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科幻未來 諸天降臨之主 第1574章、會試

《諸天降臨之主》 第1574章、會試

等他進了考院的時候,天已經漆黑變得明亮了起來。

找到自己的小格子,方小悅進去之後,輕車路的將包裹放下,打掃衛生。

要說小格子的衛生,大概是方小悅最爲吐槽的一個點了。

不知道是不是這考院平時不允許外人進的緣故,小格子裡堆積了一層灰。

將小格子裡打掃一遍之後,方小悅方纔有時間慢慢打量考院況。

這座考院大概是他所見過的考院之最了。

八千多個小格子縱橫在考院,最後面的小格子大概是看不清楚前面的高臺。

待到上午十點左右,考生盡數進考院,考院大門關閉,外面的軍還在大門上了一張黃的封條。

從這一刻開始,之後的三天時間,考院外盡數隔絕,任何人都不得進出,除非發生火災等等之類的意外。

由於會試乃是國家大典之一,就連考院執行各種工作的都是軍。

京兆尹麾下那些衙役是萬萬不被允許進考院的。

這是爲了防止舞弊。

待到軍將水和食以及草稿紙等等品發放到位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因爲會試的題目在考院大門關閉時纔會被開封,然後由工匠進行印刷。

直到中午時分,方小悅吃了兩個麥餅後,考卷才由軍發放下來。

在接過考卷之後,他先是通看了一遍。

和自己之前瞭解到的況差不多,會試題目乃是由十道經題,七道墨義題,五首試帖詩以及一篇四書文組

此時考院高臺後面的院子裡,一羣員正坐在一起喝茶。

大家雖說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主持會試,但況都是知道的。

這三天時間,他們只需要維持好會試紀律即可,真正勞累的則是三天之後的號卷。

Advertisement

不過與省試不同的是,這裡除了主考、副考等等員之外,還有一位穿飛魚蟒袍的太監。

這位太監一臉的傲氣,毫不在乎那些文臉上出的鄙視之

“王公公,這次會試還得你我齊心協力啊。”

爲首的主考朝著那太監笑道。

爲翰林學士,又被皇帝陛下親點爲會試主考的安如意,自認爲有資格鄙視太監的。

但眼前這位太監可不是普通的太監,其乃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樸正會。

當然,這位司禮監秉筆太監作爲,也不過只是正六品罷了。

但其另外兩個份就比較震懾羣了。

其乃是當今潛龍之時的太監,只不過犯了一點小錯誤,以至於在當今登基之後,被貶到了浣院去,但皇帝陛下不忘舊,幾年後又將其提拔爲司禮監秉筆太監,外加東廠提督一職。

說到這裡,大家都應該明白了,這位王公公便是皇帝陛下的忠犬。

雖說大澤國東廠從大澤國祖皇帝陛下將其建立之初,就立下了職責:專主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

但實際上隨著一百多年歲月下來,東廠已經演變爲皇帝陛下手上用來對付文武百的大殺

但凡皇帝有不滿的員,東廠就會好似一條惡犬撲上去狠狠撕咬。

當然,王公公之所以被皇帝陛下派來坐鎮會試,實際上也是對會試的重視。

有這位王公公在這裡,主持會試的員都會變得老實一些,不至於將會試變自己招攬門生子弟的場所。

實際上,這種事,在五十年前就發生過。

當時一位翰林學士在會試時舞弊,所錄取的貢士大半都是其鄉黨,這也使得之後的殿試等於無用。

更讓無語的則是,當時的皇帝喜歡造船,造各種的大船,卻將朝廷事務丟到一邊。

這就使得那位翰林學士一步步晉升爲首輔之後,將衆多門生子弟提拔到各部要害,使得整個朝廷變了那位首輔的一言堂。

甚至於在皇帝陛下去世,新帝登基之後,那位新帝都需要看首輔眼行事,可謂是憋屈無比,乃是大澤國皇室最爲低落的一段時間。

當然,待到這位新帝逐漸長起來之後,那位首輔也老得無法理事,不得不告老還鄉。

但其下場也是相當慘烈。

其尚未抵達家鄉,就被皇帝陛下連續十道聖旨呵斥,最終不得不上吊自殺,以避免連累家族。

但即便是如此,那位皇帝陛下依然是抄了首輔的家,將其兒子、孫子盡數打天牢,以逆謀的罪名,滿門抄斬。

至於其門生子弟也是一一數落罪名,或貶落出京,或捉拿下獄。

偌大一個勢力最終煙消雲散。

而在這個過程裡,替皇帝陛下蒐羅百罪名的就是東廠!

當然,這次事件之後,歷代皇帝對會試就尤爲重視,嚴厲杜絕任何考可能出現的舞弊行爲。

每逢會試,皇帝都會派出大太監前往考院坐鎮。

由此也就爲了慣例。

只不過派出大太監的份不同,也會給主持會試的員帶來不同的力。

像王公公這樣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加東廠提督,給這些員的力無疑是最大的。

這邊員、太監在院子裡圍一圈喝茶吹牛打屁,那邊方小悅沒多會功夫就將十道經題和七道墨義題做好了。

實際上,任何一位舉人來做這些題都是很輕鬆簡單的。

之所以在會試裡還會出這樣簡單的題,主要還是爲了提升門檻,將國子監裡一些不合格的考生給剃掉。

畢竟之前就說過了,國子監裡有不捐錢上學的監生。

這些監生能夠靠錢進國子監,但朝廷卻不會允許不學無者通過會試。

這些經題、墨義題都是用來對付這不學無者。

之後的五首試帖詩,方小悅雖說已經將詩詞提升到了20級,但還是費了不功夫才搞定。

這並不奇怪,以前就說過,試帖詩就是命題吹捧朝廷或者皇帝。

一兩首還好,三首以上就足以將不人的腦髓給榨乾了。

畢竟,是按照命題來吹捧朝廷、皇帝只能算是合格,但想要從衆多考生裡穎而出,還需要吹捧的角度比較新穎!

否則的話,是很難通過考那一關的。

連續寫五首試帖詩,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當然,對於方小悅來說,是寫五首試帖詩,難度還是很低的,只不過他需要將試帖詩寫到超衆多考生的水平之上。

這樣的話,就算是20級的詩詞技能,也是需要不時間的。

等他將最後一首試帖詩寫好之後,時間已經完全漆黑,方小悅左右看了看,才發現已經有不考生上牀睡覺了。

不得不說,這些考生的心理素質還是不錯的。

而還有一些考生,這個時候已經點燃了蠟燭,眼睛通紅的趴在書桌上,努力尋思著答桉。

方小悅自然不會這樣熬夜的,他躺在牀上很快就睡了。

次日起牀之後,軍正好在發放飲水和食

方小悅雖說不太缺,但還是將葫蘆裝滿水,要了一份食

與自己攜帶的麥餅差不多,這考院裡提供的食更加簡單,乃是煮好的饅頭和兩個鹹鴨蛋。

方小悅剝開一個鹹鴨蛋,嚐了嚐,覺還算滿意,至翻砂冒紅油了,吃一口饅頭,嘗一口鹹鴨蛋,著那翻砂蛋心在口中翻滾的細膩,別有一番風味。

這第二天,方小悅主要是將四書文寫了出來。

四書文的題目相對於省試變得刁鑽了很多。

乃是來自於大學與中庸不同的段落搭截而

其難度直接讓很多考生趴在書桌上苦思冥想,是破題就讓他們的頭髮抓掉了一大把。

不過這樣的四書文對於四書文達到20級的方小悅來說,真心不算什麼困難。

他只用了一個上午就將四書文草稿寫好,下午則是將之前做好的經、墨義、試帖詩盡數工整的抄寫到試卷上。

第三日清晨起來,他纔是將四書文抄寫到試卷上。

等他將試卷盡數做好,時間也就堪堪走到午時。

方小悅將試卷收好,吃了幾個麥餅,喝了水,就躺在牀上舒舒服服的睡了過去。

等他被一陣陣哭泣聲吵醒的時候,距離會試結束已經不遠了。

實際上,軍此時正在敲鑼提醒考生,距離會試結束還有一刻鐘。

那些哭泣聲正是一些尚未將試卷做完的考生髮出。

他們此時有些焦急了,眼看著試卷無法在規定時間做完,三年苦功白白浪費,自然就哭泣了起來。

還好這個時候,只要你不哭得太大聲,影響了考場其他考生,那些軍是不會驅趕你出去的。

當然,就算軍不驅趕,這些考生做不完試卷,按照規定也是直接貶落,實際上結果與被驅趕出去差不多,只不過面子上略微過得去一些罷了。

好不容易等到軍來收了考卷,方小悅心舒暢的離開了考院。

沒走幾步,就聽到張元明的聲音在前方響起:“表弟!表弟!我在這裡!”

原來,那張元明早早就來考院外等候了。

只不過回去就沒有馬車了,兩人只能步行回去。

方小悅此時結束了會試,加之考得不錯,自然心不錯,一路回去的時候,與張元明說得是歡聲笑語。

回到客棧之後,就需要耐心的等待了。

不過這個時候,上門來邀請方小悅參加文會的舉人都得到了方小悅熱的迴應。

除了與舉人們外出遊玩之外,在短短一週時間裡,方小悅就參加了兩場文會!

並且每一場文會裡,他都寫出了妙絕倫的傳世名篇!

在明月郡主舉辦的賞月文會中,方小悅寫出了李白的《靜夜思》,充分表達了自己遠離故鄉的思鄉之

而在武德侯舉辦的賞文會裡,方小悅則寫出了李白的《俠客行》,充分展示了自己豪壯志,讓祖先以軍功封侯的武德侯讚賞無比。

僅僅這兩首詩就讓方小悅在衆多文人乃至於勳貴之中名聲鵲起。

而在這些文人、勳貴里名聲鵲起之後,方小悅這個名字就隨著《靜思夜》《俠客行》迅速在民間傳播開來。

當然,最早傳播開來的還是青樓煙花之地。

畢竟文人墨客乃至於勳貴在這個時代也沒有太多的娛樂項目,沒事就會去青樓煙花之地轉一轉,喝喝小酒,聽聽小曲,在那些解語花的殷勤下吹吹牛什麼的。

甚至於有人將《俠客行》編了曲子。

總之,尚未等會試績出來,方小悅就出名了。

京城裡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做方小悅的舉人,才華橫溢,做出了千古名篇。

尤其是那首靜思夜,讓不在異鄉的人心頭嘆無比。

明日會試就要張榜了。

八位會房考已經將挑選出來的卷子盡數送往主考

而主考此時正與副考翻看試卷。

要說每次會考對各位考都是一次煎熬。

尤其是這次會試,考生竟然達到了五千人之多。

那八位會房考每人需要批卷六百多張,讓他們疲憊不堪。

主副考要好一些,只需要批改兩百張試卷。

但最終被錄取的貢士只有三十人。

這是皇帝陛下親自確定的錄取名額。

正如之前所說,這些年朝廷可稱得上是滿爲患。

雖說每三年一次的會試不能停下,但錄取名額還是可以做出調整的。

五千多考生裡只錄取30人,這就讓考們不得不更加謹慎。

尤其是這些舉人,在經、墨義這兩類題目裡,基本上都可以拿滿分。

如此一來,就只能夠依靠試帖詩和四書文來衡量高低。

主考、副考幾乎都將眼珠子給熬紅了,纔將兩百張試卷裡的一百七十張給貶落。

至於搜,是萬萬不可能的。

畢竟錄取名額本來就是,搜就沒有多價值了。

再說了,那些考生連會房考那裡都通不過,就更別想在主考這裡通過了。

“這一屆考生的質量高啊。”

確定30名貢士之後,主考略微鬆了一口氣笑道。

連連點頭。

主考等人還聚在一起,逐一觀看點評了上榜三十人的文章,之後方纔將湖名去掉,主考親自手,在王公公帶來的一匹黃絹上依次寫下了三十名貢士的名字。

給朋友: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