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281章 財政枯竭

《揚明》 第281章 財政枯竭

自從遼東的捷報傳來的當天,朝廷便分發邸報至天下各府縣,與百姓們一同分這一令人為之一震的好消息。

    那些天,不知有多百姓們酒醉之後,手舞足蹈,痛哭流涕。他們都是因為遼東戰事,而不得不背井離鄉之人。

    朝廷的作也非常快,竟然不待兵部派人前往遼東檢驗,便按照遼東經略熊廷弼軍報上所言,率先將賞賜分發了下去,由錦衛都指揮使駱思恭親自押送。

    兵部尚書孫承宗隨行,替天子軍。

    畢竟此戰雖然重創建奴,近乎於全殲正藍旗以及正白旗建奴,但是遼東明軍的損失同樣慘重,六萬步卒陣亡了足足一半以上。

    ...

    ...

    與歡天喜地的百姓們不同,朝野上下在經曆了短暫的喜悅過後,大多數朝臣們便與天子展開了數日的拉鋸戰,氣氛極為張。

    "陛下,遼東不能再打了。"

    乾清宮暖閣,畢自嚴一臉急促的向著朱由校說道,毫不顧他乃是"帝黨"的份。

    著自己的這位心腹重臣,朱由校有些無奈的自己的太。諸如此言,這些天裏他已經聽到了太多次。

    沒想到這一次,就連自己的"錢袋子"都背叛了他。

Advertisement

    "卿,你也要阻攔朕嗎?"

    朱由校的語氣沒有任何嚴厲,反而更像是一種無奈。

    事實上,此時的乾清宮暖閣氣氛不但沒有毫的劍撥弩張,反而相對而言頗為輕鬆。

    "陛下,臣蒙聖恩,擔任戶部尚書。臣是整個大明的戶部尚書,要對整個大明負責。遼東絕對不能再打了。"

    "陛下,您可知此次賞格再加上恤,一共支出多銀兩嗎?"

    "按照您昔日定下的賞格,斬殺一名建奴賞銀五兩。此次熊大人在遼東共計斬獲韃子八千餘人,再算上這一仗損耗的盔甲,兵,戰馬,以及預先支付的六萬步卒的軍餉,這一仗便花費了至四百萬兩白銀,這還沒有算上陣亡軍士的恤。"

    "隻這一仗,便令得稍顯富裕的國庫捉襟見肘,甚至還有斥資。"

    畢自嚴聲音洪亮的向朱由校稟告了戰後所需要的花費。

    因為用力,畢自嚴臉上的麵部都在抖,顯然是著急到了極點。

    聽到數字如此龐大,朱由校也是為之一愣。他也沒想到這一仗,竟然會花費如此之多。

    "朕先前不是說過嗎,一切從朕的帑出.."

    "不可!"

    朱由校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畢自嚴狠狠地打斷。

    "縱然陛下盈,可也不能這麽用。"

    "臣別的不說,倘若其他地方再有災變朝廷該當如何?國庫中哪還有錢兩去賑災?"

    畢自嚴聲音有些尖銳,毫不畏懼朱由校那有些難看的臉, 自顧自的說道。

    "陛下,畢尚書言之有理。您也該為大明的其餘百姓著想一二..."

    許是看氣氛有些僵,閣老何宗彥輕咳一聲,從座位上走出,充當起了和事佬。

    "陛下,臣君失儀,有罪。"

    看到何宗彥站出來打圓場,畢自嚴深吸了一口氣,向朱由校服了個,算是給眼前的天子一個臺階。但是也僅僅承認君前失儀,對於遼東的問題還是沒有毫讓步。

    "這有何妨,卿稍坐。"

    朱由校自然不會怪罪畢自嚴的直諫,連忙示意讓畢自嚴落座。

    他自然知曉畢自嚴所言均是實,國庫已經空虛,已經無法支撐遼東再次掀起一場大戰,他隻是有些不甘心。

    好不容易熊廷弼在遼東站穩了腳跟,並收複了順,打響了複土的第一槍,並且殲滅了建奴整整八千餘人,這可都是貨真價實的真人。

    要知曉,此時的建奴國青壯也不過五萬之數,超不出六萬。

    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說將建奴一網打盡,至也要進一步削弱建奴的實力,為日後犁庭掃打下堅定的基礎。

    不然豈不是錯失良機,平白無故給了建奴休養生息的機會。

    "陛下,臣等知曉,建奴肆遼東一直是兩位先帝的心病,故而陛下一直秉承先帝誌,希翼早日收複遼東。"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連這次,都是仗著陛下的帑,以及畢尚書近乎於嘔心瀝的謀劃,朝廷方才頗為捉襟見肘的打完了此仗。"

    "短時間,不宜再起戰事,起碼給百姓們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也好募集糧草。"

    與畢自嚴不同,東閣大學士朱國祚的勸諫就顯得頗為委婉了,先是將朱由校收複遼東定為秉承先帝誌,從法理上站穩腳跟。隨後又從民生出發,暗暗的勸說朱由校。

    聽到朱國祚所言,朱由校也漸漸的為之沉默,一顆想戰的心也逐漸冷卻了下來。

    就如眼前的這些位朝臣所言,此次可能的確是他有些著急了。

    "諸位臣工言之有理,是朕有些疏忽了.."

    一聲輕歎過後,朱由校有些沮喪的向暖閣的諸位大臣服了個

    或許真的是他有些著急了。

    此次朝臣們的意思非常明確,遼東大勝,振軍心,但短期不可再生事端。

    原因很簡單,朝廷沒錢了。

    昔日萬曆皇帝為了遼東戰事,特意開了遼餉。將軍費平攤在百姓們的頭上,讓百姓們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

    後來被明宗朱常廢除。

    朱由校也貫徹了這一決定,並未再開遼餉。

    "陛下,您還年輕,可緩緩圖之。給臣五年時間,必定犁庭掃,將真建奴一網打盡。"

    許是看出了朱由校的消沉,畢自嚴的臉上閃過了一不忍,主上前安朱由校。

    為朱由校的心腹,他自然知曉眼前的年天子對於遼東有多麽看重。

    聽到畢自嚴的安過後,朱由校沒來由的苦笑了一聲。

    五年時間,若是擱在任何一位年天子的上,都不算久。

    但是他不行。

    在原本的曆史上,早在天啟六年,天下便已經的有些不穩,流民遍布全國。待到天啟七年,陝北便發了農民起義,赫然拉開了農民起義的大

    他迫切的想在農民起義之前,將遼東的問題徹底解決,不然唯恐夜長夢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