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后來想起來。
一切的偏離,始于神元年的上元節。
甜釀記得很清楚,神元年的正月初三,新皇登臨大統,宣旨大赦天下。江都百姓了國喪的衰,齊齊換上鮮亮裳唱賀新天子,整個年節里,江都城熱鬧非凡,蕭鼓竹不絕于耳,上元節三日燈會,更是寶馬雕車香滿路,火樹銀花不夜天。
祖母施老夫人年歲大了,日在院子里念佛,老人家清凈慣了,連上元節這樣的喜慶日子也不愿出門,但許家里主仆出門看熱鬧,故而賬房先生孫秉老帶著三個小廝,藍家嬸娘偕同施家王、李兩位姨娘,家里大大小小六個孩子,還有嬤嬤婢子們,浩浩二十余人,沿著燈火通明的清水河觀燈會。
清水河匯里運河,東段就是漕運碼頭,白日里往來行船如流星,夜里船舟都靠泊歇息,這樣的喜慶日子,迎客的畫舫、喝茶的船樓、販賣八鮮的舢板、兜售果子吃食的蘭舟,靠水為生的漁船,俱是疊疊伏伏的在清水河邊,只只船頭都掛起應景的蓮燈,照的清水河流溢彩如燈河一般。
清水河畔亦住了無數人家,閣樓屋舍鱗次櫛比,客棧驛站、酒水飲食、玉金店無所不有,這是極熱鬧的時候,水岸兩側燈火煌煌,路上人海,往來多是都是走百病的婦孺,個個裝扮的花團錦簇,語笑喧闐盈盈而過,沿路的茶樓畫舫上坐著些浮浪的年子弟,往行道上的婦孺擲花扔柳,肆意調笑,眷們也不惱,或是抬頭睇眼,含笑罵一句,或是低頭,遮起羅帕匆匆而過。
孫秉老和幾個小廝在前頭執燈,婢子嬤嬤們跟隨在后,王姨娘一手拉著甜釀,一手牽著六歲的喜哥,時而指點花燈,時而觀賞煙火,興致隨著人流往前走。
前方闊地人涌,有耍雜技唱戲的喧鬧聲和喝彩聲,施家主仆一行圍觀看了半晌,連連拍手稱贊,王姨娘見吹糖人的的小販挑著糖爐在人群里穿梭來去,喝住小販,要給家里的孩子們買糖吃。
糖人吹的慢悠悠的,得了糖的孩子仍回頭去看雜耍百戲,最后兩只糖人送到甜釀和喜哥手里。
喜哥喜歡糖人甚于看把戲,喜滋滋了手中的獅子滾球,甜釀手中是個捧壽桃的老仙翁,咬牙咯嘣一聲,將老仙翁的腦袋咬進了里。
王姨娘先將喜哥的手遞到甜釀手里,手去掏荷包里的銀錢:“甜姐兒,這里哄哄的,好生牽著你弟弟。”
甜釀含著脆薄的糖片,甜心肺,抬頭了眼自己的娘親,今日裝扮的珠翠圍繞,艷異常,上孔雀綠的百繡織錦斑斕尤為鮮妍,正是王姨娘箱底的寶貝。
沉靜的點點頭,牽住了喜哥的手。
王姨娘付了糖錢,四下張了一番,含笑推著甜釀的肩膀:“你這丫頭,出門也不曉得穿的鮮亮些,走,姨娘去給你買花戴。”
母子三人離了耍戲,后頭跟了伺候的婢,在肩接踵的人群里穿行,水岸一迭兒小舟,舟中人形形,販賣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扯著嗓門招攬游人。
“黃金橙兒紅石榴,青蘋果兒香水梨,甜的咧——”
“北地鹿干、南國糟鵪鶉、風味俱佳,先嘗后買——”
“耳墜香兒,戒指手串紅,珠釵桂花油,大人小娘子瞧瞧來——”
王姨娘拉著自家兒的手,徑直朝著水岸邊去,甜釀手中的糖人已吃的,滿的糖水齁的嗓子黏黏糊糊,拉著喜哥亦步亦趨的跟著王姨娘走。
賣花的花舟來的晚,踞了個略偏僻的位置,小舟被幾棵怪柳半遮半擋,生意清淡,舟主人正是心急的空當,見有華婦人帶著小姐郎君和幾個婢子上前,殷勤的捧出一籃鮮花:“娘子看看,都是今晨剛送到碼頭的牡丹,著呢,各各樣,小姐和小郎君都能戴。”
王姨娘先左右覷了兩眼,徐徐彎腰看花,甜釀的手:“甜姐兒,姨娘給你挑個艷的。”順勢捻起一朵大紅牡丹,轉去給甜釀簪鬢。
“姨娘,這花太艷了些,不配我這裳。”甜釀擺擺手,收腳往后一躲,去推王姨娘的花,“姨娘買著自個戴吧。”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被譽為世家望族之首的魏氏聲名顯赫,嫡長子魏玠品行高潔,超塵脫俗,是人稱白璧無瑕的謫仙,也是士族培養后輩時的楷模。直到來了一位旁支所出的表姑娘,生得一副禍水模樣,時常扭著曼妙腰肢從魏玠身前路過,秋水似的眸子頻頻落在他身上。這樣明晃晃的勾引,魏…
虞錦乃靈州節度使虞家嫡女,身份尊貴,父兄疼愛,養成了個矯揉造作的嬌氣性子。 然而,家中一時生變,父兄征戰未歸生死未卜,繼母一改往日溫婉姿態,虞錦被逼上送往上京的聯姻花轎。 逃親途中,虞錦失足昏迷,清醒之後面對傳言中性情寡淡到女子都不敢輕易靠近的救命恩人南祁王,她思來想去,鼓起勇氣喊:“阿兄。” 對上那雙寒眸,虞錦屏住呼吸,言辭懇切地胡諏道:“我頭好疼,記不得別的,只記得阿兄。” 自此後,南祁王府多了個小小姐。 人在屋檐下,虞錦不得不收起往日的嬌貴做派,每日如履薄冰地單方面上演着兄妹情深。 只是演着演着,她發現沈卻好像演得比她還真。 久而久之,王府衆人驚覺,府中不像是多了個小小姐,倒像是多了個女主子。 後來,虞家父子凱旋。 虞錦聽到消息,收拾包袱欲悄聲離開。 就見候在牆側的男人淡淡道:“你想去哪兒。” 虞錦嚇得崴了腳:“噢,看、看風景……” 沈卻將人抱進屋裏,俯身握住她的腳踝欲查看傷勢,虞錦連忙拒絕。 沈卻一本正經地輕飄飄說:“躲什麼,我不是你哥哥嗎。” 虞錦:……T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