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璉二爺的幸福生活 第336章 不要去挑戰人性

《璉二爺的幸福生活》 第336章 不要去挑戰人性

 榮國公府的眷在賈母的庇護下戰戰兢兢的過著日子,在李紈母子離府后,薛家再也待不住了。

 榮壽堂一片寂靜,丫鬟們小心翼翼的走著路,唯恐發出一點點的聲音惹到賈母不快。

 “老太太,薛姨媽求見。”琥珀輕聲說道。

 “來做什麼?”

 “太太……不,王氏被休,大離府,應該是坐不住了。”

 “金玉良緣的傳言如何了?”

 “京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王子騰那里不能斷了聯系,等寶玉回來就把薛氏抬進來吧。”

 “娘娘剛歿,二爺又還未親,此時抬寶姑娘進府是不是不太好?”琥珀擔憂的問道。

 “我病了,快要死了!”賈母冷聲說道。

 “您的意思是沖喜,薛家能愿意嗎?”

 “除了寶玉,薛家還有別的選擇嗎?”

 “若是他們選擇低嫁呢?”

 “鴛鴦,你來說。”

 “薛家在二爺上投資了太多,他們舍不得;寶姑娘一向心高氣傲,看不上尋常人家;自寶姑娘搬大觀園后,就沒有了退路,除非一輩子不嫁人。”

 “薛家大爺還是很心疼寶姑娘,他萬一犯起渾來……”

 “薛家大爺不足為慮,他的命還在咱們手里握著呢。”

Advertisement

 “琥珀你去告訴薛姨媽,就說,王氏是王氏,讓安心在府中住下。”

 “是。”

 “老太太您喝點水。”

 “大離開的時候可曾帶了貴重品?”賈母疲憊的閉上眼睛。

 “沒有,都是一些平常的節禮。”

 “那就好,你下去吧,我想休息一會。”

 “是。”

 鴛鴦離開后賈母睜開了眼睛,的眼里一片清明,哪里還有剛剛的疲憊之

 “東府現在的況怎麼樣?”

 “一片混。”

 “可打探到蓉哥兒的下落?”

 “小蓉大爺自從離開東府后,就徹底沒了消息。”

 “族里是什麼反應?”

 “人心惶惶。”

 “你說我是不是真的錯了?”

 賈母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暗那人的話,眼神幽暗的看著帳子。

 “我現在才是你們的主人!”賈母怒道。

 “您還有什麼吩咐?”平靜無波的聲音從暗傳來。

 “看好賈蘭,不要讓他跑了。”

 “他是珠大爺的兒子!”

 “我又沒怎麼著他!”賈母激的坐了起來。

 “老太太收手吧,您難道真的要看著國公爺沒有香火供奉!”

 “是他對不起我的!”

 “是您先算計他的。”

 “你到底是誰的人?”

 “屬下不想看到您后悔,畢竟二老爺和寶二爺是您看著長大的。”

 賈母聽后沉默了下來,慢慢的躺下來,閉上了眼睛。

 一道嘆息從暗傳來,被風吹散在風中久久沒有消散。

 李紈母子果然如同賈母猜測的那般沒有回來,賈蘭回了祖籍,他要參加今年的院試。李紈為了給賈蘭祈福,竟然直接住進了庵堂。看著偌大的榮國公府,賈母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當得到賈元春只停靈三天就要葬的時候,心中一陣的恍惚,沒想到隆帝竟一點舊也不念。

 “好歹停滿七天啊!”賈母喃喃自語道。

 過了元宵節,賈珍判決書也下來了。褫奪爵位,流放三千里,府中下人為惡者直接斬殺了,余下的直接發賣了,只留下府門口那對石獅子。

 王夫人最終被判了死刑,照顧到賈元春面子,直接賞了三尺白綾。

 賈政因為監管不嚴有縱容之嫌直接被革了職,隆帝的旨意是永不錄用。

 賈寶玉做為王夫人的兒子,榮國公府明面上的掌權者被判監了三個月。唯一的好消息是念在老榮國公的份上,賈寶玉并沒有被奪了爵位,仍然是三等將軍。

 榮國公府外面的兵撤離了,被關了半個月的下人終于能自由活了。

 賈母收到消息后并沒有意外之,只是淡淡的看向皇宮的方向。

 對于榮國公府的懲罰,元煕兄弟倆十分的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父皇,難道就這樣輕拿輕放了嗎?”元煕問道。

 “不然呢?”盛隆帝問道。

 “寧國公府都可以奪爵,榮國公府為什麼就不行?”

 “你說呢?”盛隆帝沒好氣的回道。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榮國公府的底蘊還在。與其擔心他的臨死反撲,不如慢慢的耗下去,是不是?”

 “今兒帶腦子出門了?”隆帝笑道。

 “父皇!”

 這次雖然沒能徹底拔掉榮國公府,卻也重創了榮國公府。

 王夫人包攬訴訟,放綿羊貸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一片嘩然,尤其是以軍中為重。

 “你們從王氏一案中看到了什麼?”盛隆帝問道。

 “一個居于宅的夫人竟然可以包攬訴訟,大盛的法律形同虛設,場的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可有解決的法子?”盛隆帝問道。

 元煕抬頭看向元琮,希他能給自己一點提示。元琮裝作沒有看見,自顧的喝著手中的茶水。

 元煕抿了抿委屈的看了元琮一眼,元琮無奈的放下茶盞:“朝暾,有些事是無法逃避的。”

 “我知道,我只是有些害怕。”

 “你在怕什麼?”

 元煕看著盛隆帝說道:“天子一怒,伏尸百萬,流千里。”

 “放心,朕并不是弒殺之人。”隆帝笑道。

 元煕聽后苦笑著說道:“兒臣知道父皇仁慈,只是若真按照兒臣的想法來,朝中大臣只怕要去一半。”

 “哦,說來聽聽。”

 “廣開言路,設銅匭,并設‘匭函’。鼓勵告,以便及時了解天下事。”

 “銅匭分為四匭,分別是延恩匭(養民勸農)、招諫匭(評判朝政)、冤匭(申訴冤屈)、通玄匭(建言獻策)。任何人都可據意愿將文字投其中一匭,于是民大多被朝廷知悉。”

 “你可想過若是誣告該怎麼辦嗎?”元琮問道。

 “設立監管機構,若是誣告輕則罰銀,重則斬首。”

 “父皇開辦的茶館酒肆遍布全國,沒有必要再設銅匭。”

 “可是……”

 “沒有可是。朝廷沒有那麼多人力去篩查消息的真實,若是一個不留神就會釀大禍。朝暾,不要去挑戰人!”

 元煕的話讓元琮想起前世的十年劫難,人人活在恐慌之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