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歌饒有興致的和唐珍珍說著:“貨一定要多元化,這樣走過路過的人一蹲下來,買扣子時,說不定就順手買一個別的什麼,你說是吧?”
唐珍珍眼睛亮亮的看著李如歌,點頭回道:“我也想過這事,可我不知道那些東西都去哪進貨,還有就是,我的本錢也沒有那麼多。”
“這不是個問題,你等我消息,我幫你打聽打聽,看看在哪里拿貨。”
至于錢的問題,都是些小商品,能有多大的本錢,實在不行,到是不介意借給唐珍珍一點錢。
扶持回城知青再就業,這是大事,他們家老爹現在管的就是這事,娘也一直在盡可能的幫助那些知青。
因為分管的工作不同,之前李如歌還真沒覺得這是自己該管的事。
不過當看見坐在橋上,因為風吹,明顯和實際年紀不符的唐珍珍,心里還是被了。
那就從幫助唐珍珍開始吧,或許可以建議老爹,搞一個知青再就業批發市場?
唐珍珍一聽李如歌要幫自己打聽這事,激壞了,忙抓起一把扣子,就要往手里塞:“這是最好賣的,你們家肯定用得著,送給你了。”
“不用不用,我們家暫時沒人做裳,這樣,等我們家用得著的時候,我再來你這里拿哈。”李如歌推辭道。
明知道李如歌說的只是一句客氣話,唐珍珍還是笑著點點頭,說了聲:“好。”
想想自己那些冷漠的家人,唐珍珍說完這話,又低下頭去,說了一句:“李如歌,我真沒想到,你還愿意搭理我。”
“呵呵,瞧你這話說的,咱們好歹還在一起干過活,一個村住過,如今能在京都見,這是多大的緣份,我咋可能不搭理你。”
唐珍珍抬起頭,看著穿了一呢子料的干部服,渾上下都著干練的李如歌,真心是自卑的。
曾經們幾個知青,還很不服氣,覺得李如歌就是運氣好,又攤上個好爹,不然肯定不如們。
現在唐珍珍可不敢這樣想了,誰會一直運氣好,只有那些有本事的人,才會一直運氣好。
“李如歌,我現在就佩服你,真的,因為你并不是靠嫁人才有今天的。”
那些不愿意承認李如歌比自己強的知青,現在又有了新說法,說李如歌能來京都,都是因為能嫁給周朝,否則頂多就是在縣里蹦跶,咋可能調來京都。
聽見這話時,唐珍珍都已經懶得和們爭辯了,一個個才來幾年,就只是聽說這個村有個李如歌,就敢下這樣的定論。
要是讓們見識一下李如歌的本事有多大,們就知道和人家比,自己有多蠢了。
李如歌起都要走了,聽見唐珍珍這話,轉頭看著蹲在地上的人,笑了,也回了一句:“實際我也佩服你的,信我的,你的未來不會太差。”
“謝謝,借你吉言。”唐珍珍也笑了。
能勇敢從家里走出來,還敢蹲在這里擺地攤,又趕上了這樣的好時候,唐珍珍的未來,肯定錯不了。
最起碼在事業這方面,肯定是錯不了。
唐珍珍至今還沒嫁人的原因,李如歌上次回去,還真聽說了一些。
據說這姑娘還差點嫁給劉解放,當時兩個人都要談婚論嫁了,后來劉家提出來,要把劉紅霞留下來的那個兒子,過繼給他們。
據說這還是劉解放的意思,他擔心自己結了婚,外甥會被排,就想出了這麼個主意。
這種事唐珍珍肯定不干啊,誰愿意一進門就當娘,而且那孩子他親媽又不是死了,到時從監獄里回來,他們肯定是白養那孩子。
所以在外甥和唐珍珍兩個人之間,劉解放最后還是選擇了他親外甥。
估這件事,對一向傲慢的唐珍珍,也是個不小的打擊。
而且經過這樣一鬧騰,那些男知青也沒人愿意娶唐珍珍了,誰愿意娶一個和人都談婚論嫁的姑娘?
而且那人還是劉解放。
在那些男知青眼里,劉解放在會掙錢,也只是個泥子,他們咋可能要泥子都不愿意娶的人。
這樣說,唐珍珍的婚姻,說來還是被劉解放給耽擱了。
要不李如歌咋說佩服唐珍珍,被人嘲笑排那麼多年,這人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還起來了。
別管你們大家咋嘲笑,也別管唐珍珍用了啥手段,你看人家是不回城了吧?
而且在沒有工作的況下,人還能抓住好政策,沒本錢就從賣紐扣開始,這樣的人不發家,誰發家?
李如歌敢說能幫唐珍珍打聽,那是心里有底,這種事,問馮元恩就行。
他們家小如意現在被三個孩子給拴柱了,家里掙錢的事,就全都給馮元恩了。
這人天生長了一副商人頭腦,現在也是如魚得水,聽那意思,都在打探啥時候能讓個人買車的事了。
李如歌是吃飯的時候,和馮元恩打聽這事的。
老娘過生日,今天家里大團圓,不但所有的孩子都回來了,連同親家一家,還有李舒靜一家也來了。
李如歌這話說完,還沒等馮元恩給出答復,小北那邊忙舉起了手,喊道:“二姐二姐,這事我知道,你問就行。”
自家人吃飯,坐了滿滿三大桌人,孫琴同志和李富斌同志年年過生日,都不用吃啥,就能樂的又多活十年。
李如歌向和孩子們在一桌的人,笑著問道:“你咋知道這事的?”
“我們那的姑娘們,現在特別流行往腦袋上別發卡,或是戴個頭花啥的,我雖然不喜歡像們那樣,但我可以掙們的錢啊。”
小北得意的說著:“我第一次,讓三姐夫給我整了十個發卡,哈哈,你們猜怎麼著?居然被大家給搶了,就好似那玩意不要錢似的。”
李富斌同志和孫琴同志教育出來的孩子,哪有不會掙錢的。
即使他們家這樣的條件,可以說從未差過孩子們的零花錢,但他們家的孩子,就沒有不會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