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289章 南京兵變

《揚明》 第289章 南京兵變

漸晚,臨淮河畔亭臺樓榭鱗次櫛比,華燈初上,宛如人間仙境。

    文人客,豪商富紳紛紛呼朋喚友準備登上畫舫,開始今晚的狂歡。

    城中的普通百姓們也漫步在街麵上,一天之中難得的閑暇。

    突然幾名神的漢子突然出現在了街麵上,近乎於飛奔一般闖街中,與街上閑庭散步的眾人顯得格格不

    ...

    南京兵部府衙,新任的南京兵部尚書王在晉剛準備下值,他便聽到了一陣促並且慌的腳步聲,不由得讓其眉頭一皺。

    正當王在晉打算推開門,前去探尋一下發生何事的時候,正巧到幾名神匆匆的漢子站在門前,看樣子是打算推門而

    見到王在晉麵,為首的漢子臉上出了一抹喜,還好趕上了。

    "大人,出事了。"

    為首的漢子低了聲音,急促的衝著王在晉耳語了一句,頓時令得王在晉心裏一驚。

    "進來說話。"

    王在晉先探出了頭向四周看了看,確保周圍沒有人注意之後,快速將幾人讓了進來。

    "發生何事,詳細說來。"

    他已然認出了眼前的為首之人赫然便是前段時間剛剛被皇爺擢升為指揮同知的錦衛趙吏。

Advertisement

    能夠讓如今南京城中名義上的錦衛首領出此等慌,定然是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趙吏簡單的一句話,便令王在晉臉煞白,都開始抖起來。

    "部堂大人,南京大營兵變了。"

    顧名思義,兵變就是指軍隊不聽指揮,不守軍紀而發生叛變。

    兵變可能是封建王朝統治者最忌諱聽到的兩個字。因為無論是什麽原因,一旦麾下發生了兵變,就意味著他的統治出現了搖。

    每一次兵變都是一場災難,罕有例外。

    "怎麽回事,好端端的怎麽發生兵變了,嚴重否?如今形如何?"

    王在晉畢竟見多識廣,隻是短暫的失神過後,便快速的鎮定了下來,轉而問起了事的起因。

    "部堂大人,事由屬下也不知曉,但是卑職今日收到消息言說南京大營可能兵變,便出城查看。但是屬下並未能夠順利進南京大營,現在大營已經戒嚴,極不尋常。"

    聽到兵變還沒有徹底發生,王在晉不由得鬆了一口氣,臉上的慌稍緩。

    "魯大人在哪裏?為何本沒有收到魯大人的消息.."

    雖然他為南京兵部尚書,理論上南京地區的守備,南京地區的49個衛,都隸屬他指揮,可是如今提督南京大營軍權的乃是天子欽點的南京守備魯欽和新任的鎮守太監魏忠賢。

    尤其是魯欽在被天子欽點為南京守備的同時,還掌管著從北京帶出來的兩萬京營士兵的兵權。

    想到這裏,王在晉的眼眶猛地收,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可怕的事

    "莫非是魯欽造反了?.."

    王在晉猛地咽了口唾沫,雙眼盯著前的趙吏,聲音都在微微抖。

    現在南直隸的全部兵力都在魯欽的掌管之中,倘若要是他反了,那可真是能將天捅破一個窟窿。

    "大人您想到哪裏去了,與魯大人無關。"

    聞聽王在晉此言,趙吏臉上出了一抹苦的笑容,有些哭笑不得。

    "那就好,不是魯欽反了就好..."

    王在晉一邊用手輕拍自己的脯,一邊慶幸的說道。

    "不對啊,既然與魯欽無關,為何他會任憑兵變發生?難道說他堂堂西南武將之冠,製不住南京這些人?"

    自從魯欽率軍功平定奢崇明起義之後,他就在軍中獲得了一個西南武將之冠的名號。

    雖然王在晉有些不喜魯欽,但是他也承認魯欽並非浪得虛名,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宿將。

    "部堂大人,這就是問題所在。"

    "前兩天揚州生變,魯大人親自率領京營前往揚州坐鎮,如今不在南京城。"

    趙吏臉發苦,聲音也有些急促。

    到了現在,自然不難看出,這乃是明晃晃的調虎離山之計。

    "魏忠賢呢,魏忠賢是做什麽吃的?南京大營都要兵變了,他這個守備太監就沒有收到一點消息?"

    聽到魯欽不在南京的消息,王在晉臉上再度出了慌,他已然意識到,此事並不簡單。

    "部堂大人,如今不是計較這些事的時候了,當務之急乃是弄清南京大營如何了,以及快速的平。不然遲早要有禍端。"

    趙吏不的提醒了一下有些氣急敗壞的王在晉。

    "所言不差,是本了。"

    深吸了一口氣,王在晉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開始仔細思慮起此事。

    "這些人倒是好大的膽子,當真是不知死活..."

    僅僅數息之後,王在晉便猛地睜開了雙眼,聲音凜冽的沒有一溫度,全然不負之前的謙謙君子模樣。

    "大人,究竟是何人作祟?"

    聽聞王在晉似乎已經猜出來幕後主使,趙吏的臉上出了一抹驚喜。

    看在這些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使,這才多大一會,眼前的部堂大人居然就猜出了幕後主使。

    "嗬,還不是誰?無非是那些不死心的勳臣們罷了.."

    王在晉的臉上出了一抹冷笑,竟然一語中的。

    除了世代經營南京城的這些勳臣們,還有誰能有這麽大的能量。

    先是在揚州挑起子,將魯欽引到揚州。魯欽前腳剛走,南京大營便要發生兵變,實在是太巧了些。

    那魏忠賢初來乍到,沒有這般大的本事。

    聽得王在晉此言,趙吏臉上出了恍然大悟的神

    他剛剛在來時的路上曾懷疑過魏忠賢,畢竟這名守備太監手中也是掌握著南京大營兵權的,這也是他為何徑直來見王在晉的原因所在。

    因為他怕魏忠賢也涉及其中。

    "大人,眼下該當如何?現在南京大營劍拔弩張,隨時可能會兵變。"

    雖然鬧清了幕後主使,可是對局勢沒有任何幫助。

    王在晉臉上出了一抹狠辣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快,去請戶部尚書,禮部尚書,我等同去南京大營。"

    "本就不信,些許上不得臺麵的小醜,真能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