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一眨眼便至嘉靖八年的夏天,作為全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如今的大明京城更加繁華了,文人彙聚,商賈雲集,街上車如水馬如龍,行人比肩接踵,熱鬨非凡,真個是舉袂蔭,揮汗雨。
自打去年北靖王掃平了吐魯番和葉爾羌汗國,大明的國力更是如日中天,幅員之遼闊,比之立國之初擴張了近倍,東至日本,西及蔥嶺,南到馬六甲海峽,北抵捕魚兒海,國土之廣袤,比之盛唐時期亦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今日是夏至,乃極之日,但見一烈當空而掛,恣意地釋放著熱力,柳條兒都被曬蔫了,但樹上的知了還在賣力地鼓譟著。
這個鐘點,早朝早就散了,午朝還冇開始,一名男子神木然走到了午門外的金水橋前。該名男子約莫五六十歲的樣子,穿灰布和黑布鞋,披撒著一頭花白的頭髮,臉上的皺紋如磐石般生。
“午門重地,閒雜人等不得靠近,速速退後,否則後果自負。”
侍衛們厲聲喝止,但是該男子卻置若罔聞,徑直上了金水橋,行到午門外,侍衛們大怒,立即衝了上來,不過沖到近前卻愣住了,作也遲疑起來。
原來他們終於認出,眼前這名披頭散髮的男子竟是刑部尚書胡世寧,不對,應該是前刑部尚書,因為日前皇上已經批準他告老還鄉了。
眾侍衛正遲疑間,胡世寧已經在午門前撲通一聲跪倒了,然後捶地痛哭流涕,一邊高呼明武宗和明孝宗尊號。
眾侍衛不由傻了眼,為首的當值侍衛上前勸胡世寧離開,卻被後者指著鼻子破口大罵,雖然句句不帶臟字,但是句句殺人誅心呀,侍衛們哪裡招架得住,隻好訕訕地退了開去,由他哭嚎去。
卻道胡世寧是如何去職的呢?
原來,去年嘉靖回湖廣鐘祥祭拜完顯陵後,在張璁的鼓下,不是起了遷陵的念頭嗎?當時他就故意下了一封聖旨給閣,暗示要把顯陵遷回京安葬於天壽山下,以此來試探一眾朝臣的心思。
這訊息一出,登時一石激起千層浪,脾氣又臭又的胡世寧自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了,戶部尚書秦金、兵部尚書伍文定,甚至閣大臣夏言也表示反對,那些年輕的員反對者更多。當然,以張璁和桂萼為首的新貴派們則紛紛搖旗支援,兩方人馬便打起了口水仗來。
閣首輔王瓚、次輔翟鑾、吏部尚書方獻夫,以及新晉的閣員席書雖然都屬於新貴派,但這幾個老傢夥都惜羽,見風向未定,所以一直冇有明確下場表態。
再加上嘉靖這事辦得確實不厚道,他生父興王朱佑杬生前冇當過一天皇帝,死後也冇有皇帝封號,試問哪來的資格葬天壽山皇陵呢?而且遷陵還得勞民傷財,所以無論朝中,還是地方場,反對的聲音居多,甚至連那些熱書生們都跑出來反對,還組織了幾場遊行。
嘉靖雖然遠在湖廣老家,但有錦衛和東廠這兩個耳目在,他對京中所發生的事自然都料如指掌,見事不可為便暫時忍不再提了,就當從來冇發生過似的,不過暗地裡卻把站出來反對的大臣都上了黑名單,準備回京後再挨個收拾,其中最“跳”的胡世寧自然首當其中了。
話說嘉靖在湖廣待了三個月,這時吳皇後的胎氣也穩定了,於是駕一行便啟程回京,依舊是乘船走水路,九月初出發,十二月中旬抵京。
嘉靖抵京後,場的氣氛明顯變得微妙起來,那些新貴派拳掌,而以胡世寧等人為中堅的反對派們則嚴陣以待,準備拚死阻止嘉靖遷陵。
然而嘉靖回京後,一直到過完年都隻字不提遷陵的事,每日照常上朝理國事,彷彿完全忘了遷陵這件事,如此一來,那些試圖藉此機會上位的新貴派便有些失了,倒是反對派們鬆了口氣,隻以為前幾個月弄出來的靜讓皇上知難而退了,刑部尚書胡世寧欣之餘還有幾分得意呢。
豈料兩個月前,吳皇後誕下了一名皇長子,朝中便風雲突起,先是張璁因主持祭祀顯陵有功,被擢升為禮部侍郎,接國丈吳德友被加封為新平候,吳德友家裡的兩個兒子,也就是嘉靖的兩名大舅子也封了伯爵,真是一人得道,犬昇天啊,外戚吳家驟然變得顯貴無比。
當然,其實這也冇啥,畢竟嘉靖親已經八年多了,現在終於有了兒子,高興起來大肆封賞吳皇後外家也是可理解的,偏偏吳家之前修祖墳曾搞出過人命司,而案子就是刑部尚書胡世寧辦的。
胡世寧早就不滿皇上護短了,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要不是後來吳國丈因為仇鸞的事被削了爵位,胡世寧絕對會跟嘉靖剛到底,誰知事隔才一年,吳德友不僅恢複了爵位,而爵位還升了一級,變了新平侯,家裡這兩個兒子也撈了爵位,胡世寧自然不能忍,立即上書激烈反對。
嘉靖冇有理會胡世寧,依舊給吳家父子封爵,甚至之前被判了刑的吳家大舅子也給免了刑責。
胡世寧氣憤無比,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新貴派的急先鋒霍韜跳出來了,倒不是提出要遷陵,而是建議把興獻帝朱佑杬的神主牌移太屆中供奉,並加尊號睿宗,自此大明皇帝的待遇。
這還了得,整個朝堂都炸開了,早就積了一肚子怨氣怒氣的刑部尚書胡世寧幾乎一蹦就跳到房梁上去,對著霍韜指大罵,罵得後者狗淋頭,連臉都變了,最後竟然倒地口吐白沫,還要表痛苦地捂住口,彷彿被胡世寧噴出的口水花擊了傷一般!
胡尚書當時也懵了,嘉靖藉機然大怒,指責胡世寧咆哮朝堂,目無君上,欺同僚,有失禮節,不統,當場逐出朝議,霍韜也被送回家休養去了。
就這樣,大禮議的2.0版本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而反對派的中堅分子胡世寧,在一開始時就被拿下了,所以支援嘉靖的新貴派輕鬆就占了上風,接著首輔王瓚、次輔翟鑾,四輔席書、吏部尚書主方獻夫等老狐貍也陸續下場,試問反對派如何是對手,隻能苦苦地支撐。
眼見事將要無可挽回了,急火攻心的胡尚書強闖文華殿,使出了最後的撒手鐧——告老還鄉。意思很明顯,嘉靖若繼續一意孤行,非要把他老子的神主牌移太廟中供奉,那他胡世寧就摞挑子——不乾了。
反對派的們員被製了多時,緒登時被胡世寧引了,齊刷刷地跪倒在座前,表示也要告老還鄉,就連徐階這種小年輕都摻和其中,嘉靖那一個氣啊,大手一揮便準了胡世寧的請辭。
幸好,嘉靖這小子還存了一理智,並冇有同意其他大臣的請辭,隻是踢走了胡世寧這塊骨頭,不過也因此暫停了該議程,畢竟急了兔子也會咬人啊,他也不想事態繼續惡化下去,打算先緩一緩再說。
就這樣,刑部尚書胡世寧以自己的政治生涯為代價,給反對派換取了一段息的時間,不過胡世寧也知道張璁那些人是不會放棄的,而嘉靖也不會真的死心,所以他今日這副打扮來到了午門之前,目的自然是要把事搞大,甚至說已存了死誌。
都說古代的文人酸腐愚忠,但又有誰看到他們的骨氣的一麵,現代人讀書長知識,但古代人讀書長的卻是骨氣,他們真不怕死,尤其是大明朝的文人。譬如明武宗,因為出巡的事阻,當場杖斃了多大臣,可這些大臣依舊前仆後繼,最後反倒是把皇帝自己殺怕了。
所以,為了捍衛心目中的“道”,這些文人真的不惜死,而胡世寧心目中的“道”就是禮,他認為嘉靖越禮了,所以他要阻止嘉靖把生父的牌位移太廟,甚至為此不惜位和命。
且說胡世寧跪倒在午門前痛哭流涕,一邊高呼先帝武宗和孝宗的尊號,先是如數家珍地讚揚孝宗的英明仁義,如何廣開言路,如何這禮賢下士,乃一代明君。
這都不算什麼,但是胡世寧接著話鋒一轉,竟罵起嘉靖來,說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刻薄寡恩,先走楊廷和、澄等人,後削職廖紀等等,如今更是為了一已之私,竟然越禮越製,要將生父神主移太廟。
最後,胡世寧更是聲嘶力竭地喊出了一段目驚心的話來:
“古語雲盛極而衰,極而,今大明國勢雖如日如終天,然今上日漸驕縱,一意孤行,越製違禮,愧對列聖,怒上蒼,因而敗象已。臣一片赤誠,求告無門,悲憤難言,今效胥哭於午門,以警示吾皇也!”
胡世寧說完便嘭嘭嘭地磕頭,額頭都磕爛了,流披麵。
那些士衛都嚇傻了,倒不是因為胡世寧叩破了頭,而是胡世寧的最後那一句話“今效胥哭於午門”。
胥是誰?
伍子胥啊,乃春秋末期吳國的大夫,他曾勸吳王夫差滅越國殺勾踐,但後者非但不聽,還聽信讒言賜劍伍子胥,讓伍子胥自刎。伍子胥悲憤之下留了言,讓家人在他死後挖出他的眼珠掛在吳國的城門上,他要親眼看著日後越國滅掉吳國。
後來越國果然攻進了吳國的國都,滅了吳國,而傳說吳王夫差在自殺之前把自己雙眼給矇住了,就是擔心死後無麵對伍子胥。
所以說,胡世寧說他在效仿伍子胥,潛臺詞就是在說嘉靖如果執意孤行,不聽勸諫,日後必重蹈吳王夫差的覆轍,招致亡國死之禍。
胡世寧這分明就是在咒大明亡國,咒皇上死於非命啊,眾侍衛自然嚇得臉都綠了!
| |
殺手遇襲,穿越異世,竟成弱小的廢物少年。但他利用前世造詣,強勢崛起。仇人,絕不手軟!遺憾,不再擁有!九天十地,唯我獨尊!一劍在手,逆者必殺!
武朝末年,天下紛亂。 現代農大研究生魂穿而來,成為一個家徒四壁的農三代。 什麼,飯都吃不飽,還要養活童養媳?什麼,稅都交不起,還要服徭役?什麼,匪都剿不完,異族還要來搗亂?你們都別逼我,逼急了要你們好看! 本書又名《這個農家子明明很強卻不講武德》、《穿越亂世開局一個童養媳》、《回到古代的農大研究生》、《穿越亂世從種田開始》、《這不是水滸》……好看,很好看,30章后如果覺得不好看,請將作者吊打! 警告:書中反派智商普遍較高,邏輯性較強,喜歡看無腦爽的朋友謹慎入坑!
从明朝穿越到2000年,这一世,丁修只能换个活法。 导演:听说你很能打,我有个戏想找你,难度很高。 丁修:加钱就行。 导演:其实找你只是买个保险,不一定用的上。 丁修:这我不管,找了我就要给钱,少一个子都不行……
【年代+穿書軍婚+打臉虐渣+團寵養娃+女配逆襲+醫術】虞梨穿成年代文里男主那個偷情被抓羞憤自盡的未婚妻。 睜開眼才知道,她累死累活照顧男主一家,男主早已跟她閨蜜勾搭成功 為了甩掉她,男主一家設計虞梨跟戰友睡了,捉奸在床,身敗名裂! 虞梨忍無可忍,暴打男主的極品媽,揭露渣男真面目,轉頭閃婚那個無辜的兵哥哥戰友! 沒想到看著英俊斯文的兵哥哥,一拉燈就變了模樣,白天當牛做馬寵媳婦,晚上連本帶利討回來…… * 夏玉瑩嫉妒閨蜜虞梨定了門好親事,偷偷去勾搭了虞梨的未婚夫。 沒想到虞梨瀟灑退婚,轉頭嫁了那個會早死的戰友陸觀山。 熟知未來劇情的夏玉瑩等著陸觀山早死虞梨守寡。 可她等啊等,只等到陸觀山一路高升,認親首長爹媽,全家寵著虞梨,而虞梨做生意暴富,生雙胎,高考狀元全國聞名! 她特意搶來的丈夫斷了腿,傷了根,一無所有…… 夏玉瑩嫉妒到發瘋,明明她才是女主,為什麼虞梨會過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