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京種田後王妃暴富了 第228章 突發洪災

《回京種田後王妃暴富了》 第228章 突發洪災

采收了鹿茸菇後,放在烤盤中,推進麵包窯裏烘烤,烤幹後的鹿茸菇可以長期貯存,吃的時候隻需要用清水浸泡,回後清洗幹淨,放湯裏小火慢燉即可。

喬諺用鹿茸菇煲了一鍋排骨湯,鮮甜味,深一家人的喜歡。

府裏種的蘑菇不多,喬諺將其都采收之後往皇宮、喬府和安西侯府都送了些,皇後特別喜歡鹿茸菇煲湯的鮮甜味,特地出宮和喬諺學了兩個湯菜,回宮後給老頭燉湯喝。

府中的下人們最近也吃上了新鮮的蘑菇,做法都是喬諺給大廚房的廚子們的,小廝丫鬟們一個個吃得角流油。

將暖棚賣給喬諺的幾戶人家,聽聞肅王妃在暖棚裏種出了蘑菇,他們心裏難了好幾天。

果然,人比人氣死人,在他們手裏寸草不生的暖棚,到了肅王妃手裏就種什麽出什麽。

他們何曾聽說過蘑菇還可以種啊!

即便是大戶人家,想吃上蘑菇也得等五六月份的時候,現在肅王妃二話不說,種了近百畝的蘑菇,可想而知,到時候又可以掙得盆滿缽滿。

他們羨慕得又流眼淚又流口水,夜深人靜時抱著幾千兩賣暖棚的銀子夜不能寐。

而最睡不著的當屬宰相府,其他人好歹還有幾千兩銀子的回本,他們宰相府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暖棚落灰。

早知道當初就以二百五十兩一畝的價格賣給喬諺好了,雖然難聽了些,但至有錢可掙。

易耕儒越想越氣,最終拉下老臉,寫了封信,讓管家送往肅王府,想繼續與喬諺合作。

Advertisement

但喬諺不稀罕他幾畝暖棚,笑瞇瞇地回絕了老管家,臨走前還送了老管家一菜籃蘑菇,說是邀請宰相大人共收的喜悅。

這嘲諷之意簡直赤地擺在了明麵上!

易耕儒收到一籃子蘑菇,差點氣得都歪了,這是明擺了在嘲諷他!奚落他!

他的暖棚寸草不生,而的暖棚卻在大收,還名其曰共收的喜悅,他看是想氣死他!

喬諺有什麽壞心思呢?就是想嘚瑟一下,惡心惡心他們罷了!

今年雨水不是一般的多,從五月到現在八月,降雨量比過去幾年要多了好幾倍。

喬諺有些憂心忡忡,馬上就到收時節了,再這樣下去,作產量肯定會到影響。

連續降雨,土壤板結嚴重,地裏會有積水,作容易出現爛現象,對於果樹,還會引起大量落果以及病蟲害增加。

的九裏桃林現在正是果實套袋的季節,雨天多,合作用不強,果實的糖分積累會比較,著也不好看。

現在已經可以預估得到今年桃子的產量會比去年很多。

不僅如此,連續的雨天也會影響到紅薯的產量,造地上部分的徒長,消耗植株的養分,從而影響地下塊的膨大。

簡單來說就是紅薯藤瘋長,植株的養分都被其吸收了,地下的塊吸收不到營養就長不大。

農民都是看天氣吃飯的,老天爺不賞臉,可能會顆粒無收,就算是在農業技已經很發達了的現代,天災來臨,也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地裏的莊稼絕收。

更別說極其落後的古代了,這幾個月,老農民們都對著老天爺長籲短歎,今年的日子難過嘍!

今年天栽培的收都不會太好,但好在喬諺還有暖棚支撐,應該不會虧本。

九月份鹿茸菇進了采摘季,喬諺忙碌於一個大蘑菇暖棚中,指揮著工人們采收鹿茸菇。

鹿茸菇采收比較簡單,用小刀齊瓶口將蘑菇給割下來即可,采收完的瓶子將表麵的基質給刮除一部分,繼續放培養架上培養,還可以采收一到兩茬。

但後兩茬的生長狀況會不如第一茬,因為基質裏的養分已經被第一茬蘑菇給吸收大部分了。

采收好的蘑菇要盡快烘幹,否則,沒有冷藏室的況下會腐爛得很快。

喬諺命人在作坊修建了一個大型麵包窯,一次可以烘幹十盤左右的蘑菇,但盡管這樣,效率還是太低。

隻好又招了一批工人,分兩班,一班白班,一班夜班,晝夜不休兩班倒,這樣才跟上了采收的速度。

連續的雨天擾得心浮氣躁,這幾天收的喜悅可以緩解一下的心

但是很快,一個更嚴重的事發生了!

豫州安城,因連續降雨黃河決堤,突發洪災,水淹沒了多個村落,災民流離失所,有的人直接被洶湧的洪水帶走了,而幸存下來的人一路北上,湧向京城避難。

這幾日,有大批的災民城,慕溱臻早出晚歸,帶著軍隊安頓災民。

朝廷下發了賑災資,災民已經陸續得到了安置,但是前方的災不解決,這樣做無異於杯水車薪。

災民城後,喬諺就捐贈了不資,作坊裏的各種產品,暖棚裏的菜,車地往救濟點拉去。

雨還在下,大量的災民也還在路上,他們到達京城後,皇帝不可能下令將他們拒之城外,隻能用國庫的力量,盡可能安頓好他們。

可災民數量巨大,經過許多天,資已經略顯匱乏,擔心有人會趁機作,這些天慕溱臻都派了隊伍對災民救濟點加強管理。

國之有難,喬諺將自己的利益拋向一邊,有人來進貨,都回絕了,先將目前手頭裏的貨都捐贈給了災民。

暖棚裏新采收的蔬菜也第一時間送去了災民救濟點,保證災民們有得吃。

的舉被全城老百姓都看在眼裏,他們心生慨,肅王妃真是菩薩心腸,如此多的貨說也是幾萬兩的真金白銀,眉頭都不皺一下就捐出去了。

有些人被染,回家翻出自家的存糧、攢下來的蛋、菜園子裏種的小菜,往救濟點送去。

雖然量不多,但也都是他們的心意,能解決一個人的溫飽算一個。

這種風氣快速地傳開來,不人都往救濟點捐贈資,有糧的捐糧,沒糧的就捐些舊服,有些藥鋪也捐贈了不的藥材。

洪災過後最擔心的就是引發瘟疫,氣候,最適合病菌的傳播,災民的數量巨大,隻要有一人染瘟疫,病可以快速的傳播開來。

所以朝廷除了負責解決災民的溫飽問題外,也格外注重防疫,太醫院不的太醫已經被派遣到了救濟點去給災民們診治。

太醫院耗費了不的藥材,但是數量還遠遠不夠,現在有藥店捐贈藥材,無疑是解了燃眉之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