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315章 雷矢天譴,治道(四k)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315章 雷矢天譴,治道(四k)

不得不說,宋缺所言的理論,確實符合趙青以招降俘虜隋軍為先,想讓王世充發揮作用的策略,但卻高估了此人難以被替代的程度,皆因在攻克堅城方面,一人即可抵得上無數兵馬。

轟塌厚實的城墻或許有些困難,但對上區區一扇城門,縱然頂著足以讓十個大宗師也難以正面相抗的萬千弩箭,也可以在短時間強行破開。若是用上更多手段,軍隊再多,也不夠趙青一個人砍的。

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由于要嘗試同修至,以及蛻變時間的限制,目前尚未恢復到無極的境界,但層次上可以說相當的“天人合一”,卻是早已修

“天人合一”或者說“天人之界”,包括了有著“太真水”“太真火”的無極,但縱然沒有在真氣上實現蛻變,只是與天地進一步嵌合如一,也同樣屬于這個境界,跟當初的逍遙子類似。

在《凈念禪書和《慈航劍典的記載中,將這兩個層次相當的境界均稱為“先天無極”,只不過一個是后天宇宙的假先天無極,一個是先天宇宙的真先天無極,“煉虛”的對象有高下之分。

像《覆雨翻云中的“邪靈”厲若海,盛唐三部曲中尚未修練無極的帝武曌,大致就于假先天無極的境界。

當然,在趙青的手上,縱然是“假先天無極”,所能發揮出的實力,也毫不遜于只修單無極的“真先天”,足以與雙無極的準破碎級人一較高下。

實際上,先前跟宋缺的切磋,充其量不過施展出了兩三實力,以用來試驗“星辰劍胎”的實戰效果,并對其起到一定的磨礪作用,加速“開鋒”的蛻變。

《道心種魔大法魔種的修煉,理論上需要自殘折磨、乃至于極其勐烈的死亡,來刺激發魔種,使其與人結合。趙青所用的“礪劍”,其中的道理與其頗有相通之,都是加快“無極”孕育的法門。

Advertisement

除了煉氣修為外,趙青的勁力修為也抵達了罡勁第二關的頂峰,并在魄上達到了神勁的標準,雖與“先天無極”之境相比稍有落后,但加也絕不容小覷。

現在的修為和所創絕學,對付一支近萬人的水師,施展“萬歸墟”與“地天裂”,引導長江無數漩渦暗流之力,短時間阻攔部分水勢,使其生出一波足以摧毀艦隊的巨浪,完全不在話下。

而為了讓王世充順利招降隋軍,趙青以留在他上的生死符作為介,遠程探出神力查明了十數里外艦隊的詳細況,瞄準了戰船上的反對者,連珠勁而出。

五千步的程,雖然遠遠超過此世絕大多數人的想象,但就連《日月當空中龍鷹都能靠著魔種和折疊弓的效果一箭命中三千步外的紅心,自然是完全不在話下,并不覺得這算是很遠的距離。

若有半神兵甚至神兵級的弓箭在手,且修為達到了神勁巔峰,在這種類型的世界一箭出上千里、上萬里,如同洲際導彈一般,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經過千上萬年戰爭考驗的勁力,與此世的真氣系相比,在全面和對軍殺傷上都要強出許多,而兩者相結合,能發揮出的作用,又能有顯著的提升,多出了一些超乎想象的變化。

比方說趙青現在接連出的這幾箭,箭失由罡氣和寒冰凝聚而,在空中高速飛行時,生熱出現大量水汽,進一步生電,并通過罡氣的約束和蘊真氣的吸引,不斷積蓄電荷。

在這與云層產生閃電相似的過程之下,到了臨近命中目標的最后,罡氣約束解除,箭失本幾乎完全消失,盡數轉化為了一簇無比迅疾的雷霆,以難以想象的高速瞬間在敵人發。

而落在旁人眼中,跟自然生的雷電相比,可以說沒有什麼區別,足以令不知者懷疑是“天譴”降臨,五雷轟頂,聯想到仙神、氣運之說上,比深不可測的絕世武功更加讓人畏懼。

在封建社會的世之中,利用神鬼宗教、天命氣運之類容易令人盲從的東西,所起到的效果無比驚人,且能夠大范圍擴散,短時間極大的影響。

說起來,這門“雷失”之法的末端閃電發速度,高達上百倍音速,雖然所含能量有限,且在中間的電荷積蓄期只是正常弓箭速,但對于初次遇上的同級數高手來說,仍有極大的威脅。

自然產生的閃電,擊中人的通常只有很一部分電流,相當于一個小分叉的支流,在釋放出的能量遠非全部,因此像尉遲勝這樣的先天好手,才會沒有立刻亡;

但這種鎖定對準了目標的雷霆,卻不會有這類浪費的問題,能夠將其中蘊藏的能量盡數釋放,在同等強度上殺傷遠勝前者。

就算是趙青本人,如果沒有在“雷失”飛行的中期就施展出對應的防護手段,也無法在末期及時閃躲開來,大概率會被閃電噼重傷。

……

十數里外的江面,黑夜中的河道上空劃過了一道詭艷的藍白軌跡,在臨近五牙戰艦十數丈的瞬間突然加速百倍,電焰裂空迸濺,彷如神跡。

“無量劍”向思仁剛揮劍將前阻攔的朗奉連盾帶人震退數步,想要縱而起,躍到上方王世充所在的指揮臺,卻意外地瞥見不遠薄于紙的白一閃而逝,“噼喇”一聲巨響,晴空炸開了一道霹靂。

天地一片煞白,以他特級高手中出類拔萃的眼力,亦是睜目如盲,什麼都看不見。

待到向思仁勉強恢復小半視角,微微睜眼觀察時,只見不久前元姓青年所的地面上多出了一個焦黑的人形暗斑,整個人卻無影無蹤,從世間完全消失不見。

唯有原地殘留的一對雙刀,甲胃的金屬部件,才提醒著在場的眾人,這個位置曾經有過一個活人存在,但在雷霆的轟擊之下,現在已經徹底灰飛煙滅。

以船上數百人的眼力見識,一生之中,從未聽聞過威力如此驚人,連焦黑的尸都留不下來的超級閃電,不由得驚恐到了極點,心中無比震撼。

更加讓他們駭然的是,隨著第一道雷霆的落下,蒼天像破開缺口一般,連續迸出數道亮白的電,在眨眼間又將數人噼得灰飛煙滅,讓不人驚懼地屎尿橫流。

反應最快的王世充,匆忙躍離指揮臺,落往下層的甲板,不敢再待在容易被雷噼的高形一晃,向左右兩舷的擋箭柵墻后方躲去,希能夠以此來抗過雷霆的襲擊。

這種防火擋箭柵是以堅木制,覆以生牛皮,涂上防火藥,更開有箭孔,供船上戰士向敵發箭,乃大型戰船上必然的裝置,防護能力算是不錯。

還沒有沖到合適的位置,王世充的雙目又再一次被驚人的烈芒刺激得一片灼痛,伴隨著震天撼地的雷響,他余瞥見向思仁的形忽然間消失不見,只余一柄電閃爍的寶劍落原地。

這雷霆轟擊的對象,似乎都是剛才公然反對我的那些人?王世充心中念頭轉,匍伏來到擋箭柵的后方,等上了一段時間,發覺在集的數十次響聲后,雷聲暫時停下了來,才敢微探出半個腦袋。

事實正如他所料,無論是向思仁,元姓青年和他的幾個呂梁派護衛,都確實消失得無影無蹤,且應當并非躲藏了起來,而是喪生于雷霆之下。

然后,王世充的眼睛瞪大到了極點,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在現實里會發生的事,因為地面上留下的焦黑暗斑,其中一部分共同組了一行大字:“天命之下,隋祚已終”。

這八個大字,正是趙青在跟他商議招降宣講時,曾著重提到過的容,要求他到時候得注意引導,讓隋軍相信有“天命”的存在。

如此巧合的死亡對象,一模一樣的句子,難道說,這威力超過生平所見一切雷霆的超級閃電,居然是人為制造控的?

想到這里,王世充的大腦一片空白,迅速回憶起了先前見的天邊異象,自己在宣講時刻意“夸大”的“仙家”,將這一系列事都串了起來,終于“明白”了趙青的份。

按住心臟砰砰直跳的腔,王世充艱難地從擋箭柵后爬了起來,見甲板上的眾人目前都嚇得倒伏在地上,努力克服聲音中的抖,開始了新一的演說。

……

在連數十枝箭后,趙青隨手拋下六弓弩,聽著遠方的轟雷鳴響傳回歷城頭,知曉自己已順利清除了船隊中的阻攔者。

大多數人,包括王世充等人,都有個可說是優點,但也是缺點的習

就是不論事如何離奇古怪,記憶猶新時如何震撼,但在一段時間后,會將之擱置或澹化,然后一切恢復正常,特別是當此事與自己一向的信念有沖突。

一個安全、穩定和能理解的世界,才是人們下意識可以接其存在的,而本能地排斥那些超乎想象的絕世神功,將其視為遙遠難以接到的事

多次近距離可見的“天譴”,無疑比一般的絕世武功更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在目擊者數量眾多的況下,廣泛傳播開來,制造出浩大的聲勢。

約猜到突然擊的目標,并看著趙青平靜的神,推出事的進展相當順利,就算以宋缺的心境,一時間都有些陷了呆愣的狀態,險著沒抓穩隨提著的厚背刀。

原本在他的猜測中,趙青大概率是準備使用先前使飛劍的法門控箭失,使其在程和度上大幅提升,最終命中被鎖定的目標。

但在如此之短的時間連發數十失,每箭均能實現控,而自己連一柄劍都不是敵手,這究竟是怎樣的差距?

在黎明前的暗黑中,原先對己方勢力席卷天下只有五六把握的宋缺,忽然間發現自己需要克服的困難,在趙青眼中可能并不算什麼大事,對于先前定下的目標,一下子擁有了十的信心。

……

數天之后,逐漸恢復安寧的歷城。

無論城城外,隨可見戰火留下憷目驚心的痕,坍塌破損的城墻、燒焦廢棄的各式各樣守城、攻城工,路上干黑的跡,大火后的廢屋,頹垣敗瓦更是隨可見。

但人們對這種種景象都習以為常,除了負責修補城墻的民工外,其他人如常生活。

對于平民百姓來說,戰爭是一個接一個的噩夢,他們在其中不斷浮沉掙扎,終挨至夢醒的一天,然后竭盡全力將其忘卻。

這是人世間最慘痛的事,絕對冷,殘忍不仁,至乎人泯滅,敵我雙方均別無選擇。每一方的勝利,代表另一方的失敗,代表著犧牲和流,悲傷和苦淚,死亡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趙青獨一人站在城中最高,向下俯視著這座緩緩自我療愈的城市,以及城外奔流不息、不以人間興衰而改變的滾滾波濤,會到了人道與天道的無

占據了歷城這座重鎮,有了向著江都方向進軍的扎實后方,但并不像一般軍隊統帥那樣急于利用發揮此地在軍事上的作用,而是考慮起了對它和日后所下其他城鎮的治理之法。

治國者首先要有治道,始可言實踐推行。首先需要做到一城之治,確定治理之法的基本框架,才能將其逐漸完善,以武力為介推行到更大的范圍來施行。

就治理之道而言,儒家的孔孟雖然表現一般,只有“仁義道德”,的方案,但荀子的思想還是很先進的,指出了治國的本質,可以再融一些道家思想,在稍加現代化的改造后予以推行。

王制篇和富國篇提供了整合力量辦大事的理論基礎,提出了社會需要流,需要分工;正名篇、解蔽篇、勸學篇,提供了思想解放的基礎;天論篇,則提供了研究自然科學的基礎。

比如《荀子?王制中提到:“分均則不偏,勢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國有制。”

認為階級劃分屬于治國的必然,沒有等級就會導致混,但也指出這是為了治理和維持秩序的需要,認為有能力領導群眾的才是君主。

《荀子?君道亦言:“有君,無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

法制,是治理國家的開端,君子,是法制的本源。建立良好的法制、招攬到治國的人才,正是治國的關鍵所在。

除了建立起妥善的戰后制度,尋找且吸納到虛行之、魏征、房玄齡、杜如晦之類的治國之才,正是下一步的目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