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鑒寶神眼開局就撿漏 第五百三十三章 疑惑

《鑒寶神眼開局就撿漏》 第五百三十三章 疑惑

(4, 0);

  「如果這牆壁真可以打開的話,那魏延冠冢的整布局就是非常罕見的了。」林強滿是震驚的說著。

  「你們試著推一下就只知道了。」陳教授臉上帶著笑意的開口說著。

  陳景和林強對視了一眼,兩人默契的走到牆壁邊,雙手抵住明顯有些突出的邊角位置,然後用力猛推。

  兩人明顯一次就找準了方向,牆壁先是晃悠了下,然後就傳出刺耳的轉聲,繼而出了一個橢圓的墓碑狀的口。

  此時,陳景才驚訝的發現這推開的牆壁赫然是一個墓碑的形狀。

  「真的是口。」林強滿臉震驚的說著,他參加考古工作也有些年頭了,自認見識過不的古墓,但這般設置的古墓墓碑以及口,他還真是第一次見著。  

  旁邊的陳教授倒是神淡然,他見識過太多稀奇古怪的古墓,這魏延冠冢的設置雖說罕見,但其實也算不得特別稀奇的況。

  古人都迷信,二來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盜掘,各種機關和藏的手段是層出不窮的,古人最多也就是見識被現代人差一些,但論及智商是真不低的。

  「一回兒姜坤再勘探一下這個口。」陳教授說了句,又道:「這口的通道中應該不會有什麼機關,畢竟這裡是守墓人進出的地方。」

Advertisement

  當初主墓室被盜,當時的守墓人應該就是通過這條通道進的古墓中。

  「好。」林強應了聲,又忍不住拿起手電往通道口裡面照了照。

  在強下能夠清晰的看到裡面是一條鋪著石板,遍布灰塵和泥土的半人高山,一眼不到盡頭,不過看起來修建得還算是牢固,或許後續還進行過加固和防護。

  「也不知道是誰甘願給魏延的冠冢守墓的,真是相當盡職盡責了。」林強忽是慨的說了句。

  要知道魏延死的時候可是敗名裂的一個狀態,給他守墓那是拿不到毫好的,可給他守墓的人卻能夠一代代堅守著使命,直到近現代,這裡才沒有了守墓人。

  「這就不知道了,現在我們也很難找到守墓人現如今的後人在什麼地方,如果他有後人的話。」陳教授嘆了口氣,開口說著。

  倒是旁邊的陳景陷了沉思。

  是啊,給魏延守墓沒有任何好可言,為什麼要一代代的給他守墓,直到近現代呢,裡面會不會還有著什麼其他的原因在呢?

  「走吧,我們先出去,讓他們也都進來看看,想必都等急了。」這時,陳教授又開口說著。

  陳景聞言也回過神來了,微微搖了搖頭,將腦海中的各種猜測清空,隨即心裡暗嘆了句,他現在做再多的猜測都是無用功,只要找不到守墓人的後代,就沒辦法知道他們為什麼那般辦盡職盡責,堪稱為發電般的給魏延冠冢守墓。

  隨即,陳景三人轉出了山

  「教授,怎麼樣?」見著三人出來,立刻就有期待的問著。

  陳教授應道:「現在基本可以確定,大青山古墓就是三國時期蜀漢征西大將軍魏延的冠冢。」

  聽到這句話,考古人員臉上都出了抑制不住的喜,這發掘確認墓主人份的古墓和不能確認份的古墓,區別也是不小的,至前者更有力一些,畢竟說不定就有可能在發掘的過程中找到什麼可以佐證甚至是顛覆歷史的大發現。

  尤其是歷史名人的墓,有大發現的可能很高。

  實際上,這座魏延的冠冢現在就已經有了個不小的大發現。

  魏延是赤霄劍的護劍人,劉備有可能得到過劉邦的赤霄劍,這兩條因為魏延冠冢而得到的消息,隨便那一條公布出去都能引起考古界,歷史界等圈子的震

  最重要的是,這兩條消息還都有著可信度,雖然沒有特別直接的佐證,但至立得住腳。

  「小景,一會兒我能進去看看不?」這邊,老陳也滿臉激的走到陳景邊,頗有些期待問著。

  陳景聞言看了看陳教授,見著他老人家點頭後,才應道:「行啊爸,咱們能找到這裡,您可是大功臣。」他話是這麼說,但按照規矩確實得要陳教授點頭才行。

  好在這也不是什麼太大的事

  老陳高興的道:「真沒想到我這輩子還有機會親眼看到魏延的墓,說實在的三國人里啊,魏延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了,驍勇善戰,是蜀漢後期武將中的頂樑柱,北伐時的子午谷奇謀雖說有些冒險,但也能證明他的才能。」(5,0);

  說著,老陳又嘆了口氣:「可惜啊,這麼一位有勇有謀的名將,最後卻死於鬥。」

  老陳是個不折不扣的三國迷,這會說起來還真有些『真』的意思。

  陳景道:「爸,歷史就是如此,有能力的人傑死得憋屈的不在數。」比如岳武穆,不同樣也死得憋屈嗎。

  不久後,老陳也跟著兩個考古人員走進了山去看魏延的墓碑。

  陳景在外面等著的同時,也拿出了手機,查閱起了魏延河的相關資料。

  很快,陳景就查到了相關的資料。

  這份資料還和方才陳教授說的那民間傳說有關。

  說是魏延的後人在立下冠冢後為了避禍,就改了姓氏,居在了川渝的群山之中,但是魏氏子孫並未忘記先祖魏延,於是就假託為了紀念魏延曾經在綿竹梓潼三泉鄉白雀村駐軍,並找到了泉水的事跡,將由附近一條由泉水形的河命名為了『魏延河』。

  此外,他們還在旁邊建了一個祠堂名曰『魏延祠』,同時,為了方便往來,又在河上建了一座橋,作『將軍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