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第183章 軍前議策,陳洪範兩麵三刀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第183章 軍前議策,陳洪範兩麵三刀

濟南城北聯營。

    濟南知府徐茂盛,已經將數萬難民安置在城,城有許多空倉庫,破廟宇,地方還是夠用的。

    為了防止細作,難民之間要相互認證,口音不對或者無人認識的,則被收監大牢,吃幾天牢飯再說。

    當然,牲口和資也都進城了。

    有濟南知府衙門管理人口資,兩軍將士就不用心了。

    世祖特別代,難民不死就行,資要“節省”,以便將來韃子圍城時,將士們能吃飽穿暖,有力氣殺敵。

    這天,有消息傳來,多爾袞的清軍主力了,向東移

    顯然,目標就是濟南!

    這沒什麽懷疑的,濟南這邊還押著一千多俘虜,一小半都是兩紅旗的旗丁,不可能不來救。

    如果多爾袞敢放棄兩紅旗旗丁,必將被八旗唾棄,所以他肯定會來。

    從臨清到濟南,近四百裏路程,中間還有幾條小河。

    多爾袞號稱八萬人馬,再加上奴隸資,快不了。

    世祖估計,清軍路上最八九天,所以聯軍並不急切。

    這天上午,世祖召集兩軍諸將,在自己中軍大帳議事。

    兩軍把總以上將領都來了,加上地方軍和民間團練,整個大帳濟濟一堂,幾乎坐滿了。

    等眾將坐定了,世祖拍了拍桌子;“大夥靜一靜!議事了!”

    百十人安靜下來。

    世祖道;“多爾袞率領韃子主力來了,大夥今天商量一下,把軍策定下來,接下來才好準備。”

    “楊臺,你把多爾袞的軍力給大夥通報一下,讓大夥心裏有個數。”

Advertisement

    楊文嶽起,向眾將拱手。他接過汪師爺遞來的單子,說道;“這份報是從幾個俘虜口中審出來的,相互印證,還是可信的。”

    “此次關,多爾袞率領的主力軍,共有人馬21000左右。”

    “其中;多爾袞直領的鑲白旗三個甲喇,每個甲喇1500人,算上阿哈就是2000人,合計6000人。”

    “多爾袞親弟多鐸直領的正白旗兩個甲喇,合計4000人。”

    “皇太極長子豪格直領的正藍旗兩個甲喇,合計4000人。”

    “皇太極七哥阿泰帶領的正藍旗一個甲喇,合計2000人。”

    “這樣算下來,八旗兵合計16000,不算阿哈的話,是12000,隻算騎兵的話,是8000騎。”

    “從征的漢軍旗有2000人,由馬輝統領,此人是馬遠的親弟。”

    “另外,還有孔有德這個王八蛋,帶領叛軍三千人,其中有五百火槍兵。”

    “總的算下來,多爾袞的賊韃主力,合計有兩萬一,戰兵超過一萬二。”

    “如果算上嶽托部潰逃過去的,總兵力應該有兩萬五。”

    眾將齜牙咧,一個個神難看。

    兩萬五啊!比嶽托多了一倍還出頭!

    打嶽托都那樣困難,打多爾袞實在不好打啊!

    楊文嶽道;“大夥想一想,有什麽想法,可以暢所言。”

    楊文嶽說完,坐下來。

    眾將麵麵相覷,無人發言,很多人端起茶碗喝茶。

    世祖問徐茂盛;“濟南知府,你以為如何?”

    徐茂盛站起來,嘿嘿笑了;“大人,下一介書生,不通兵法,哪裏懂得這樣的大事。”

    世祖看向楊文嶽;“楊臺以為如何?”

    楊文嶽道;“客隨主便。還是大人了解況,您做主吧。”

    世祖道;“既然如此。本就先說幾句,大家再商量。”

    “賊虜勢大,來勢洶洶。若是野戰,咱們怕占不到便宜。”

    “我的意思,咱們退守濟南城。憑借堅城利炮,重創賊虜!大夥以為如何?”

    眾將紛紛點頭,連連稱是。

    哪怕經過兩場大勝,眾將對八旗鐵騎的恐懼,還是非常忌憚的。

    陳洪範笑道;“退守濟南城,真是妙計。臺,濟南城,糧草是否充足,能撐多久?”

    世祖看向徐茂盛。

    徐茂盛站起來;“去年收不錯,濟南城還是有些存糧的。現如今城增加了二十多萬人口,算上咱們兩軍將士,那就是三十萬人。下估計,城存糧還能撐一個月,隻不過……”

    世祖急忙擺手,徐茂盛沒有說下去。

    世祖說道;“有一個月存糧,應該差不多了。咱們兩軍有馬和糧食,可以自給自足。洪承疇的十萬大軍已經出潼關,京師那邊,遼西諸將已經重新集結,不日也要南下。咱們已經吃掉賊虜一支大軍。現在多爾袞獨木難支,所以咱們此戰必勝!”

    眾將聽他這樣說,紛紛點頭,有些信心了。

    陳洪範笑道;“大人所言極是。我看不如這樣,咱們派出一位德高重的總兵,去引領遼西諸將,免得盧象升大人的事,重蹈覆轍。”

    眾將大驚失,又有些慌了。

    世祖生氣,瞪著陳洪範;“派誰去合適?”

    陳洪範站起來,向眾人拱手,笑道;“本總兵不才,當年打孔有德時,與遼西諸將還有些。陳某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遼西大軍來援。”

    眾將猶豫起來,紛紛點頭,覺得有道理。

    月前巨鹿之戰,遼西諸將不肯發兵,以致盧象升戰死殉國,如果這次他們還不來,那濟南城可就危險了!

    陳洪範高興笑了,看來自己要金蟬殼了!

    在陳洪範看來,困守濟南可不是好主意,一個月存糧夠幹什麽的。

    狗韃子要是圍而不打,糧草沒了還沒人來救,那就是人間地獄!

    陳洪範正在高興,李建安忽然說話了;“是要有人去請兵,不過陳洪範不能去!”

    眾人一驚,看向李建安。

    陳洪範都快哭了,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這小子又要幹什麽?

    李建安道;“陳洪範是一鎮總兵,關係到軍心穩定,怎麽能說走就走!知道的,說陳總兵去搬救兵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貪生怕死呢!”

    陳洪範哭無淚,這小子也太壞了!缺德啊!

    李建安慷慨激昂;“誰不知道陳總兵的為人,向來先士卒,勇冠三軍!就說前幾天大戰吧,陳總兵主下馬推車,那是何等的英勇!堪稱三軍表率!像陳總兵這樣的國朝棟梁,咱們不能讓他到非議,更不能影響軍心穩定!”

    眾將連連點頭,紛紛稱是。

    陳洪範哭笑不得,我啥時候先士卒了?推車不是你我去的嗎?

    你小子咋這麽壞,把我架上去火烤啊!

    朱八三笑道;“沒錯,李將軍說得在理,陳總兵可不能走,派其他人去。”

    楊文嶽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陳洪範無可奈何,無言以對,無奈苦笑。

    世祖道;“目前來說,咱們需要派出三路人馬。第一,往潼關方向,引領洪承疇來援。第二,北上京師,請遼西諸將來助戰。第三,往聊城方向,沿運河北上,掩埋,阻止瘟疫發。”

    眾將連連點頭,紛紛稱是。

    眾將商量起來,最後定下人選。

    去引領洪承疇大軍的,是龍璽臺手下遊擊龍向天,去臨清掩埋的,不再另派人,而是由龍向天路過聊城,通知運河上的“漕運水師”

    聊城運河上,護漕軍還有一支水師,有二百多大小船隻,近兩千人,可以北上埋

    去京師方向的,是劉清澤手下把總戴立功,他曾在遼西多年,與幾位遼西軍頭有點

    軍策定了,派遣定了,世祖讓大夥回去收整,今晚定下防務,明天分兵進駐濟南城。

    散會過後,李建安正往回走,發現陳洪範跟上來。

    “賢弟!”陳洪範跑幾步追上來。

    李建安停下來,等他。

    陳洪範笑道;“賢弟,你咋不讓我北上?我和吳三桂,祖大弼都是好哥們!我跟你說,那個戴立功我認識,死腦筋一個,不會說話。他去找關寧軍,肯定是找不來的!”

    李建安道;“關寧軍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誰去也白搭。兩位臺是傻子嘛,你要是真能找來關寧軍,他們八抬大轎送你去!”

    陳洪範不說話了,他確實在自欺欺人;“關寧軍不好找,這誰都知道。我口才好,讓我去,總比那個姓戴的希大吧。”

    李建安冷笑;“什麽年頭了,求人不如求己。你不能跑!你跑了,我的戰車怎麽辦?”

    陳洪範苦笑;“你還指我推車呢?”

    “廢話!你不推誰推!”李建安道。

    陳洪範笑道;“那你欠我的五百套盔甲,該兌現了吧?”

    李建安道;“我都給你挑好了,先給你三百套,進城再給你二百套。”

    陳洪範高興了;“那我這就去車了?”

    “去吧。”李建安道。

    陳洪範高興了,急忙往營裏跑去。

    李建安回到營裏,讓李秀城帶人搬出三百套盔甲。

    陳洪範帶車來了,李建安讓他搬走了。

    下午,楊文嶽從護漕軍那邊回來,召集諸將議事。

    楊文嶽道;“分兵駐的事基本定了,本帶領督標營坐鎮東城,臺坐鎮西城。”

    “老金,你和朱八三守東麵城牆,老金你是主將。”

    “劉清澤守南門城牆和三個大門”

    “龍璽臺帶人守北麵城牆和城門。”

    “西麵城牆由史可法帶領濟南守軍防守,幾營團練和義民隊伍,也歸史可法統轄。”

    眾將連連點頭。

    陳洪範問;“那我呢?”

    楊文嶽道;“建安的靖海營,作為後備營,在城策應。建安是總策應,你是副手,歸建安統轄。”

    啥?陳洪範張大,難以置信。我這麽大總兵,竟然是策應?還是副的?

    陳洪範哭笑不得;“大人,我是從一品的總兵,建安是守備,怎麽他統轄我?”

    “廢話!”楊文嶽道;“你是給建安推車的,難道推車的指揮坐車的?”

    陳洪範無奈苦笑,好有道理啊!我竟無理反駁!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