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璉看了眼手頭收集的那些賬冊,再看看床帳里殷切招手的小娘子,沉默片刻,還是提步先了帳中。
卻沒鞋床上,只在床邊坐著,平靜的黑眸看向:“還有何事?”
若還是柳花胡同里那些瑣碎事,便也沒必要再多聽。
卻見明婳一臉獻寶的得瑟模樣,神神湊到他面前:“我幫你打探到了一個大消息,有關羅氏的案子哦!”
裴璉眉梢輕抬:“嗯?”
“胡同里住著的人,有好些都是永熙二十年那場旱災的災民,他們說那年先是旱災,后又是蝗災,田地干涸,顆粒無收,不人家賣兒賣,家破人亡。我就問他們,當地府沒有放糧賑災嗎,那樣大的旱災,朝廷難道不知道嗎?他們就與我說,府放糧了,但都放給了那些老爺的老家村鎮,對其他村鎮便說沒錢了。當時的縣令便想了個“捐監”的法子,鼓勵有錢的鄉紳地主和讀書人,按照規定的數目捐谷糧,便可獲得國子監監生資格……”
說到這,明婳頓了下,道:“譬如董老爺子,他從前是鄉里的教書先生,家境還算殷實,為了個他兒子博得一個監生資格,他東拼西湊攢夠了一筆銀子去買糧。哪知到了糧鋪發現糧價飛漲,但為著兒子的前途,還是咬咬牙買了。未曾想到衙門后,衙門先是一拖再拖,到后來又說他捐的谷糧數目太,得先給那些捐多的富戶安排。”
“明明府已經用這個名目收到了不谷糧,卻遲遲不放糧,于是市面上的糧價居高不下。后來董老爺子方知商勾結,他們上去的谷梁,轉手又被送去了鋪子里,繼續高價賣給百姓。府與商戶們兩頭吃,賺得盆滿缽滿,百姓們卻是被榨干最后一滴汗錢。”
“董老爺子和他的兒子沒想到府竟如此無恥,便召集一群騙人前去府討說法,卻被兵以“暴民鬧事”鎮。董老爺子的兒子也在那場暴中被抓進牢中,因不出保金,很快便在獄中染了病,放出來后人沒撐上幾日,便撒手人寰。”
再之后旱災愈發嚴重,府只顧牟利,謊報災,欺上瞞下。
董老爺子喪子不久,兒媳改嫁,孫子孫染了疫病先后離世,他本想投河輕生,卻撞見了被家人拋棄的小泥。
那時的小泥七歲,與他孫一般大,他便將當做孫養在了邊,一老一相依為命至今。
之所以會提到“羅氏”,是因著明婳聽罷這些遭遇,憤怒道:“小小縣令竟敢如此膽大,州府的上都不管的嗎?”
這時原本躺在一側的鄭婆婆,奄奄一息開了口:“管,怎麼管?字兩個口,對上一副臉,對百姓們又是另一副臉,何況他們那些當的連自己人都殺,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明婳聞言,驚愕失聲:“殺自己人?”
鄭婆婆道:“五年前縣衙有個羅主簿,也不知他是如何得罪了上,總之縣老爺吩咐縣里的衙役半夜放火,將他全家十三口都燒死了!那衙役喝醉酒了,和他同行之人在巷子口撒尿時提起這事,我親耳聽到的!”
明婳萬萬沒想到誤打誤撞,竟尋到了羅氏縱火案的真兇。
問起鄭婆婆為何不出去作證,鄭婆婆瑟著,道:“他們連主簿都敢殺,遑論我個乞丐婆,我說的話,也得有人信吶!”
“只可憐那位羅老夫人,每次見著擊鼓鳴冤,我這心里就如刀絞般,想與道明真相,又怕惹禍上。我自己都是泥菩薩,又哪有氣力去幫旁人呢……可能這就是我們這些人的命吧,前世造孽,今生來人間就是苦的……”
聽到這些話,明婳心很復雜。
可憐羅氏瞞在鼓里申冤無門,卻也無法指責鄭婆婆的怯懦膽小,不出面作證。
勇氣,實在是一種很珍貴的品格。
尤其是尋常人的勇氣。
無論如何,得知當年的真相,明婳當時就恨不得飛到裴璉面前,將一切告訴他。
現下將在柳花胡同的見聞一腦都說了,雙眼放地看向裴璉:“殿下,而今有我們給鄭婆婆撐腰,一定愿意出面作證,我們也能將縱火兇手繩之以法了!”
昏黃燭下,裴璉并無預料中的欣喜,那張冷白臉龐仍是一片波瀾不驚的淡然:“孤知道了。”
雖然知道他向來七不上臉,但這般平靜,還是明婳有些不解:“這麼大的線索,你怎麼一點都不驚喜?”
看到失落輕撇的角,裴璉略作思忖,抬手了的臉:“你能得到這線索,的確是意外之喜。”
“不過羅家這個案子,孤手下之人昨日已查到線索,今日那名衙役與另幾名涉案人員已被控制,就等……”
薄抿了抿,他并未將全部計劃言明,只道:“羅家一案并不難,最多兩日,便會出個結果,屆時幽都縣其余事宜皆有王主事出面負責,你我便要離開此地,前往別訪。”
饒是明婳知道這次出來,羅家縱火案只是個引子,更重要的訪河北道十三州的貪腐況,但聽到兩日后便要離開幽都縣,仍是止不住詫異。
“這麼快就要走了嗎?”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前世,她含冤入獄,臨死前才知道她不過是一枚棄子。一朝重生,浴血歸來,當她變成“他”,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高升,攪動朝堂風云。…
棄婦顧十八娘自儘於那對新人麵前 了無生意的她卻在十年前醒來 親人還在,尚未寄人籬下 命運正走到轉折點 攜著烈烈的仇恨重生的她 能不能將命運改寫
死前巨大的不甘和執念讓柳望舒重生,只是重生的節點不太妙,只差最後一步就要成為晉王妃,走上和前世一樣的路。 柳望舒發揮主觀能動性,竭力避免前世的結局,也想將前世混沌的人生過清楚。 但是過著過著,咦,怎麼又成太子妃了?
寧熙四年,封地生變,叛軍北上。 年僅及冠的小皇帝身陷囹圄,面對各方蠢蠢欲動的豺狼虎豹,他不得已將那位三年前因政見不合而被自己驅逐出京的胞姐永寧長公主迎了回來: “如今朝中勢力四分五裂,唯有拉攏裴氏可求得生機……聽說,長姐與裴邵曾有一段舊情?還聽說,他至今身側無人,是因仍對長姐念念不忘?” “……額。” 看着小皇帝滿懷希冀的雙眼,長公主實在很不忍掃他的興。 她和裴邵麼,確實是有過那麼一段。 但恐怕與傳聞中濃情蜜意的版本,略略有些出入。 事情的真相是,當初新帝繼位朝政動盪,爲穩固局勢她不擇手段,對尚還純良的裴邵進行了一場徹頭徹尾騙身騙心的算計。 少年一腔真心錯付,從此性情大變,至於現在—— 公主鸞駕抵京當日,他遠在城門下那句字字分明的“長公主金安”,就足以讓人頭皮發麻了。 唉,你看。 這人還記着仇。 —— 【小劇場】 長公主回京了。 裴府近侍如臨大敵,“此女有妖,慣會蠱惑人心,殿帥萬不可忘當日之恥!” 裴邵扯了扯脣:用你說? 於是剛開始,長公主舊疾發作,胃痛難捱;裴邵尋醫問藥頗爲上心。 近侍:沒錯,他一定是想借機下藥毒害公主! 再後來,長公主仇敵太多,突遇刺客險些喪命;裴邵護駕心切,不惜以身犯險。 近侍:苦肉計!他一定是有自己詳細的復仇計劃! 再再後來, 長公主不高興了殿帥哄着, 長公主要星星他不給月亮, 長公主指哪他打哪。 近侍:他一定是……他一定是忘了!(扼腕嘆息 -野心家和她的裙下臣 -一個梅開二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