚,無償領取米粥一碗;

其二,百姓在粥棚領取米粥之際,還可以同時收取購糧憑證一張,再于三天時間之后,擁有憑證之百姓可以在各大糧行購買米一份,價格不高于每石一兩二錢,每人最多可以購米半石;

其三,自公告頒布起,百姓凡是參與聚眾生事、擾秩序之人,不僅依法懲治,亦將取消其憑證購糧之資格;

其四,興州知州府衙從明日起開設臨時糧行一,往后五天之所有百姓皆可前往該臨時糧行購買米糧,數量不限,米價保持每石一兩五錢不變;

其五,從明日起,趙閣臣將親自坐鎮于興州同知廳,興州百姓之中凡有冤者,皆可前往興州同知廳申述!”

因為是公示百姓的緣故,這份公告的容直截了當、淺顯易懂,所有人皆是聽得明白。

隨著李傳文把公告容逐一念完,呂文升、李慈、宋嵩公、劉家河四人頓時是紛紛面大變,就連張肅也忍不住向趙俊臣投了敬佩目

他們原本皆是認為,趙俊臣在興州境只擁有一個閣輔臣的虛名,實際上則是沒兵、沒糧、沒權、沒人脈,絕對是做不任何事、也掀不起任何風浪。

但所有人皆是萬萬沒想到,面對這般劣勢之下,趙俊臣僅是憑著自地位、準備了一份公告,還真就可以玩出各種花樣!

*

這份公告的五條容,每一條都是設計巧、深意十足!

公告第一條容是開設粥棚,每天兩碗粥并不算多,但也可以確保興州城百姓們暫時不會死,而百姓們只要不會死,就基本上不會選擇鋌而走險,也就可以稍稍穩定民心;

重點是開設粥棚的位置,分別是南廂街、中英街、久壽胡同,其中南廂街乃是興州城最繁華的商業街道,三大縉紳家族皆是在那里購置了大量的房產與商鋪,中英街則是興州各大衙門的駐地,至于久壽胡同,那就更為敏了,附近遍布著豪宅大府,興州境的縉紳家族皆是居住于周圍。

也就是說,當趙俊臣選擇了這三位置開設粥棚之后,興州紳們就必然是心存顧忌、不敢隨意搗,甚至還要全力協助趙俊臣維持粥棚附近的秩序,否則他們就將是首當其沖、損失最重!而且一旦是發生了意外變故,趙俊臣還可以把所有責任皆是推到紳們的頭上。

公告第二條容是向百姓們頒發購米憑證。

在這個時代,這種預售手段也算是開創先河了。

百姓們只需是耐心等待三天,就可以利用購糧憑證低價買米,每石米價直接降低了三錢銀子,這般差價對于絕大多數百姓而言絕對是十足,可以最大程度的減百姓們最近幾天搶購糧食的盲

再結合第三條公告,更是徹底平息了未來三天時間的民危機,百姓們為了確保自己三天時間之后還有資格低價買米,就不會隨意到縉紳們的蠱與引,讓縉紳們無法隨意擾民心,也就無法裹挾所謂“民意”脅迫趙俊臣讓步。

第四條容是在興州知府衙門附近暫設一臨時糧行,時限長達五天,百姓們隨時可以前往臨時糧行以昨日米價購買米糧,這般做法也就進一步打消了百姓們的心中疑慮,讓百姓們明白府還有存糧,也愿意把存糧賣給百姓,所以就算是三天時間之后購糧憑證不能兌現,他們依然還有前往臨時糧行購買平價糧食的后路。

與此同時,把臨時糧行設在興州知府衙門,也是想讓興州知州呂文升以及興州吏役們皆是忙碌起來,也就顧不上阻礙趙俊臣做別的事了。

至于這份公告的第五條容,那就更加敏了。

在前面幾條公告的推下,興州百姓們隨后三天時間一定皆是忙著排隊領取米粥與購糧憑證,也皆是沒有空閑時間,這般況下若是還有百姓愿意主放棄領取米粥與購糧憑證的機會前往興州同知廳向趙俊臣申冤,那就絕對是蒙了極大冤屈。

再考慮到興州境況,百姓們若是遇到了極大冤屈需要申述,就十有八九是與縉紳勢力有關系,所以趙俊臣就可以趁機收集縉紳們的各種罪行罪證。

而且很顯然,這一條容乃是趙俊臣剛才臨時添加上去的,也是趙俊臣面對興州紳們的施迫之際,所選擇的回應方式。

總而言之,這份公告一旦是頒布于民間,不僅是可以立竿見影的穩定民心、維持秩序,還可以讓興州境紳勢力顧此失彼、忙于應付、忌憚重重,百姓們也將是民心思定,忙于排隊領取之事,各方勢力都會被趙俊臣牽著鼻子走。

當然,這份公告也帶來了一大憂,那就是趙俊臣在三天時間之后必須拿出足夠多的錢糧支持百姓們低價買糧,否則一旦是百姓們手中的購糧憑證無法兌現,趙俊臣就將徹底失信于民,一旦是百姓們群激憤之下再次釀了一場民,趙俊臣也將會為這場民的直接負責人。

可以說,趙俊臣頒布了這份公告之后,就相當于是把自己到了懸崖邊緣,換來了未來三天時間做事之際的百無忌,可謂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

想明白了趙俊臣這份公告的種種深意之后,興州紳們自然是到了趙俊臣的決心,也終于是領教了趙俊臣化腐朽為神奇的高明手段,不由是紛紛變

雖然他們依然不認為趙俊臣只用三天時間就可以徹底解決興州境的糧荒困境,但也皆是心中暗驚,更是擔心趙俊臣會趁著未來三天的平穩局勢搞出更大的事

于是,紳們紛紛出聲提出了異議。

“趙閣臣的購糧憑證之策,固然是可以在未來三天時間之穩定民心,但若是您事后無法拿出足夠多的錢糧滿足百姓們的購糧需求,又該要怎麼辦?”

“趙閣臣明鑒,南廂街、中英街、久壽胡同三皆是興州城要之,把粥棚開設于這三個地方,只怕是不妥當吧?”

“請問趙閣臣,您接下來又是要開設粥棚,又是要在興州府衙以昨日米價向百姓們售賣糧食,卻不知您要從何變出糧食?我等縉紳已經是山窮水盡了,再無余力捐贈米糧……”

聽到眾人的各種異議,趙俊臣顯然是早有準備,表不耐的逐一答道:“三天時間之后,若是百姓們的購糧憑證無法兌現,一切后果皆是由本閣一人承擔,這份公告是以本閣的名義頒布,絕不會牽連到各位上……”

“興州守軍已經封鎖了興州城的全部城門,絕了百姓們隨意進出,本閣無法在城外開設粥棚,而城適合開設粥棚的開闊之地,就只剩下了南廂街、中英街、久壽胡同三……還是說,各位只是上說說自己如何忠君憂民,實際上就連自己家門口開設一粥棚也不愿意?”

“至于本閣如何拿出糧食開設粥棚、販賣平價糧食,各位也不必擔心,本閣并沒有指過你們捐糧捐銀,已經向張總兵借用了一部分軍糧,足以是應付后續三天時間的消耗!”

就這樣,趙俊臣迅速堵住了所有人的質疑。

而就在興州縉紳們絞盡腦想要繼續阻撓之際,趙俊臣已是抬手一揮,態度專橫道:“剛才已經說過了,既然各位皆是對興州糧價高漲之事束手無策,那就由本閣親自出面解決此事,所以各位就不必再有異議了,否則就是存心挑,只需是據本閣的公告容,各自返回準備就是!”

說完,趙俊臣不待眾人反應,就轉頭向李傳文吩咐道:“李先生,把這份公告抄寫三十份,立刻張于興州城,公告張皆是要留下一個識字的軍護衛,負責向百姓們詳細解釋公告容,務必要讓所有百姓皆是理解公告容!”

*

就這樣,趙俊臣態度專橫的直接決定了所有事,興州紳們反對無效之后,就皆是憂心忡忡的離開了柳府。

張肅依然是保持著冷眼旁觀的態度,離開柳府之后也沒有與興州紳們進一步流,當即就在一眾親兵的擁簇之下騎著戰馬返回了薊鎮駐地。

而幾位紳相互對視一眼之后,均是看出了對方的心中不安之意。

李慈率先表態,向眾人打氣道:“各位不必擔心,趙俊臣的這份公告確實有些巧妙之,但實際上就是飲鴆止罷了,只要他三天之后拿不出足夠數量的米糧,就一定會敗名裂,到時候就再也顧不上針對咱們了!”

劉家河也點頭道:“興州守軍的后勤補給,我劉家一直都有參與,很清楚軍庫之中的存糧數量……即便是張總兵把一半存糧借給趙俊臣,也最多只能堅持三天時間!三天時間之后,趙俊臣絕不可能拿出更多糧食!就算他掌控戶部國庫,短短三天時間之本來不及調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