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243章 八府巡按

《揚明》 第243章 八府巡按

"皇上,答應臣妾,不要再出京了好嗎?"

    坤寧宮,披頭散發的皇後張嫣臉上帶著紅,如小鳥依然般躺在朱由校的懷中,小心翼翼的說道。

    到懷中佳人上傳來的溫熱,朱由校的心微微漾,出手掐了掐張嫣絕的臉蛋,為其去眼角殘留的淚水:"朕答應寶珠就是了,不要哭了。"

    "王公公說南京險惡,臣妾真的好怕。"

    聽到朱由校的允諾,張嫣猛地抬起了頭,一字一句的說道。

    "這個老奴,竟會嚇唬你,看朕明日怎麽收拾他。"

    朱由校的臉上升起一抹無奈的笑容,輕輕地拍了拍張嫣的玉背,小心的安著自己的皇後。

    "皇上,臣妾想要個皇嗣。"

    前段時日的由錢龍錫發起的覲見雖然被王安以及曹化淳擋在了坤寧宮外,但是張嫣也知曉了這些外臣們的機。

    這些人竟是因為朱由校無嗣的緣故,故而妄想迎立監國。

    在張嫣看來,倘若有皇嗣誕下,或許就不會發生此事。

    聽到自己皇後的言語,朱由校的眼中閃過一抹疼惜,他自然知曉一向文靜的張嫣竟然說出此話,定然是到了前些時日的影響。

    "寶珠莫要多想,此事與你無關。那些人隻是隨便找了個借口而已,朕會挨個收拾。"

Advertisement

    朱由校自然知曉那些人的機所在,不過是想趁著他不在京中,提前撈取一把政治資本而已。

    "皇爺,您不行了嗎?"

    張嫣並未理會朱由校,反而是撲閃著自己的大眼睛,嫵一笑,臉上浮現了些許

    "你在玩火。"

    朱由校猛地從嚨深吐出了幾個字,隨後便在張嫣的驚呼聲將其一把拉起。

    坤寧宮的窗幔不知不覺被緩緩放下,寂靜的宮殿裏再度傳出聲響...

    ...

    ...

    經曆了一夜的廝殺,最後朱由校與張嫣二人之間的鬥爭還是以張嫣繳械投降,沉沉睡去而告終。

    作為最終勝者的朱由校隻是假寐了片刻,便被自己的心腹太監王安喚起。昨日他一歸京便迫不及待的來到了坤寧宮中,今日也該見一見自己的心腹大臣們了。

    "眾卿家,一向可好啊。"

    神清氣爽的朱由校表臉上看不出毫疲憊,反而是頗為興的朝著暖閣的重臣們說道。

    見到意氣風發的朱由校,年歲頗高的孫承宗與周嘉謨對視了一眼,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慨:年輕就是好。

    昨日他們在城門外雖然未與朱由校有關談,可是皇帝的疲憊可是寫在臉上的,沒想到僅僅一夜的休整,皇帝便將疲憊一掃而

    "我等,為陛下賀。"

    在場的眾人都是朱由校的心腹,說話之間也就更加隨便了一些。

    此次朱由校南巡的收獲是極大的,他們已然聽說皇爺在南京城的雷霆手段了。自登萊城,直流而下,攜帶重兵境,本不給魏國公府反應的時間與機會,強勢的收回南京軍權,被鏟除坐鎮南京城兩百餘年的魏國公府。

    聽到眾人的恭維,朱由校的臉上也出了一笑容。此行的確收獲頗,隻要南京軍權在手,朝廷對於南直隸的掌控便大大提升。

    "皇上千金之,此後莫要行此等危險之舉了。"

    雖然南巡收獲極大,但是該說的話,孫承宗還是要說。

    不然倘若皇帝出巡上了癮,以後就要出巡,那還如何了得,尤其是此行風險其實極大,那魏國公府手中的力量可是極為恐怖,雖然不知曉那魏國公為何不做任何抵抗,便降了皇爺。

    "眾卿放心,隻此一次。"

    聽到孫承宗的勸諫,朱由校臉上的笑容也是一斂,此行突襲南京的確風險極大,他也是在賭。

    他就是在賭魏國公府隻敢在背地裏做一些小作,而沒有

    在原本的曆史上,遼東的建奴一來,執掌了全部南直隸兵權的魏國公府未做任何抵抗,便率領南京眾臣投降了建奴。

    不過以現在的結果來看,朱由校無疑是賭贏了,當他率領大兵境的時候,那魏國公終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刺王殺駕。

    不過其中緣由,他又不能詳細的講給眾臣來聽,總不能告訴眼前的一眾心腹,我就是賭魏國公府不敢反抗。

    "陛下,如今南京軍權在手,屯田法倒是可以在南方實行了。"

    付出了風險,自然就得有收獲。

    畢自嚴臉上閃過一抹笑容,衝著朱由校說道。他所施行的屯田法,如今在河南,山東,山西等地收獲顯著,極大地緩和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以及軍戶屯田的問題。

    如今既然朝廷將南直隸的軍權收了回來,那麽也可以逐漸在南方實行此法了。

    聽到此話,朱由校的臉上閃過一抹心,不過並未即刻應允,他並不像畢自嚴一樣樂觀。

    南方最大的地主階級,其實並不是以魏國公為首的南京勳貴,而是真正掌控了南直隸經濟命脈的大鹽商。

    朱由校此行如此順利,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並未這些鹽商們的切實利益,僅僅是針對魏國公府,收回南直隸的兵權而已。

    倘若到了他們那些人的利益,恐怕南直隸即刻便會起來,令朱由校煩不勝煩。

    "派遣巡按,巡視地方吧,緩緩圖之。"

    兩百年來的弊端,絕對不是朱由校殺一個國公,推行一個屯田法就能夠改善的,朝廷的政策再好,可是地方上拒不執行,那也於事無補,這是朱由校此次南巡的最大悟。

    由於明朝的很多省份,下轄都是八個府,因此民間常將巡按稱呼為"八府巡按",其實巡按的正確職為巡按史,非固定職,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

    巡按史算是典型的職低,權柄大。

    "從督察院中挑選年輕一些的正直史,派往南直隸各地,巡按地方。"

    朱由校輕輕的瞧著麵前的案牘,不容置疑的吩咐道。

    "臣遵旨。"

    畢自嚴自然也快速的領會了朱由校話中的深意,誠心實意的說道,他倒是有些心急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