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官場筆記 第890頁

《官場筆記》 第890頁

蔣希東見大家都有些沉悶,道:“萬里長征都已經走了百分之七十,我們只能堅決往前走,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工廠生產要正常,二是技改要繼續,三是始終保持微虧狀態。另外代三個任務,一是由我去和侯衛東接,二是由高小軍負責盯住易中嶺,如果拿住了他和黃子堤的把柄,我們就算徹底功了,三是楊柏要多時間去打理三家銷售公司。”

這三個銷售公司分布于沿海,是由在場的七個人共同投資的獨立的銷售公司。這些公司各有業務、各有渠道,絹紡廠百分之六十的銷售是由這三家公司控制。

蔣希東道:“楊柏,據你了解,侯衛東最大的弱點在什麼地方,是錢、人還是賭?”

“我家堂妹對他贊不絕口,他現在還沒有明顯的弱點,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父母名下有一個煤礦,日進斗金,憑他父母的工資以及侯衛東的工資,不可能擁有一個煤礦,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蔣希東喝了幾杯酒,臉就愈發地有些黑了,道:“資本積累充滿著腥,既然有了這一條線索,楊老三,你盯著這條線來查,我則在明面上與他保持接。”

Advertisement

按照沙州習俗,大年過后,各地各部門的生產、生活才陸續走上正軌,沙州市政府各個系統都在籌備著新一年的第一次大會,侯衛東也在牽頭組織全市的經濟工作大會。

真正要面對沙州全市的國有企業,侯衛東也只能搖頭。2001年對企業進行了審計,現存的市屬國有企業有三分之二虧損,發不出職工工資,不職工的生活水平實質上比九十年代還有所下降。他從九十年代中期先后給縣委書記、市委書記當過書,其間還當過開發區主任、縣委書記,對沙州市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也比較清楚。

1996年,在全國范圍,采取多種形式探索搞活小企業的做法得到某種程度的肯定,改制風便吹進了嶺西地區。當年的益楊縣縣委書記祝焱是堅定的“賣派”,他幾乎對益楊縣屬企業進行徹底改制,當時引起了不爭議。從實際況來看,益楊縣區域經濟發展得比較良好,始終在四個縣中一騎絕塵。祝焱在益楊樹立了改革派形象,得到了省、市領導的賞識。

在沙州,市委書記周昌全的步子要走得慢一些,市屬企業的塊頭比縣屬企業要大得多,比如同為絹紡廠,益楊絹紡廠只有幾百人,而沙州絹紡廠在職職工就有五千。因此,周昌全采取逐步探索的辦法,把改制稱為試點改革,主要集中在四種類型:小型國有工業企業、小型國有商業企業、小型集企業和鄉鎮企業。

當時,周昌全曾經在常委會談起國企改革:“改革試點是著石頭過河,步子太大太小都不利于社會發展,我這一屆首先把四小企業改制。至于市屬的大型企業,就留給下一屆領導,屆時社會保障問題肯定比現在要好,進行改革不至于會引起社會。”

侯衛東此時找到了當時的會議記錄,他對于周昌全的看法是贊同的,只是他沒有想到,周昌全當初沒有解決的問題,幾年之后就到了自己手上。

看完會議記錄,侯衛東到了巨大的力:“沙州國有企業已經出現了大問題,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是國有企業問題是牽及全市的大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是社會保障,僅靠一位副市長是無能為力的。”

想起了朱民生和黃子堤兩人,他不慨:“如果周書記仍然在沙州,肯定會支持我,有領導全力支持,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理絹紡廠上,有兩個難題:一是絹紡廠本復雜;二是市委書記朱民生和市長黃子堤,這兩位一把手并沒有明確的態度,這讓分管副市長有些難做。

當絹紡廠廠長蔣希東走進辦公室,侯衛東這才將紛的思路丟在了一邊,道:“蔣廠長,你給我打電話時,我正在外地,不好意思啊。”

蔣希東黑臉浮現出笑容,道:“沒有春節前的貸款,絹紡廠工人就不能過上一個好年,為了表示謝,今天晚上請侯市長無論如何也點時間接見我們。”

侯衛東就把晏春平了進來,道:“你把今天晚上的飯局取消了,改在明天,今天晚上同蔣廠長吃飯。”

蔣希東道:“晚上,訂在沙州大酒店。”

“別安排在酒店,吃膩了,就在廠里伙食團,我覺得那里的味道不錯。”

“安排簡單了,是對侯市長的不尊重。”

侯衛東不想與蔣希東啰唆,道:“對我最大的尊重是讓絹紡廠紅紅火火。”

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蔣希東不能堅持了,道:“那晚上我到市政府來接您。”

“蔣廠長與我接的時間短,不太了解我,我這人實在,不搞花架子,到了鐘點,我直接過去。”

約了飯局,蔣希東這才坐得端正,將2001年廠里的總結送到了侯衛東桌前,道:“侯市長,這是廠里的總結以及今年的工作要點,您先審閱。”侯衛東早就讓江津送來了財務報表,這兩天,他只要手里無事,就將這份報表拿出來細讀。他對這些經過加工的材料不興趣,接過材料,隨手翻了翻,道:“先放在我這里,等我認真看完,再提意見。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