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攝政大明 第1360章.驚天變局.

《攝政大明》 第1360章.驚天變局.

與此同時,趙俊臣從錦州大營軍庫之中所收刮的天量黃金,也已經讓許慶彥提前送到了錦縣漁港,現在皆已是裝船完畢,就等著趙俊臣抵達漁港之后親自押運。

正是因為許慶彥妥善理了錦州大營的局勢,所以趙俊臣才可以安心離開,不必再次趕往錦州大營收尾殘局。

其二是興州民變的況。

據京城中樞所傳來的報,當興州府向朝廷稟報了民變消息之后,當即是引發了一片嘩然,“趙黨”員們皆是猝不及防,朝中各大派系也皆是毫無準備,卻唯有“周黨”員好似是提前預料了這般況,立刻就展開了行

在周尚景南下巡視之際,“周黨”就以吏部尚書宋啟文為首,此人一向是子低調,被譽為是周尚景的影子,但這一次則是格外的表現積極,也是前所未有的態度強,當即就率領“周黨”員大肆抨擊了趙俊臣的農務改革政策。

趙俊臣的農務改革之策原本就損害了各地縉紳豪族的利益,百們也皆是暗存不滿,當他們看到宋啟文帶頭抨擊之后,也紛紛是表態支持。

Advertisement

這樣一來,就算是“趙黨”員再是如何辯護,也是徹底落于下風,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隨時都有可能被徹底推翻,而宋啟文也因為這般表現而在朝野之中聲大漲。

對于趙俊臣而言,這無疑是真正的壞消息。

若是任由宋啟文推翻了農務改革,趙俊臣不僅是會面掃地,還需要承擔興州民的相關責任,若是未來幾年明朝的糧荒現象愈發嚴重,趙俊臣則是因為農務改革遭到推翻而遲遲無法拿出足夠數量的糧食賑濟百姓之后,更將會是一場滅頂之災!

事實上,自從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陸續離開京城之后,宋啟文就變了百之中最耀眼的存在,無論是遇到任何事都會積極表態,不余力的拉攏各方,為自己積攢聲

德慶皇帝原本是想要趁著趙俊臣與周尚景離開京城之際,進一步打臣權、擴張皇權,但宋啟文竟是早有準備,兼施的穩住了局面,而這般擔當表現也同樣增強了宋啟文在百之中的威

德慶皇帝的擴張皇權計劃到宋啟文的阻撓之后,自然是大為不滿,所以當宋啟文再次帶頭抨擊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之后,德慶皇帝也就沒有表態支持,反而是更多傾向于維護,想要等到趙俊臣返回京城之后再做決定。

可以說,若是沒有德慶皇帝的暗中維護,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恐怕早就已經被宋啟文給徹底攪黃了。

就是因為農務改革政策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宋啟文的推翻,所以趙俊臣才會急切想要返回京城中樞。

與此同時,收到這個消息之后,趙俊臣也已是心中認定,認為興州民之事必然是與“周黨”勢力有關,所以他必須要盡快返回京城穩定局面、進行反擊。

*

就這樣,全速趕路之下,僅是一天多時間之后,趙俊臣就已經趕到了錦州南部的錦縣漁港。

許慶彥的進步長很大,做事之際也是愈發的縝周詳,不僅是提前為趙俊臣準備好了兩條海船,也提前準備好了啟程之際的各項雜事,所以趙俊臣抵達錦縣漁港之后,也就不必耽擱多時間,直接就可以登船起航。

趙俊臣只是稍稍檢查了海船狀況與黃金數目之后,很快就乘船離開漁港,向著山海關方向駛去。

隨著海船逐漸離開漁港,趙俊臣則是站在船尾位置,親眼看著遼東的地平線漸漸消失,不由是心復雜,暗暗想道:“從海路離開遼東,還有另一項好,那就是讓我不必再次途徑胡家莊了……

這一次的遼東之行,我先后做了許多問心有愧之事,就像是胡家莊的百姓,明明是下定決心要為他們主持公道,但最終只是讓他們承了更多苦難,若是再次途徑胡家莊的話,我還真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那些無辜百姓……還有遼東鎮北路防區的那些百姓,他們所遭的這場戰也是由我親手引發,一將功萬骨枯啊,只能是將來盡量彌補一二了……

我現在只是希,自己埋在遼東境的那幾枚種子,可以盡快的生發芽、發揮作用,而我所丟棄的那些良知與底線,也就算是有所值了……”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