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茂林回家後,黃炎夏還沒回來。
他一進門,楊氏立刻迎了上來,“茂林,今日如何?可有人為難你?”
黃茂林放下擔子,笑道,“阿娘,我今兒順利的很。家裏可還有飯?我得不行了,先讓我吃兩口飯吧。”
為了不想讓楊氏繼續追問,黃茂林擔子還沒放下,就說肚子了。楊氏一向以慈母自居,自然不能不讓他吃飯。
楊氏本來想問賬目的事兒,聽見黃茂林要吃飯,也不好再追著問,隻得勉強笑道,“都給你留著呢,稀飯在鍋裏,菜在碗架子上,稀飯鍋旁邊還有兩塊鍋盔,你和你阿爹一人一塊。”
黃茂林把擔子放到豆腐坊裏,出來後一邊往廚房走一邊笑著對楊氏說道,“辛苦阿娘在家做飯了。”
楊氏扯了扯角,“你們爺兒兩個出去辛苦,我做個飯是應該的。”
黃茂林走到廚房門口的時候,又對楊氏說道,“阿娘去忙您自己的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會照顧自己的。”
楊氏也不再跟著他,“那你慢些吃”,說完就回正房去了。
黃茂林盛了一大碗濃稠的稀飯,拿了一塊鍋盔,夾了幾筷子菜,端著碗就坐在灶門下的小板凳上吃飯。
黃家正房是黃炎夏夫婦和淑嫻居住,東西兩邊各有一間耳房,東耳房是放糧食和黃豆的地方,西耳房空著的。東西廂房各兩間,東廂房是廚房和一間雜間,西廂房兩間屋子,黃茂林和黃茂源一人住一間。
倒座房共有四間,最東邊是門樓,往西邊來是豆腐坊,占了兩間大屋子,最後一間是庫房,裏麵存放了許多農。
庫房和西廂房之間的院牆上開了個小門,小門裏麵用一扇影壁擋著的。繞過影壁,進去後發現是一個大院子,裏麵有牛棚、豬圈、圈和柴火棚子,茅房也在這裏。
楊氏回正房後,去了兒的西屋。
黃茂源早晨起來後,把牛牽出去放了兩圈,回來吃了早飯就跑出去玩了。家裏秧栽完了,他除了放牛也沒有別的事幹。
黃茂源讀了一年的私塾後就說腦仁兒疼,死活不願意再去讀書,整日到瘋跑。淑嫻正在房裏,楊氏近來正著做針線。
見楊氏進來了,淑嫻忙起,“阿娘,大哥回來了?”
楊氏看了看手裏的活計,“你忙你的,不用出去。”
淑嫻又坐下了,“二哥到哪裏去了?阿娘,大哥跟二哥這樣大時,都知道跟著阿爹濾豆漿了。”
楊氏了的頭發,“你還小呢,不用心那麽多。上午就把這兩行線走完了,然後歇一會子,別把眼睛看壞了。”
淑嫻點了點頭,“阿娘放心,我做完這個就不做了。”
說起黃茂源,楊氏也有心心。黃炎夏預備找個地方讓黃茂源去當學徒,楊氏不答應,當學徒多苦,整日挨打挨罵。但若說讓黃茂源跟著磨豆腐,楊氏又心疼,磨豆腐更苦。
兩口子爭執不下,黃茂源就一直閑著。大兒子這樣勤快,老二如今雖說隻有十歲,以後的路子也要開始預備起來了,總是這樣玩,也不是回事。楊氏心裏也發急,但一來舍不得這份家業,二來又舍不得兒子去吃苦。如今隻能這樣混著,最好永遠不用分家才好。豆腐坊讓老大管著,掙了錢是大家的。
但不管楊氏怎麽想,也不敢說出來。
黃茂林在廚房吃了一大碗稀飯和一塊鍋盔後,肚子有個七八飽了。這會子吃早飯本來就有些遲,他不敢吃多了,等會子中飯再吃吧。
他才放下碗,黃炎夏回來了。
黃茂林忙迎接了過去,“阿爹回來了,先吃飯吧,我才放碗。”說完,他立刻又拿了隻幹淨碗,把剩下的一大碗飯全部盛給他,剩的菜也倒進他碗裏,又把那塊鍋盔放在上麵,雙手端給了黃炎夏,順帶搬了張凳子,放在正房廊下。
楊氏也出來了,“當家的回來了。”
黃炎夏點點頭,嗯了一聲,洗了手後,接過碗坐在廊下就開始吃飯,一邊吃一邊問,“你今兒如何?可還順利?”
黃茂林一邊從懷裏掏出一堆銅板,一邊笑道,“今兒再順利不過的,阿爹,錢都在這裏呢。兩大板水豆腐,賣到最後幾家一家多給了一二兩,一共五十四文錢。二十斤千豆腐,一共三十文。兩樣攏共八十四文錢,都在這裏。”
黃炎夏心裏有譜,兩大板水豆腐一共八十斤出頭,差不多就是這個價錢。
他一邊吃飯一邊說道,“頭一日能賣得這樣好,果真不錯。賣到最後都是要添一些,明兒你換著方向走,如果總是一樣的路,每次賣到最後都是那幾家,旁人家得不到優惠,時間久了也不好。”
黃茂林點點頭,“我聽阿爹的。”
楊氏看了一眼放在旁邊小凳子上的一堆銅板,笑著說道,“茂林真是能幹,頭一日竟沒讓人占了便宜去。”
黃家有一件事最讓黃茂林滿意,那就是家裏的錢都是黃炎夏在掌管。黃炎夏需要知道豆腐坊的出息,故而一直親自管賬。
黃茂林的一應開銷,都是直接從黃炎夏手裏走。唯一能讓楊氏鑽空子的地方就是黃茂林的衫,黃炎夏給了錢,買什麽樣的布不還是楊氏說了算。
楊氏給黃茂林納的鞋底都比旁人薄一些,非常容易破損。黃茂林的鞋底總是破,楊氏隻笑瞇瞇說不妨事,剛開始他以為自己的腳太費鞋,還有些疚。
有一回,他回外祖郭家,走著走著鞋底磨破了。等到了郭家後,他舅媽讓他了給他補一補。明的郭舅媽一眼就發現這鞋底比正常鞋底要薄很多,不住大罵楊氏,“黑了心的賊婆娘,既然給人做了後娘,不管你心裏願意不願意,該你做的事你總得做好。若不想做後娘,當初就正經找個大小夥子去做原配嫡妻,別貪圖黃家有田地有作坊要嫁過來。黃家的豆腐坊,可是我們姑在的時候一起置辦的,如今你好都得了,平日裝個好人樣,背地裏卻這樣刻薄我們姑唯一的骨,也不怕將來穿腸爛肚而死。”
黃茂林聽見繼母玩這樣的小手段,心裏也灰了心。郭家舅父原要跟著黃茂林一起回來問黃炎夏,當時才十一歲的黃茂林攔住了外家人。他自己回去後想了很久,直接把這事兒告訴了黃炎夏。
黃炎夏心裏也有些生氣,在聽見兒子沒讓外家人來鬧之後,他心裏滿意兒子的懂事。他知道想讓後娘對繼子如同親生的一樣太難了,楊氏還願意給黃茂林做鞋,附近別的幾家在後娘手底下討生活的孩子,有的連鞋都沒得穿。
黃炎夏不想和楊氏為這個事兒吵,畢竟楊氏也給他生了一兒一,鬧出去了,一家子臉上都難看。但他要給郭家一個代,也不能讓大兒子小小年紀就對家裏寒了心,更要對得起死去的郭氏。
黃炎夏想了許久,決定把新置辦的五畝上好的水田直接寫了黃茂林的名字。郭家聽說此事後,看在黃茂林的麵子,沒有再提此事。能提前把田地寫上外甥的名字,總好過以後便宜楊氏那賤人。
楊氏當時極力反對,“當家的,茂林還小呢,寫他的名字,說出去旁人要說這孩子不孝了。”
黃炎夏直接對說,“你我不說出去,誰知道呢。再說了,遲早總是要給他們兄弟的,早點寫孩子們的名字,以後也省得再改,多跑一趟衙門,多費一道錢。”
楊氏被噎的半天沒說話,黃炎夏直接堵死了的,若外人知道了,就是你說出去的。
楊氏後來知道了鞋底的事,不敢再馬虎,用心做鞋。若是哪裏做的不到位,黃炎夏也不說,就私底下補大兒子,三十五十的,沒給黃茂林錢,過年過生也都有紅封,連郭氏以前的銀首飾和其他的貴重嫁妝,黃炎夏都給了大兒子。
黃茂林雖然年紀還小,但經曆了鞋底的事後,忽然變得非常有危機意識,黃炎夏給他的錢和東西,從來都是攢得的。黃炎夏對此很滿意,知道攢東西,以後是個會過日子的。
黃茂林單獨賣豆腐後,日日如實賬,一文不留。
黃炎夏更加滿意,第一個月底的時候塞給了他兩百文錢,讓他攢著。
黃茂林高興地接過了銅錢,放進了自己的錢匣子裏。那錢匣子裏已經攢了不錢,有三個一兩的小銀錠和幾個被鉸斷了的碎銀角子,還有一堆銅錢,總共有個五六兩。
除了錢,還有郭氏的兩銀簪子,一對銀鐲子和兩對銀耳環。
黃茂林的錢匣子藏在床邊腳踏板底下,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知道那裏有個錢匣子。匣子還上了鎖,鑰匙被他藏在門框頂上。日常他都是自己打掃,旁人也輕易進不來他的屋子。
晃了晃錢匣子,聽見裏麵清脆的響聲,黃茂林笑得瞇起了眼睛。
平遠王府一門忠烈,全部戰死沙場。家中只留下了年輕的平遠王和一堆既金貴,又難伺候的……忠(xiao)烈(zu)之(zong)后(men)。平遠王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這群祖宗能抵得過敵軍百萬雄兵……直到有一天,王府里來了位沈姑娘,平遠王出征…
姐姐與她的未婚夫暗通款曲,她堂堂嫡女被逼嫁一名庶子!前生,她逃了,落得個不聽父命,棄祖母性命不顧的不孝罵名!還被渣男賤女折磨而死。今生,她不逃!她要護好自己的親人,再把仇人打入地獄!相公雖然是個庶子,但隻要本分老實,對她好就行了!可是,嫁進去她才發現,他竟是十五年前“葬身火海”的太子!他滿腦子都是怎麼撬掉皇帝,自己坐上那把龍椅!沐青婈默默望天流淚,嫁錯郎啊!怎麼辦?自己隻想當個寒門妻,結果卻成了皇後!這帳怎麼跟他算?
【閱前指南:甜寵雙潔爽文,有智鬥權謀,伏筆細節多,多人物刻畫,女主不吃虧,不理解的地方後期都會填坑,文風輕鬆是為方便閱讀】 宣王賀鈞廷。 《獨寵皇妃》這本書中,作者寫他屠盡北狄王庭,寫他披甲造反那一日連破十二城,寫他六親不認冷酷到骨子裏的薄情,寫他一生沒有所愛,最終像個煢煢孑立的瘋子頭也不回地走入了燃著大火的皇宮。*** 薛清茵穿成了這本書裏的驕縱女配,爹不疼兄不愛,重度戀愛腦,偏偏心上人對她棄若敝履,最後被迫嫁給風流魏王,夜夜守空房,結局淒慘。 她想了想,大膽點,不如選宣王! 反正這位死得早,她美美當有錢寡婦。 薛清茵嬌氣得很,進王府沒多久,就要賀鈞廷背她, 可以是可以,拿夜夜腰疼腿軟換的!哪裏還有什麼守空房? 不對啊。 這和我在書裏讀到的不一樣!說好的宣王其人冷酷寡情不近女色呢?*** 後來,薛清茵一躍成為禦前紅人,人人追捧,她的命運已改。她卻不想當寡婦了。*** 從此…… 你為我手中劍,我為你護心甲。 我們愛彼此不屈的靈魂。*** 宣王很早便知道她說喜歡他是假的,但無妨。 她是這個荒誕又醜惡的人間中,他們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