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294章 天子決斷

《揚明》 第294章 天子決斷

天啟二年,十一月十三。

    "皇上,您的步子邁的有些快了。"

    乾清宮暖閣,孫承宗與朱由校對麵而坐,畢自嚴從旁作陪。

    "老師,事關重大,容不得朕有一鬆懈啊。"

    朱由校聞言,淡淡一笑,沒有將孫承宗的話放在心中。

    聽到朱由校如此言說,孫承宗與畢自嚴彼此對視一眼,臉上出了些許苦笑。

    直至現在,他們也不知曉為何皇上對那關外真恨之骨,並將大半注意力都放在了遼東那貧瘠之地上。

    就憑那些茹真人,真的值得皇爺如此慎重對待嗎?

    這兩年遼東的軍費早已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了。

    "陛下,草原上近些時日發了一場紛爭。蒙古喀爾喀部和科爾沁部聯合出兵,迫林丹汗的察哈爾部遠遁至西拉木倫河一帶,恐怕我朝與林丹汗的互市要告一段落了。"

    一旁的畢自嚴見到朱由校談興不高,便轉而提起了另一件事。

    雖然此事是發生在蒙古諸部落之中,但是依然引起了畢自嚴的注意。

    畢竟在遼東建州真崛起之前,草原上的蒙古人才是明廷最大的敵人,心腹大患。

    "林丹汗那邊損失如何?"

    聽到涉及林丹汗,朱由校收起了臉上的淡笑,臉也嚴肅了幾分。

Advertisement

    畢竟蒙古上的草原人也是朝廷的心頭之患,不容小覷。

    最好的局麵就是如同現在一般,諸部落共存,相互之間實力相差不大。

    "陛下,據探子來報,喀爾喀部和科爾沁部進攻的並不強,僅僅是將林丹汗驅趕至了西拉木倫河,並沒有造太大的人員傷亡。"

    聽到此話,朱由校暗暗點頭。

    現如今喀爾喀部和科爾沁部雖然都投靠了真人,但是為了自的發展,他們也不會將察哈爾部趕盡殺絕,借機保存實力,畢竟誰都要防一手過河拆橋。

    一旦真人出頹勢,這些如狼似虎的蒙古人會率先將真人蠶食掉。

    在草原上,弱強食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則。

    "派人去聯係一下林丹汗,必要的時候可以為其提供一些糧草,別再不過這個冬天了。"

    思慮了片刻,朱由校還是決定對林丹汗施以援手。

    雖說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損失不大,但是終歸是率部遷移,將之前占據的最沃的地盤讓了出來。

    這個冬天,還不知道能不能過去。

    萬一林丹汗部損失慘重,那就明廷來說就相當被了。他們還需要林丹汗幫他們牽製其餘的蒙古部落。

    "陛下放心,臣已經派人去與林丹汗涉了。"

    畢自嚴拱手衝著朱由校回稟。

    "甚好,事由全由卿個人決斷便可。"

    聽聞畢自嚴已經著手參與此事了,朱由校的臉上便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抹讚賞。

    正當畢自嚴準備再度開口的時候,暖閣外麵猛然傳來了一陣慌的腳步聲。

    "陛下,通政司急報,南京大營兵變,似有賊人意圖作,現已被兵部尚書王大人,吏部尚書何大人,戶部尚書楊大人聯手平定。"

    過了不久,便有一名臉上帶著慌的小侍進到暖閣之上,向著臉上掛著淡笑的朱由校說道。

    "什麽?南京大營兵變了?"

    聞聽此言,還不待朱由校作出反應,兵部尚書孫承宗便猛地一拍座椅,徑自起,臉上帶著慌

    "怎麽回事,說清楚點。"

    戶部尚書畢自嚴臉上也出了一抹震驚,語氣急促的問道。

    南京負責著負責征收南直隸以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的稅糧,此四地所稅糧幾乎占了明帝國的一半,一旦南京起來,對於明廷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呈上來。"

    其實朱由校吩咐,王安早早的就從那名小侍的手中接過了奏報,徑直遞到了朱由校的前。

    "趙吏做的好,王在晉做的好.."

    接過奏報之後,朱由校一目十行,快速的閱讀起來,中不時發出稱讚之聲。

    "二位先看看吧。"

    看完這封奏報之後,朱由校的臉上並未有太多表,反而是一臉輕鬆的衝著畢自嚴和孫承宗說道。

    見得朱由校神態不似作假,孫承宗和對畢自嚴對視一眼,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個奇怪的念頭:皇爺莫非是被氣糊塗了?

    思慮間,王安便捧著奏本來到了孫承宗麵前,將其遞給了孫承宗。

    謝過王安之後,孫承宗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是非曲折,一看便知。

    旁的畢自嚴因為心急,也不顧得些許風度,一步躥到了孫承宗旁,踮起腳一並看著。

    "陛下,臣請徹查南京勳臣,此事絕不可等閑視之。"

    過了片刻之後,孫承宗一道有些急促的聲音將正閉目養神的朱由校驚醒。

    "卿看完了?"

    見到臉上有著些許怒氣的孫承宗,朱由校角掛著淡笑,不急不緩的問道。

    "陛下,除了南京勳臣,再無人可以挑唆南京大營軍士嘩變,而且在最要的關頭,那南京大營總兵居然被心腹將刺死,這分明就是滅口。"

    孫承宗怒氣衝衝的說道。

    如此手段,實在是有些拙劣了。

    "陛下,臣附議。此事絕不可輕易故意,定然要將幕後主使一個不差的全部揪出來。"

    畢自嚴的臉上也湧現出了些許怒氣,出言讚同孫承宗的意見。

    朱由校聽到畢自嚴附議,臉上出了一抹震驚之,看來這次南京大營兵變的事將這位素來求穩的畢自嚴也給惹惱了。

    須知,相比較孫承宗而言,畢自嚴乃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在對待南京的態度上,他一直主張緩緩圖之,不可之過急。

    沒想到這次就連一向保守的畢自嚴也有些坐不住了。

    "朕也是這般想的,些許臣賊子當真是好大的狗膽。"

    "此次倘若沒有趙吏預先發覺端倪,並當機立斷,後果不可想象。"

    朱由校收起了臉上的笑容,開始在暖閣踱步。

    "傳令漕運總督李養正,令其率軍五千,趕赴南京城,坐鎮南京。"

    "再給朕傳旨趙吏,令其徹查此事。隻要涉案之人,無論何等份,即刻給朕拿下,生死不論。"

    "再告訴魏忠賢,他不是喜歡和鹽商朋友嗎,令其親自帶人將南直隸所有不法鹽商全都給朕拿了。"

    直至下完最後一道旨意,朱由校方才停下腳步,衝著南京的方向,幽幽地說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