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慕窈窕 第918章:確定人選

《慕窈窕》 第918章:確定人選

m.xklxsw.net

這聽著倒像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方才眾人一時緒上頭,也都沒有仔細地去想其他的方案,這會兒經一提醒,才紛紛反應過來,一個個點頭認同。

“殿下,依老臣看,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有人開口,其他人也都紛紛跟著幫腔。

“文小將軍到底也在軍中歷練了多年,而且曾經跟過王爺,也跟過幾位老將軍,只是一直沒有揚名的機會。

正好趁著這個時候檢驗一番,眼下滇南戰事,只是有些不住場子,再選一個合適的人掛著帥印,想來自然馬到功。”

這一下,好像所有的問題立時迎刃而解。

太子也松了一口氣,好歹有個的方法。

“那依諸位看來,誰適合這個人選?在份上能得住?”

這又了個難題,眾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將目落在皇室諸人的上。

有說六皇子的,有說七皇子的,也有四皇子的。

太子都不大滿意。

在他看來,眾人都肯定文小公子的實力,那麼這場仗實際上就沒有什麼懸念。

那麼這種長臉的事兒,如何能他們去?

最終他念頭一起,“懷王叔如何?”

這話倒是將眾人問倒了,仔細想想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妥。

畢竟懷王是裕帝如今還在世的唯一一個兄弟,從份上來說也足夠了。

Advertisement

但是懷王年輕的時候,在一次狩獵中傷了腳,因而行之間便有些跛腳。

縱然不是很明顯,但他也因此甚出現在人前。

且這事兒并不是什麼,可以說舉眾皆知。

派這麼一個人去,份上自然是夠了,但是……

會有些難以人信服。

不過眾人也看出了太子的意思,誰也沒在這個當口提出什麼反對意見。

因而人選便敲定了下來,接著便是戰事的籌備,這是兵部的事兒,謝云蒼從前就是分管兵部的,如今為首輔,更是不可推卸,當即便帶著一班人去商議了。

然而還沒有確定好最終的方案,晚上就傳來了消息,說是懷王聽到消息趕回京城的路上,馬車忽然出了問題,竟摔了一跤,如今人都還昏迷著,不知道況如何。

懷王妃嚇得快要昏死過去,當即便了宮,將幾個太醫都請了去。

結果診斷是摔到了腦子,眼下確實難以確定什麼時候能蘇醒。

滇南的事兒也沒法拖著,總不能將一個病人扛著過去。

且若是到了那里,人還是醒不過來,這仗還打不打?總不能主帥連個面兒都不吧!

于是這人選又沒了。

也不知道是誰提議了一句,這種時候,殿下親征,可能效果最好,對于那些宵小之徒的震懾作用最強。

太子如何能答應這樣的事兒,他若是走了,那老六老七還不知道能起什麼心思。

要不是前頭手段太狠,此時若是再對他們下手,恐引起太大的輿論力,這倆哪里還能蹦跶。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說出來之后也后悔了,但是這樣的話說出來也沒有什麼補救的道理,因而只能將目轉向其他人。

謝云蒼嘆了口氣,便又站出來道:“如此不妥,如今正是要關頭,殿下坐鎮宮里,各才能協調調配。

若是殿下離京,許多消息往來,資運轉,便會困難許多,若是遇到急的況,也無法正常快速地傳達,反倒有害國本。”

太子松了口氣,皺著眉頭一臉正氣道:“孤也希能替大啟出一份力,希能去到最前方,去鎮那些反民。

不說別的,來日史書上提及孤,至還有這麼一項功績,但孤豈能那般自私,為了自己的名聲,置百姓、國家于不顧?”

這就是直接的表態了,哪怕是再遲鈍的人也該知道太子這是什麼意思,所有人立刻紛紛附和,極力勸阻太子不可離京。

太子在心里松了一口氣,臉上卻還出很是憾的神來。

“這事兒終究是有些犯難,還是不得要請諸位想想法子了。”

還能想什麼法子,眾人就差將宗室這些人的名字都抬出來過一遍了。

但實際上也無需怎麼過,畢竟人數并不多。

帝的時候,一場廝殺,先皇的兒子就留下了倆,一個裕帝一個懷王。

而后便是如今太子的手足兄弟,余下的人與皇室緣關系太遠,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思來想去,最后還是落在了六皇子和七皇子選哪一個的問題上。

這倆人最近犯的事兒都多,當然,這是太子要看到他們犯的,至于究竟是不是確有其事,那實際上并不重要。

“不是還有老四麼?”太子思索了許久,終于有些不耐煩。

相對于那兩個不省心的,一有時間就喜歡往國子監跑的四弟,在太子眼里的印象可要好多了。

眾人都愣了一下。

謝云蒼也有些猶豫,“雖說四皇子也是皇子,但是……”

有人接口道:“四皇子于人前名聲一直不怎麼顯,除了此前登州案時曾立下大功,但也未曾如何表彰之外,也不過就是幫著殿下理了一些小事兒,在政務才能上并不如何出眾。”

“你們不是都說了,只是要個份象征麼?四弟分明也是父皇的兒子,是我們大啟堂堂正正的王爺,如何就不能?”

“這麼說倒也沒錯,只是……四皇子終日里只是好讀書,連眼睛都有些視不清,如此……竟去戰場,會不會顯得有些兒戲?”

面對眾人的質疑和不相信,太子卻是十分堅定,“在孤看來,四弟只是子比較低調,平日里遇到什麼事兒都不習慣于表現。

所以才你們都一個個的看錯了,孤卻覺得四弟極好,子敦厚,又心系百姓,當初登州的事兒,若不是他,旁人還真未必能做得好。”

登州之事,太子也有損失,對四皇子還真未必就激。

可是到了眼下這會兒,不激不賞識也要激賞識了。

如此一言堂的局面,誰還會真的一直跟太子唱反調?

更何況,這場戰事最重要的落腳點還是在文小公子上,四皇子雖然是掛著帥印,但說到底,也就是占個名聲罷了。

因而沒一會兒,眾人便都認為四皇子是極好的選擇。

太子當即便人去將四皇子過來,生怕再出什麼意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