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重生八零:媳婦有點辣 009:新婚偵探夫婦(3更)

《重生八零:媳婦有點辣》 009:新婚偵探夫婦(3更)

馬振興沒想到的是,他和敵早就存在若有似無的牽連。

29年前,他敵湯宏恩的妹妹在天安門大閱兵時走丟了,湯家報案后,負責此案的正是馬振興的姨父陳公安。

5年前,想要重新調查此案的人自然是湯宏恩。

當然,那時陳公安還沒有老年癡獃,湯宏恩是可以和陳公安直接流的,沒機會和馬振興所長打道……要不,馬振興五年前就該認識湯宏恩了。

這一刻,馬振興心中也天人戰了一會兒。

想到自己在兩個月前經人介紹,上了合心意的相親對象,過去的事就該放下,他還是遵從了本心:

「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別客氣,這畢竟是我姨父曾經的案子。」

「馬叔叔,謝謝您,可能還真需要您幫忙,我和周誠先研究研究吧。」

雙方在樓下分別。

周誠知道了這個馬所長是老丈人的敵,他吃錯藥了才去笑話老丈人,反而還是羨慕老湯的運氣,連遇到的敵都算有風度。

想想他的敵……那輛包到極致的大紅跑車,至今還停在院子裏,周誠也很是心累。

風度?

風度這兩個字,姓杜的恐怕都不認識。

跑車是送給曉蘭的,態度是做給他看的,時刻提醒著周誠,膈應著周誠。

要不說周誠的婚假特別充實呢,兩人拿著從陳公安家取到的兩本筆記,回家窩一起研究去了,湯春雷以為是兩個小年輕,這倆小年輕湊在一起很不好惹啊。

Advertisement

「媳婦兒,我看完了。」

夏曉蘭把29年前的日記遞給他,「那咱倆換。」

兩本都看完了,周誠重新拿了紙筆出來:

「我們把現在的已經知道的線索整合下。」

陳公安整理過資料,那是陳公安的思維,夏曉蘭和周誠自己梳理了一遍。

「湯叔的妹妹湯友茹,1952年9月出生的,弄丟那年正好7歲,上沒有什麼顯眼的胎記。」

「1959年的大閱兵是上午十點準時開始的,但在10點之前,大閱兵方隊會經過的地方,就滿了圍觀群眾。」

「而湯叔的兄嫂,是在下午3點左右才報案。」

這個報案時間,讓周誠停下了筆。

「報案太晚了!」

報案是不太利索。

周誠和夏曉蘭恰好都參加過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夏曉蘭是高校禮儀方隊,周誠則是檢閱的部隊。上午開始,中午結束,才是正常的時間流程。

陳公安的筆記里保留著湯宏恩兄嫂當時的筆錄,他們說大閱兵剛開始一會兒,小妹湯友茹就不見了!

3點,大閱兵都結束了,慶典也早結束了。

中間有好幾個小時,都在做無用功。

周誠和夏曉蘭的疑慮,陳公安當年也有過,湯宏恩兄嫂的說辭是他們急昏了頭,只顧著在人群中找湯友茹,本沒想到報案的事。群眾的呼聲太大,他們在人群中去,一直到中午都一無所獲。

等大閱兵結束后,兩人在天安門廣場急得掉眼淚,在好心群眾的提醒下,才想來可以求助公安——人在驚慌下,的確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所有失蹤案的前幾小時,都是黃金破案時間,錯過這個時間再想把孩子找回來很不容易。

別說在1959年沒有監控存在,就是到2017年,到都是監控,也存在盲區。

要是壞人拐走了孩子,幾小時都跑出京城了,哪裏還找得到?

沒錯,周誠和夏曉蘭都把所謂的走失,定惡意拐帶。

被人群散的,一時找不到孩子,好心人後來也會把孩子送去派出所。

陳公安不僅留意自己的轄區,還留意京城同一時間所有的轄區,從1959年國慶到1960年秋天,湯家人自己都放棄了希,陳公安還惦記著這案子,利用工作的閑暇時間,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點輻四周區域,排走訪了很多地方,看看有沒有符合湯友茹特徵的小孩。

誰家原來沒孩子的,忽然冒出個寄居的親戚,忽然冒出來個兒等等,陳公安都要親自問一問。

湯友茹走失時7歲,湯家人都說聰明伶俐,陳公安認為對方肯定能記住家人。

可惜,幾個月的追查,一無所獲。

陳公安不得不得出一個猜測,不管是誰在大閱兵時帶走了湯友茹,一定是將帶離了京城。

離市區,陳公安自然找不到。

還有個可能,陳公安的筆記本里打了個大大的「?」,是湯友茹可能遇害了……

夏曉蘭心沉重,不由往周誠邊靠了靠。

周誠肩頭,「很難?」

「替湯叔難。」

老湯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湯春雷都知道利用湯友茹走丟一事當跳板,自然是因為湯宏恩曾經很疼湯友茹,兄妹倆特別好。

湯友茹是湯家的老來,湯家不算富裕,卻也對湯友茹很寵

湯友茹走失后尋找不獲,湯宏恩的母親不了打擊去世,從此湯宏恩就跟著兄嫂過活……後來兄嫂告發他,他下放牛棚后,季雅又提出離婚,帶走了兒子季江源,老湯孤零零過了許多年。

所以當時能到老湯那種孑然一的暮氣。

邀請老湯到鄉下過年,老湯一口答應。

不僅是為了追求媽,是老湯自己在家庭……

周誠攬住肩膀,「先別灰心喪氣,我們這才先開始呢,不要去想遇害的最壞結果,要假設湯小姑還活著,這29年來,湯叔找不到有沒有嘗試過尋找家人呢?」

如果是兩三歲被拐走,多半是不記得家人。

湯友茹走失那年已經7歲,這年紀應該能記事了,起碼能記住一部分。

夏曉蘭打起神順著周誠的想法分析:

「尋親是人的本能,就算被拐到了很遠的地方,小時候沒辦法做主,現在湯小姑的年紀都為人妻為人母了,應該有了一定的自主權,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尋親,還是自己不願意找?」

特別窮,特別偏僻的地方,還尋什麼親啊,為了填飽肚子就耗盡了全力氣,活著不容易!

現在雖然是1988年了,國家去年都發行了第四版華幣,華幣的最大面值從十元大團結,到50元、100元大面值紙幣出現,說明市場上的貨幣流通有這個需求……經濟環境在變好啊,但窮的地方仍然不

「如果是自己主觀不願意尋親,那原因就有意思了。」

夏曉蘭嘀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