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240章 魯欽鎮南京

《揚明》 第240章 魯欽鎮南京

南京城作為明朝的陪都,在城自然也有著一座毫不亞於北京紫城規模的皇宮,並且北京城中的行政機構,在南京同樣有所架構。

    相對應的,南京皇宮中自然也有侍及宮,負責日常維護打掃南京皇宮,隻不過數量遠遠無法與北京城相比而已。

    不過朱由校並未允準這些南京的侍們前來伺候他,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給他來一個刺王殺駕。

    ...

    "臣,見過皇上。"

    南京皇宮,簡單包紮過後的魏國公徐弘基臉蒼白的重新向著朱由校見禮。他剛剛因為失,而導致臉有些蒼白。

    "魏國公,朕看在中山王的麵子上,給你魏國公府滿門最後一個機會。"

    有些空曠的大殿,朱由校高坐於皇位之上,衝著下首的徐弘基吩咐道。

    "皇上,臣一時愚昧,李三才裹挾,方才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臣死罪。"

    徐弘基不做任何爭辯,直截了當的將前任漕運總督,東林大佬李三才供了出來。

    聽到從徐弘基中吐出的名字,朱由校眼神一冷,果然不出他所料,這一切的背後果然離不開李三才的影子。

    "朕想知道理由,朝廷沒有對不起你魏國公府。"

    朱由校不相信所謂的裹挾一說,究竟是何等的把柄能讓一位世襲罔替的國公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須知國公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徐弘基這樣做能夠等到什麽好

Advertisement

    "臣死罪。臣起初並不知曉,李三才意圖謀逆,他隻書信言說將庫存鎧甲運往山東兗州府,臣隻當他想要行走私之事..."

    "待到山東白蓮起義,臣才知曉李三才圖謀甚大。"

    此時的徐弘基不敢有瞞,將事的真相全數托盤而出。

    "真是我大明的好國公,走私都將主意打到鎧甲上了。"

    朱由校臉上浮現出戲,頗為自嘲的說道。按照大明律,走私鎧甲即為死罪。

    "臣死罪。"

    徐弘基不敢做任何辯解,隻是不斷的稱呼死罪,並再度叩首。僅僅兩次,那白皙的紗布便浸出,顯然是崩裂了傷口。

    "還有何人?背後可有藩王參與。"

    朱由校不顧徐弘基的可憐樣子,繼續發問。

    "皇爺明鑒,據臣所知,此事均係李三才與泰興王謀劃。"

    "魯王膝下無嗣,可傳聞魯王想要過繼宗族之子為嗣子,泰興王擔憂魯王爵位落於他人之手,這才默許縱容此事。"

    聽到這裏,朱由校緩緩點頭,如此總算解了他心中的疑,之前他就一直心有疑慮,這泰興王莫非是失心瘋了,怎會想到行如此謀逆之事。

    原來,一切都是為了這魯王的王位。

    畢竟隻要在魯王任,發生叛,說不定朝廷震怒之下,便會廢了朱壽鋐的魯王之位,由他的胞弟,泰興王繼任魯王。

    畢竟此事,在曆史上不是沒有先例。

    "可那李三才又是為何?難道他想當皇帝?"

    若說泰興王有所圖謀,朱由校還能有所理解,可是這李三才又是出自何等心理,方才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不過徐弘基也並沒有能夠給朱由校解決疑,隻是搖搖頭,表示他也不清楚李三才這樣做的機。

    "皇上,臣自知罪孽深重,自請削去魏國公府一切權職,請皇上恩準。"

    徐弘基自知到了決定他魏國公府生死的時刻到了,至於他本人的生死,他心中早有定數。

    聽到徐弘基的話語,朱由校的臉上再度浮現了一抹嘲弄之,這麽簡單就能將一切罪過抹去嗎?

    倘若如此簡單,那還要律法做什麽。

    "看在中山王的份上,等到一切事了,朕會給你一個麵,也會給你子嗣一份富貴。"

    朱由校雖然沒有正麵回答,但是已然是做出了決定。

    徐弘基聽到此話,心中猛地一揪,臉上閃過一抹苦笑。果不其然,皇爺還是不打算放過他魏國公一脈。

    事已至此,也容不得徐弘基後悔,有些事一旦做了,終究是要付出代價。

    更何況依著皇上所言,能夠給他的子嗣留有一份富貴,這已經足夠讓他喜出外了。

    至於這份富貴有多大,那麽全看他的態度了。

    畢竟剛才朱由校話說的很明白,等到一切事了才能給他麵,眼下還不到他自栽的時候。

    "臣多謝皇爺恩典。"

    徐弘基聲音有些抖的說道,縱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當朱由校親口宣布了他死緩的時候,他還是不免心神激

    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子嗣家人,徐弘基便熄滅了心中所有的念頭,有朱由校的五萬京營在,他翻不起任何浪花。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發揮自己的餘熱,全力配合朱由校,借此來為自己的子嗣們謀取一份富貴,這是他僅能做的。

    ...

    ...

    接下來的幾天裏,在徐弘基的幫助下,南直隸的軍權被有條不紊的接,平穩的過渡。一些魏國公府一脈的死忠心腹皆被打散,分派各地。

    朱由校帶來的那三萬兵,將會跟隨魯欽駐守南直隸,以防生。如若不出意外,魯欽短時間將不會離開南直隸,暫時起到以前徐弘基的作用,這是朱由校早就擬定好的計劃。

    不過魯欽一家獨大的日子也不會持續太久,待到他回到京中,便會派遣魏忠賢趕赴南京,就任南京守備太監,以作權衡。

    宣大總兵楊肇基也從南京現有的兵員中選取了五萬壯的漢子作為補充,隨軍回京。

    在山東白蓮起義一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的百戶趙吏也得到了升遷,被朱由校任命為指揮同治,坐鎮南京錦衛。

    朱由校的聖駕並未在南京駐足太久,就在南京軍權接完畢的第二天,聖駕便駛出了南京城,準備返京。

    隻不過今日送行的勳貴們全然不複幾日前喧囂的樣子,反而一個個皆是規規矩矩的,全然不敢有任何放肆。

    因為就在昨晚,坐鎮南京兩百餘年的魏國公府傳來噩耗。天子以魏國公私藏軍械為名,將魏國公府除爵,賜死徐弘基。

    當代魏國公徐弘基聞訊,畏罪於家中自縊。

    自此,傳承了兩百餘年的魏國公府徹底為曆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