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細說紅塵 第481章 故人歸鄉

《細說紅塵》 第481章 故人歸鄉

第481章故人歸鄉

第二年冬前,一輛馬車來到了元江縣,馬車城,車上有人掀開簾子看向外面,是一個充滿慨之的老人。

「唉,沒想到再回元江縣已經是過去這麼多年了!這變化很大,又不算很大.」

「爹,您這話說得可真夠矛盾的,對了,以前就聽您說同心樓八珍菜很有名,這會終於可以嘗嘗了!」

車上一個青年笑著這麼一句,引來父親的白眼。

「不學無,學學你大哥,考取個功名才是正經事!」

「爹,我不學無,但好歹您告老歸家的時候,是我陪您回元江縣了呀,您該誇誇我才是」

老人搖了搖頭不再多說,馬車直去元江縣衙,當年的老衙門還是那樣,甚至還有幾個認識的老同僚在,也讓老人喜出外。

而更加驚喜的事,則是請衙門同僚在同心樓喝酒吃菜時,閑聊的時候得知的。

有依然當差的元江縣老衙役提了一易書元,讓老人神一振。

「什麼?易先生在縣中?」

老衙役愣了一下,點點頭道。

「是啊,易先生早些年就回來了,一直都在西河村呢,吳大人不知道?」

「我如何知道啊,我這些年就沒什麼易先生的消息.」

易書元的面容在吳明高腦海中都已經模糊了,只是還記得當年縣衙中共事的很多事,對其書法更是念念不忘。

實際上,即便當初得知易書元回家,項屹更是微服出訪來過元江縣,但朝中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次皇帝去了哪,甚至就連楚航也不太清楚,自然也不知道易書元就在元江縣。

酒桌上又聊了幾句易書元的事,吳明高便立刻起了去拜訪的念頭,只是覺得倉促之間前往可能有失禮數,便先遣人去送上一份拜帖。

Advertisement

——

當天下午,縣城來了個不認識的年輕衙役,送了拜帖到易家,親手送到易書元手中,得到了易書元本人回信之後衙役才匆匆趕回縣城。

第二日午後,易書元專門收拾了一下自己,將這些年已經穿慣了的農人衫換下,換上一面的裳去迎接。

「先生,您這麼正式啊?」

灰勉撲螞蚱路過見著了,就這麼調侃了一句,易書元想了下笑道。

「未免吳大人以為易某不在意他,還是正式點好。」

遠遠就能見一輛馬車正在沿著村道駛來,車上還有人掀開簾子向外面的景

同老人坐在一輛車上的男子笑了笑道。

「爹,您說易先生還記不記得你?」

「笑話!怎可能不記得我?只是沒想到原來易先生早就回了元江縣.」

青年以前聽父親提過易先生的事,但說實話都比較久遠了,除了父親那的一幅字確實十分不錯外,對那人其實沒啥特別的印象。

其實就連當年也在元江縣的大哥也沒見過那易先生幾次,那會父親比較嚴厲,大哥大多數時候在讀書求學,就算回家也不準隨便去縣衙。

至於二哥嘛,那會也是小屁孩一個,更沒印象了。

這麼想著,青年忽然見不遠村口站著一人,是那種只一眼就覺得一個鄉下小村不太會有的人

「爹,您看那邊村口站著的是不是易先生?」

車上的老人探頭去,西河村村口站著一位神抖擻的老者,這老者白須白髮,一儒衫,形依舊拔,著實有一種大儒風度。

「應該是了,應該是了!停車,停車」

「哎哎是老爺!」

「爹您慢點!」

車上的老人在攙扶之下直接下了馬車,而那村口的老者也走了過來,越是相互接近,越看得清晰,就越明白自己沒有認錯人。

這一眼去,吳明高的腦海中,當年易書元的形象也跟著滿和清晰起來,有種恍如隔世之

易書元臉上帶著笑意,其實吳明高也是個妙人,只是當年的自己並未有與之太過深力,總是帶著幾分應付

此刻易書元上前幾步,鄭重地拱手施了一禮。

「吳大人,易某在此恭候多時了!」

吳明高略顯激得拱手回禮,一旁的男子也趕忙跟著行禮。

「易先生,吳明高可甚是想你啊當年答應先生讓那《元江縣誌》作為本縣之寶傳下去,卻沒能如願,吳某愧對先生啊!」

易書元啞然失笑,還記著這個呢?不過此時他心中一,似有所

——

這一刻,遠在承天府衙門的署中,林修趁著閑暇時間,正在書房中看書,忽然就覺得鼻息很

「啊~~~啊秋啊秋」

兩個噴嚏下去,林修忍不住鼻子,上的衫,看來天確實冷了啊.——

西河村外,易書元帶著吳明高和他的小兒子一起去往家中,易家自然是準備盛招待的,不過那是晚上的事了。

吳明高父子和易書元就在後者臥室外的院中擺上酒菜談天說地。

能聊的東西很多,回憶往昔,當年共事時候的事也足夠稱得上談資,有一陣也算驚心魄。

而談及時下乃至展未來,在吳明高眼中更是有得說,有些話題,和元江縣衙們那些老衙役很難談得深,和易書元卻沒問題。

「易先生,聽說邊軍算準秋時韃虜再來,直接設伏殲數千,隨後雷鳴大將段嗣烈領兵,直接攻草原,從南到西北縱橫千里,西北諸國亦有響應者.這一仗打出了我大庸的國威啊!」

吳明高一個文士,如今已經辭告老,但提及此事卻顯得十分激

一邊隨時準備伺候的易府家丁不懂政事不懂軍事,但聽著也十分帶勁,總之就是大庸的軍隊十分厲害,打得蠻夷潰不軍。

「我朝之軍確實勇猛,也可以說以逸待勞,以有備擊不備,而草原人確實悍勇,但這是建立在自認能勝亦或是能走的基礎上的,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當他們付出傷亡較大就會本能退走,可當發現大庸軍隊並未歸去,而是大舉進草原,則嘲笑之餘又會難免心慌」

吳明高拍手道。

「正是此理,小小蠻夷狂妄數年,卻不知我朝為此戰準備了多久,如今不過蚍蜉撼樹而已,非得把他們打服不可!」

吳明高的高談論闊其實和大部分中下層人一樣,了很多細節,比如幾年間偶爾俘虜的草原人都了嚮導,比如準備的草原地圖等等。

這是天下風雲變幻的年月,除了大庸和草原,還有南晏之地,同時也波及了偏西的諸國。

有人高歌猛進,有人暗自落淚,有人建功立業,有人敗退生死,有人漠不關心,有人散財相助

,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是黑暗的時代。

而對於大庸而言,結果其實正如幾年前在書房的那一次爭論一樣,戰事雖然是瞬息萬變的,但以全盛之態應對則遊刃有餘,勝利也是可以預見的。

「對了,聽說那南晏國中如今也起了,國中反叛之殊為洶湧,我看啊,南晏也該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了,我大庸就該出兵順勢將南晏拿下!」

聽到這,吳明高小兒子吳元濤忍不住咧了咧,爹這是已經喝高了。

「爹,咱大庸和南晏好歹也是修約在先的,人無信都不立,國怎麼可以隨便失信呢?」

「伱懂什麼?人自然要講信義,國那就複雜了!」

易書元也是笑著說了一句。

「吳大人,喝點,晚上還有酒菜呢!」

但吳明高當年能從主簿小升遷,不能說完全是因為林修出於愧疚的提攜。

此時此刻,易書元一隻手落於桌下,在袖中掐算了一番,也算是這些年來第一次用法力。

當年幾度於危機之中的大庸如今繁榮昌盛了,但這南晏或許確實已經快到了氣數將盡的時候了。

只是易書元有白鶴之變,與南晏簡氏多也有幾分糾葛在其中。

這時候,形有些佝僂的易保康杵著一拐杖過來了,瞇眼看清吳明高之後,一邊拱手一邊接近。

「真是吳大人來了啊?哎呦吳大人啊,許久未見了!剛剛我去了鄰村,未能遠迎啊!」

「噢噢,正是吳某,易老哥好啊,我昨天就書信通知易先生了!」

易保康皺眉看向易書元,也讓後者頓時尷尬。

「保康,過來坐坐!」

「不坐了不坐了,我得親自給吳大人弄幾個好菜,你們可別把話聊了,晚上吃飯大家再聊!」

比起以前一些貴客上門,面對吳明高,易保康顯然更加熱,就來說了幾句話后,又杵著拐杖匆匆要走。

吳明高雖然喝得有些醉醺醺了,卻在此刻撐著桌子站起來,走向了易保康那邊,吳元濤則趕忙起過來攙扶著,畢竟父親喝了不

「易老哥不必忙碌,咱家鄉人客氣什麼,這次我已經告老回鄉,以後就留在元江縣了!」

誰知易保康一聽更來勁了。

「那以後有的是機會,我得去廚房,吳大人您坐!」

易書元著這一幕,坐在那沒,只是喝了一杯酒。

歲月催人老,以此應此景,心中也是慨良多的。

高談志趣也好,講天下天下大勢也罷,總得有個談得來的對象。

人生到頭落葉歸,讓人有歸屬的究竟是這地方呢,還是這地方的人呢?

或許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心裏空落落的。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