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222章 舅舅來了(二合一章節)

《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222章 舅舅來了(二合一章節)

李衛東的新房已經建好了,二進的四合院,寬敞而大氣。

爲了配合這四合院,李衛東專門去淘了一些紅木傢俱。這東西青河基本買不到,得託人去南方的大城市買。

一套紫檀木的餐桌椅,就花了李衛東一萬五千塊錢,比一套房子還貴,不過紫檀木的傢俱是老件,放在後世的話,屬於有錢都很難淘到的珍品。

另外幾套木製的太師椅,也是紫檀木的,雕工比較好的,一張椅子就是大幾千塊錢。

這在當時而言,絕對是奢侈品。

李衛東對於紅木傢俱,還是略懂一些的,畢竟上輩子也是有錢人,這有錢人的家裡總不了一些紅木傢俱。

李衛東上輩子花大幾十萬買的紅木傢俱,品質還真比不上李衛東現在淘的這些。放在後世的話,這些紫檀木傢俱,早就被有錢人搜刮到自己家裡的,市面上本找不到。

其實紅木傢俱坐著並不舒服,邦邦的硌得慌,肯定不如布藝沙發隨便來一個葛優躺舒服。不過考慮到住的是四合院,自然得配點紅木傢俱應景。

除了傢俱以外,各種家用電也都配齊。

18寸彩電已經不能滿足李衛東的需求了,必須上21寸的。

當時長虹14寸的彩電,價格已經降到了三百多塊錢,而21寸彩電,最便宜的型號是兩千塊錢起步。

的洗機,國只有小天鵝能生產,一臺也要兩千塊錢。

還有當時非常罕見的空調,一臺接近四千塊錢,李衛東給每個臥室還有客廳都裝上了一臺。

最爲驚豔的還是一套進口的音響設備,李衛東還專門配備了黑膠唱片機和CD播放機。

八十年代末,CD機的技並不完善,所以普及程度並不高,但即便是在發達國家,CD機也只是發燒友纔會去購買的東西。就音質而言,那時候的CD機還真不如黑膠唱片機。

Advertisement

後來索尼在CD播放技上取得了突破,CD機才取代了黑膠唱片。在此之前,黑膠唱片還是主流的音樂播放介質。

八十年代大牌歌星發佈專輯,也會同時出三種介質的唱片,分別是LP黑膠唱片、MC磁帶和CD激唱片。

李衛東這種年輕人,聽流行歌曲,肯定是要用CD播放機的,而黑膠唱片機,則是專門爲李登科老爺子準備的。

李登科老爺子聽京劇。那個時代的京劇可沒有CD唱片,只能聽黑膠唱片。

爲了出行方便,李衛東又出錢,將新房附近的道路也都化了一下,算是給那個城市自建房區的居民們一點福利。

這路變得好走了,附近的居民自然都對李衛東口稱讚,多了這化路面,周圍的房價也漲了五百塊。

不是一平方漲五百塊,是總價漲五百塊。

電線、自來水全都接上,爲了取暖,李衛東還專門在每個房間裡安了土暖氣。由於房屋面積比較大,普通的家用採暖爐帶不這麼多土暖氣,李衛東還專門買了臺小鍋爐,類似於後世大型饅頭店的那種,作爲冬日取暖使用。

然而李登科老爺子卻不願意搬進新房,對於李登科而言,新房是完全陌生的環境,哪有在運輸公司家屬院,都是一起工作了半輩子的老工友。

母親周雲秀雖然口口聲聲說,要撇下老爺子自己去住,然而真到了新房建好了,卻沒有了靜。

老兩口一起大半輩子,誰也離不開誰。

這讓李衛東很無奈,他一個人去住個二進的大四合院,就算有灰頭土臉作陪,也太空曠了,晚上自己睡覺都害怕。

於是這新房子只能暫時的空了下來。

……

周雲秀端著一盤切好的西瓜,衝著屋裡喊道:“衛民,出來吃西瓜了!”

吃貨李衛民迅速的衝出房門,拿起兩塊西瓜,就往門外跑。

“媽,我出去一趟!”李衛民說話的同時,人已經到了門外。

“衛民怎麼又跑出去了。”李衛東說著拿起了一塊西瓜,嚐了一口,還甜。

“估計又去家屬院門口打檯球去了。”周雲秀開口說道。

李衛東吐了幾顆瓜子,接著說滴:“媽,這天也越來越熱了,你跟我爸還是搬去新房子那麼便吧,那裡有院子,通風好,比這裡涼快,而且我還裝了空調!”

“你爸不願意搬,搬了的話,他就找不到人下象棋了。”周雲秀還是把責任推給了李登科。

“這大夏天了,外面三十多度,這幫下棋的老頭還真有癮,象棋攤前一呆就是一天!”

李衛東撇了撇,隨後接著說道;“我本來想在這邊也按上一臺空調的,到時候家裡也能涼快一些。不過去找電工問了一下,咱們這家屬樓的電部帶不空調,要是這樓上安一臺空調的話,整棟樓的保險都得燒!”

“要啥空調啊,電風扇也一樣,涼快的!前兩年的時候連電風扇都沒有,靠著一個扇,不是一樣過日子麼!”周雲秀開口說。

就在此時,敲門聲響起,李衛東立刻站起來開門。

門外是兩個男子,一個三十多歲,一個二十多歲,看打扮應該是制裡的人。

“你好,我們是市港臺辦的。我洪春來。”爲首那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自我介紹道。

“洪主任,你好,我是李衛東,你們找我有什麼事?”李衛東說著做了個請進的手勢。

制裡的人,甭管有沒有,也甭管小,第一次見面一聲“主任”,總是沒錯的。

李衛東琢磨著,港臺辦的人找上門來,十有八九是爲了東南公司的事,於是便打算將兩人請進了門。

“來客人了!快屋裡坐,我再去切塊西瓜!”周雲秀說著又要去切西瓜。

洪春來卻沒有進門,而是站在門口開口問道:“請問這裡是周雲秀同志的家麼?

“你們找我媽?”李衛東微微一愣,隨後立刻想到了這兩人來意。

“怎麼把這件事給忘了啊!”想到這裡,李衛東說道:“洪主任,周雲秀就是我媽,你們沒找錯地方,請進吧!”

招呼二人坐下,李衛東拿起茶杯,開口說道:“我去給二位倒杯茶。”

“同志,不用麻煩了,我們就是來找周雲秀同志,瞭解一點事。”洪春來開口說道。

“媽,這位港臺辦的同志是來找你的。”李衛東把母親周雲秀了過來。

周雲秀顯得有些張,滿是侷促的走了過來。

“你就是周雲秀同志吧?”洪春來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你別張,我們就是有幾個問題,想要了解一下。”

“媽,這兩位同志有問題要了解,咱們得支持人家工作嘛,來坐下慢慢說。”李衛東將周雲秀按在沙發上,同時小聲說道:“別怕,有我呢,沒什麼大事!”

有兒子在旁,周雲秀稍微安定了一些。

洪春來則開口問道:“周雲秀同志,你的名字裡,雲是雲彩的雲,秀是秀麗的秀,一直沒有改過名字吧?”

“沒有,我一直這個名字。”周雲秀開口說道。

“你的祖籍,應該不是青河吧?”洪春來接著問。

“我的祖籍是東島。運輸公司立那年,跟著他爸來的青河。”周雲秀開口答道。

“解放以前,你家裡是在東島開染廠的吧?”洪春來又問道。

“這個……我都是嫁出去的人了,頂多算是個富農,不是資本家。”周雲秀趕解釋道。

“周雲秀同志,你不要張,我們不是來調查家庭分的。”洪春來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你的父親什麼名字?”

“周漢琦,在解放前就已經失散了。”周雲秀開口答道。

“你還有個弟弟吧?什麼名字?”洪春來開口問道。

周雲秀點了點頭:“我有個弟弟,周雲升,也是在解放前就失散了。”

“那就對了。”洪春來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周雲秀同志,我先要通知你,我們現在有你弟弟周雲升的消息!”

“他們還活著!”周雲秀一臉驚異的問。

“你父親周漢琦老先生,七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你弟弟周雲升先生,現在是對岸一所大學的教授。”洪春來開口說道。

“原來他們去了對岸!”周雲秀有些茫然的點了點頭。

其實在幾十年前,周雲秀就猜到會是這個樣子,只不過當年遇到這種況,也沒有辦法證實,只能把家人當做是生死未卜。

只聽洪春來接著介紹道:“自從去年開始,政策已經放開,陸陸續續的有對岸的同胞回鄉探親,幫助兩岸親人團聚,也是我們的重要工作。

前不久,我們接到了上級的信息,是一個周雲升的先生,尋找他的姐姐。我們對比了一下週雲升提供的信息,然後找到了你。現在看來,我們找對了地方。”

“同志,你能聯繫到雲升對麼?我能給他帶封信麼?”周雲秀急切的問。

洪春來微微一笑:“周雲秀同志,你不要著急,我們也聯繫不到周雲升先生,我們只是收到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過來覈實一下!”

聽了這話,周雲秀頓時一臉的失

“沒事的,只要雲升還活著就好!”周雲秀喃喃自語的說道。

“周雲秀同志,你放心,我們會將你的況,及時向上級彙報,相關部門也會跟對岸的相關部門進行聯繫,把你的況告知對方。我們這邊雖然辦法過去,但你的弟弟周雲升先生,如果知道你現在的況,說不定會回來看你的。”洪春來開口安道。

“真的?”周雲秀心中又燃起了希

洪春來點了點頭:“如果有周雲升先生的消息,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你,若是他願意回鄉探親的話,我們也會全力配合的。”

旁邊的李衛東也開口勸道:“媽,你放心,你肯定能再見到舅舅的。”

送走了洪春來等人,周雲秀完全陷到了一種失魂落魄的狀態。

分別了四十年的親人,如今再次得知對方的消息,這種複雜的心,真的難以用語言來描述。

李衛東則一臉淡定,畢竟他上輩子已經經歷過這件事

據李衛東的記憶,舅舅周雲升很快就會來大陸探親,之後每隔三五年都會回來一次,直到後來年紀大了,坐不了飛機了,就再也沒有返回過大陸。

在改革開放前十幾年裡,有海外關係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而且也能有很大的好

比如可以通過海外的親屬,獲得了外匯券,購買進口產品;後來外匯券取消了,也可以通過海外關係,代購一些國買不到的電子產品。

若是海外關係夠切的話,還可以獲得出國的機會,哪怕是出國刷盤子,彷彿也比待在國強。畢竟那個年代的人普遍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於是乎就有了那個段子,京城人賣了自家四合院出國打工,辛苦一輩子,賺了一千萬想要回國清福,發現自己當年賣出去的四合院值一個億。

上輩子的李衛東,也是海外關係的益者。

九十年代初,李衛東從運輸公司下崗以後,找門路去日本當研修生,而在當時研修生也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當的,不僅需要一些考覈,還需要繳納上千金的保證金。

而對於那時候的中國家庭而言,弄到上千金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最終還是靠舅舅周雲升,給了李衛東湊了一筆金,李衛東纔能有繳納保證金,然後去日本當研修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