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衡老祖見這一株靈樹生機可謂盎然,但是偏偏沒有半分法力溢出,不覺有些訝異,隻是片刻過後,見自上麵結出了一枚果實,心思一轉,卻是有了一些猜測。 這時洪佑自外走了過來,他方才也是得這裏靜,本是以為又有一名同道醒來,可沒想到居然見得一株靈木。他看了幾眼,才道:“這位道友該是壽數漸絕,便是困出來也無有可能修持多久,故是以獨特手段避劫重修。” 泰衡老祖點頭,讚歎道:“這門法訣確實玄異,竟能舍己功法重煥新生,盜取一天機,算得上是上乘道法了。” 洪佑道:“除了法門玄異,當還有相合寶為借托,不然做不此事。從功法路數上看,這一位也是九洲舊人了。” 泰衡老祖頜首道:“這位也是一位立派之祖。” 兩人說話之間,卻見那果實晃不已,隨後一聲脆響,剝而落,到得地上,倏爾裂開,從中出來一個目若辰星的小,一道裝,隻是上半點法力也無。 泰衡與洪佑二人對視一眼,都是將自氣機收斂起來,同時照影世,這般哪怕凡都能見他們了。 小一見兩人出現,便打一個稽首,道:“貧道功行一朝散盡,倒是讓兩位道友見笑了。” 泰衡、洪佑二人還得一禮。 泰衡老祖道:“道友今朝困,已是否極泰來,來日不難把功行再度修持回來。” 洪佑也是點頭。 兩人都是明白,這一位雖是為了避開死劫,一功行盡數舍棄,想要恢複原來修為,就要重新修行一遍,可其原本的憶識經驗卻是保留在那裏,而且如今這軀乃是借托重塑,可以說潛力比原來更高,隻要外不缺,用不了多久,就又可修持回來。 至於道法斷絕一事,那是針對後來修道之人,這一位也未曾死,仍是原來那人,不過換了個軀而已,所以道法之絕尚還落不到其頭上。 泰衡老祖道:“而今該當如何稱呼道友?” 那小道:“我避死盜天,方才得煥生機,原先道名也自不必再提,兩位道友喚我蟠棲便是。” 蟠棲現在沒有什麽法力,所以哪裏都去不得,謝絕二人幫襯,自去外間尋了一偏僻之地,權當日後修行所在。 洪佑看了看餘下那些雕像,知道能複還回來之人終究寥寥,便道:“此界不過送我暫且容,等這些事了之後,想必再不複存,皆時道友準備去得哪裏?” 泰衡老祖須言道:“或許會往山海界一行,一觀如今諸派聲勢,而後再找合適之地開辟府。” 他也是聽聞自己弟子易九轉世之繼續延續了瑤派,心中甚是欣,不過其人如今乃是太上弟子,所以不便上前打招呼,好在諸天萬界現在往來方便了,覓一清靜之地潛修當是不難。 洪佑道:“恕我直言,到了道友這般境地,甚難再往上走了。” 泰衡老祖歎道:“縱然難行,我輩亦還有機會,而今道法斷絕,後來人要修至我輩修為,卻是難上加難。” 洪佑沒有再說什麽,他不知自己能否修至上境,可唯有早些斬卻過去未來之,方有資格去談論上境機緣,而今天多說了幾句,已是耽誤了不功夫了,所以一個稽首後,就回去自家府,持功定坐去了。
無名界天之,高晟圖站於一株巨木橫幹之上著天星轉。 按照這裏日月升降,又是過去了五十載,不過他也明白,不管這裏過去多年,自己若能有機會回去,也不見得時日會是一樣,或許是方才過去未久,也或許過去了更長一段時日了,若是後者,也不知海勝國那些故親族如何了。 阿曇自遠小心走了過來,恭敬道:“老師,所有人都是到了。” 高晟圖道一聲好,沿著樹幹走一巨大樹之中,這裏站著百餘人,都是當年在他邊聽道的弟子。而這許多年過去,當初那些年都是長起來,有些天資傑出的,功行已是趕上了他。 隻是這些年他試著與這些年論道,卻並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解答,甚至這些弟子所思所想尚還不如山海界一個方才道的修士。 後來他發現,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此界族民沒有見識過開闊天地,不知己之渺小,且自出生之後便一直居住在這片狹小地界之上,這也限製住了他們的格局。 而山海界那些弟子,知道自己不過是諸天萬界之一員,更有無數大能修士居於九天之上,心中無疑對自之存在有著清晰認知。 有鑒於這等原因,他決定離開此,繼續去往外界尋道,於是當即將自己意思道與眾弟子知曉。 “老師要離開這裏?” 底下一眾弟子都是難以置信,五十年下來,高晟圖已可算得上他們的神支柱了,本以為今次仍是如以往一般聽道,可現在聞得他居然要走,不人不由慌起來,紛紛出言勸他留下。 高晟圖堅持己見道:“我留下的靈木,已是足夠族民生存繁衍,有無我已是一樣。” 現如今部族人口也是一再擴展,因原本山峰因為容納不下,所以後來利用了靈木填海造陸。 開始此事進展頗為困難,每一次都需高晟圖親自潛水底用法力催發,等靈木生長出來後,再在上麵鋪設石土,而等到諸多弟子皆得法力後,方才輕鬆了許多,如今可以為人居住的地界已是比原來擴大了三倍有餘,部族早已沒了生存危機。 阿曇仍然很是冷靜,他站出來一禮,道:“不知老師要去到哪裏?” 高晟圖道:“我想看一看能否找到兩界關門,去到天外,順便還可尋訪一下可能存在的其他部落,你們可有人願意隨我一同前去?” 他自到來這裏之後,就一直在思考,自己當初那兩界關門通向這裏,肯定不會沒有原因,且從道理上說,這裏應該也有一座關門,若是自己能找到,不說回去,或許還能去往別遊曆一番。 阿曇大聲道:“我願隨老師同往。” 他一語說出,一些弟子也是紛紛出聲附和。 因見高晟圖主意已定,所以眾人再是不舍,也隻好放他離去,最後商議下來,大約有十人與他同行。 這倒並不是說沒有更多人願意跟隨了,而是部族之中的捕獵采集大多依靠這些修習了道法的弟子,不可能一下走得太多。 三日之後,高晟圖與十名弟子以大木為舟筏,在部族眾人送別目之中往汪洋深飄行而去。
他們所乘坐的雖言是木筏,可實際上是一株長了整整五十載的大木,這上麵自有樹可供棲居,還有附生草菇可為必要之時的補充。 不過高晟圖和此回跟隨過來的弟子都不需要進食尋常東西,因為以他們的境界,已是相當於化丹修士,隻需要吐納調息便就足夠了。 這也是高晟圖最為難以理解的地方,自己力量到底是哪裏來的?隻是這麽多年還是沒能參這一層。 他還引導這些弟子往這上麵去思考,然而大多數人卻是認為,高晟圖乃是預言之中的神人,既然是神人,有此本事不是理所當然的麽? 高晟圖雖沒能找到同道,可認為這樣也好,沒有這個心障,這些弟子修煉起來也就沒有太多關礙,說不定還能繼續往上行走,究竟能走到哪裏他不好說,但此界之人最大的問題乃是生存,隻要過得這一關,未來自有人會去思考這些。 他轉首向無盡汪洋深,希這一次,能夠尋到自己所要的答案。 張衍站在清寰宮大殿之,負袖看著前方。 那以法力功行現出來的觀想之相此刻變得已是有些陌生,這是因為接納過來的東西現在尚不能被他所領會所致,如無意外,這應該是一名未知大能留下的力量。 若是他功行再度提升,而觀想之相再沒有更多道理投進中,那麽很快又會恢複方才顯現出來的模樣。 他倒不希看到況如此,因為唯有見識到更多未見未知,他才能繼續在道途之上前行。 隨著下來他逐漸深修持觀想,解化未見未知越來越多,可這裏出現了一個問題,越是如此,他麵前所見大道反而越是延擴展。 他知道,這是自己並沒有能夠解決本問題之故。 再這麽下去,他的法力雖可不斷提升,但是境界卻隻能停滯在二重境中,且是越往後越是難尋真道。 這就如那渡覺修士一般,任你法力再是高明,再無限提升,也無法打破那一層障礙。 他深思下來,或許自己當是換一個追尋方式,而在煉神境中,最為直接的方法,那便是法力與法力的融撞了。 然而這個念頭才方一升起,那原本一直立在那裏的觀想之相竟是轉首向他看來,而後出一指,向著他點了過來。 張衍目微微一閃,隻是一轉念,就帶其一同遁了神意之中。 這應該是自己窺上境的迫切念頭,才使得這觀想之相主向自己出手,因為修士隻有通過鬥戰才能見到更多大道之理。 從接納來的偉力來看,當是來自更高層次,這觀想之相此刻或許已可看做是一名大德部分力量的投照了, 要是在外手,布須天諸多現世恐怕就要因此崩滅。 好在觀想之相乃是他心象現,與他本為一,所以可以拉神意之中,且到了這裏,他也可以放開手腳與之對抗了,心意一使,同樣是一指點出,一無盡偉力頓時迎了上去。 ………… ………… 如果您覺得《大道爭鋒》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2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