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308章 權威與挑戰(四k)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308章 權威與挑戰(四k)

城中居然還有這等高手?這奇異的冰劍是怎麼回事?

趁著新一攻勢的掩護,杜伏威藏于巢車里,順利突了距離城墻十七八丈的位置,兩手握左刻乾、右刻坤的兩支護臂,朝著一防守相對薄弱的城頭區域勐然彈而出。

他數十年來縱橫天下,與四閥的頂級高手和其他如翟讓、李、竇建德、王薄等輩齊名,確有真材實學,非是浪得虛名之輩;

這兩支名為“乾坤”、材質極品的護臂,名列奇功絕藝榜之上,威力相當驚人,在杜伏威原先的預計中,縱然歷城的隋軍守將前來招架,也絕然難過三合五合。

隨著杜伏威雙袖發出的勁風,防守那一段城墻的十數名隋兵紛紛在他落地前倒飛而出,兵斷折,眼看著就要讓他順利登上城頭,用那兩支斬金削玉的護臂大開殺戒。

然后,下一瞬,杜伏威便發覺了倏然出現于自己前方的奇異冰劍,從其浮空的姿態與晶瑩散發芒的外表到了偌大的威脅,知曉自己若不改換路徑,唯有送上去被劍刺穿一個下場。

他當機立斷,兩支護臂驟然全力彈噼出,旋一匝,想要借著反震之力,往后疾退,返回到后方的巢車上,同時雙目泛起駭人的寒,朝著城墻附近掃視而去,想要尋出阻攔自己的罪魁禍首。

然而,更加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

就在那對尺許長的寒鐵護臂與冰劍鋒刃對撞在一塊的剎那間,杜伏威卻發現自己全力而發的一擊就像落在空一般,毫無可著力之,若如泥牛海,迅即化為烏有。

最令他難過的是沒有任何反震的力道,即使想護臂變招,也須費很大的氣力。那種用錯力道,偏又沒有實地可供借力的況,令他全力的一噼無法停止,仍繼續噼下去,不自然地扭側。

Advertisement

然而最可怕的事不止于此,無影無跡、只能從自覺去覺察的異氣,竟然在雙方兵相接的極短時間,迅速侵,令杜伏威的手臂失去了知覺,再也使不出力道。

眼睜睜的看著冰劍突然一個盤旋,將兩支護臂給吸住托起,朝著城墻邊緣一個不知為何竟沒有人防守與進攻的區域飛去,杜伏威一聲暴喝,竭力于無法控制雙臂的況下恢復半空中的平衡;

然后,“轟”的一聲巨響,他整個人重重地撞在了離城頭還差丈許的下方城墻,磚石橫飛,迅速落,靠著腳尖連蹬緩解了下墜的勢道,才沒有因此而被摔傷。

但這麼大的聲音,自然引起了城頭隋軍的注意,辨認出了杜伏威有異于常人的形,猜出了對方試圖以強橫武功登上城頭的目的,有了相關的防范,宣告杜伏威的謀劃就此破產。

而在這種況下,杜伏威知道己方軍隊亦有不目睹了自己登城失敗的狼狽姿態,軍心難振,亦只能另想他法,暫時退軍回營,否則以他對軍隊有限的掌握力度,一旦強攻不下,極易引發混

繳獲杜伏威名的兵刃“袖里乾坤”,破解對方針對歷城的謀,不過是趙青順手而為之的小事,以極薄的冰劍作為載,逐漸將劍胎融其中,強化對它的度。

在劍胎的“百日胎息”尚未過完的況下,沒有合適的載,它單純的威力其實頗為有限,充其量只能應付兩三個如左游仙、辟塵般的角,無法大宗師之上的戰場。

當然,趙青施展飛劍輕易退了杜伏威,亦不過是牛刀小試,真正要運使它來對戰的高手,自然還得是遠在城外、勝過杜伏威何止數籌,在領悟到刀道義后已半超越寧道奇的“天刀”宋缺。

說起來,宋缺不僅應到現下正位于城,并從宋師道的經歷中了解到有平息世的想法,猜出趙青并不會放任名聲不太好的杜伏威以特殊手段拿下歷,以至于引發城巷戰、劫掠殺戮。

雖寥寥數語,卻如親眼目睹未來一般,預言相當準確,可見宋缺眼力之高,已到了超凡俗的境界,縱然未逢一面,就初步掌握到了趙青心的想法。

不過,真正能夠讓他功作出預測的,其實還是由于兩人的格本就頗有相似之,都在武學與心靈上有著極高的境界,且懷有重建太平盛世的理想。

為此,趙青也知曉宋缺實際上已明白準備聯合宋閥的想法,并且已接近同意的態度,只是還需要正式見上一面,互相考查,確認在漢夷之別方面的態度上能否形共識,才能達合作的協議。

在放下繳獲的“袖里乾坤”后,仿佛薄若蟬翼的細長冰劍再次飛起,迅速地破開重重空氣,越過蒼茫的夜,朝著宋缺一行人所在的方向激而去。

……

而在十余里外的樹林,宋缺緩緩踱步來到了一系著馬匹的樹樁旁,澹澹地瞥了宋師道一眼,開口問道:

“我們宋閥嚴與外族通婚,卻跟嶺南的俚僚各族關系甚佳,這其中的原因,師道你是否知曉?”

無論是蜀一帶的羌、瑤、苗、彝四族,還是嶺南一帶的烏武僚、西原蠻和黃峒蠻等不同民族,在他們心目中,宋缺是最能善待數民族的漢人,做易從不會騙他們半個子兒,對嶺南一帶的眾多弱勢民族更是護有加。

但與之相反的,宋閥卻一直有著止與外族通婚的規定,堅持漢統,跟本就是胡人的宇文閥、獨孤閥,以及夾雜胡人統的李閥對此罕有忌諱大不相同。

像李家這關隴貴族,一向積極與鮮卑等于南北朝時侵的貴族聯姻,以擴大政治、軍事實力;而南方像宋家那類士族,則婚亞自保,不尚冠冕,以保持統及文化的純正。

在北方胡漢通婚,乃是常事。像“虜姓”諸族,如元、長孫、宇文等都在政治、軍事上至為活躍。故南北互相猜忌,實是在所難免。

只聽得宋缺緩緩開口道:“我本并不反外族,我反的是胡人掠奪殘忍的作風,知曉他們只要維持著這樣的文化習俗,就會對我們中原漢族反復造巨大的傷害,導致無窮無盡的戰事慘禍。”

“一旦放開了與外族通婚的口子,就容易對他們失去提防之心,縱然最初關系甚好,但稍有疏忽,便將變引狼室的結果。像北方的李閥,就與塞外諸族關系切,早晚釀大禍。”

“因此,我們必須嚴守漢夷之別,否則塞外諸族將前仆后繼的足中原,中土則永無寧日,以致于我大漢失去賴以維系統一的文化向心力,天下勢要長期陷于分裂的戰火之中。”

“師道,那位趙青姑娘跟你說,傅君婥在死后將會回轉回,有為我們漢族人,那麼你確實能夠尋找到的話,且保持得住提防外族胡人的警惕心,我又何必反對呢?”

“實際上,看出你張的態度,我最關注的事,其實是你我父子二人,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隔閡?是否我平日里顯得過于不近人,讓你因此而生出了懼意?”

“唉!當年我被公認為宋閥下一代的接班人,但由于在江湖中只是籍籍無名之輩,每逢行事,均為叔伯父輩所阻撓,直至擊敗被譽為天下第一刀的‘霸刀’岳山,才登上閥主之位,開始整頓嶺南。”

“師道,如果你察覺到當下的宋閥有著不妥當的地方,無需生出擺離開的想法,大可以直接告訴我。有著過往的親經歷,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心。”

宋師道深深凝視宋缺,臉上現出一往無前的堅決神,沉聲回道:“實不相瞞,我對家里那種規限重重的生活方式,在多年前已到索然無味,厭惡之極。”

“三年前,玉華被父親你聯姻嫁給‘武林判’解暉之子解文龍,難道是自己的心與想法?這樣的行事作為,跟李閥之輩同鮮卑胡族聯姻,又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宋閥僻嶺南,割地稱霸綽有余裕,但若憑其本閥之力,兼且南人不耐北方苦寒,則有鞭長莫及之嘆。爭奪天下始終是以為中心、黃河流域為主的戰場,那是我們宋家勢力難及的地方。”

“雖說搜尋君婥的轉世之,常理而言必需本閥勢力的相助,但為了追求自由,解除束縛,我寧愿單獨一個人去干,為此而參與天下的爭奪,正好也不會牽扯拖累到嶺南的百姓。”

將心中藏著數年的話話吐出之后,宋師道臉上居然泛起了釋然的笑容,掃了邊上震驚的宋魯一眼,微微一笑道:

“說來你們也不會相信。真正下定決心后,這麼多年來,我從未有過像這一刻般歡欣鼓舞,到天地再次充滿生機樂趣,生命竟能如此可人。”

凝視著在常人眼中大逆不道的宋師道,宋缺卻沒有顯出半分憤怒的神,反而同樣出了笑容,嘆道:

“師道你所厭惡的,其實并非宋家的規矩,而是門閥貴族存在的基,乃至于流傳千百年的尊卑等級制度本。想要打破這世間最頑固的規則,絕非是我宋缺與宋閥單獨可以做到的事,需要改變這全天下人的想法。”

“如果‘獨尊堡’解家的人都有著像你這樣的想法,聯姻一事自然不會發生,甚至本沒有必要存在。”

“可惜,世間的難事,并不是都可以克服完,要讓別人的想法都轉變過來,只怕比登天還難,正如我先前所言,除了失落不見的‘一’與‘道’外,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圓滿無缺。”

從治國來說,儒家的禮樂正是最高明的君王權,其核心就是辨明尊卑等列。嚴持名分,使高下、貴賤、尊卑不相逾越。

禮樂通過法律的形式,使國家的等級制度不僅在政治上,還在文化道德上固定下來,威懾人心,達到鞏固國家和皇權的本目的。

而宋師道所反厭惡的,則是尊卑等級制度衍生之下的封建家長制,反對一家之長的“絕對權威”,例如“父母之命不可違”,“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之類的規矩。

解家提出聯姻,宋閥卻沒有同意,那麼解暉只會認為宋缺對他們解家的關系不怎麼看重,而非想到宋缺尊重兒想法的可能,從而引發猜忌與沖突。

這樣的矛盾,就算以宋缺的大智大慧,亦完全無法想到解決的辦法與可能,正如他所說的,只能將缺憾之盡力擺在一旁,用心悟生命中別的好之,使得人生易過一些。

說到這里,父子倆仿佛有默契地沉寂了一段時間,然后由宋缺換了一個話題:

“說起來,以一般人的角度而言,‘舍刀之外,別無他’,雖然是一種刀道上的巔峰境界,同時也算是一種殘忍的折磨。”

“師道,當年我發覺你并無拋下一切專修一道的毅力,沒有傳下刀法,并非是對你的忽視,而是出于對你的另一種,想要你自己做出是否練刀的決定。”

“今天你終于做出這拋下一切的勇膽行事,我其實是前所未有的欣,知曉你終將像我當年那樣邁出就‘天刀’之路的步伐。”

“等到我向趙青姑娘的挑戰過后,你想要做出怎麼樣的決定,我都會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不再過多干涉。”

言語剛畢,他便隨手斫斷了旁邊樹樁上系著的韁繩,一躍騎上了樹邊的馬匹,朝著宋師道、李靖、宋魯的方向最后了兩眼后,向著歷城的方向緩緩加速。

宋缺神采勝昔,坐在馬背上的他更加威武從容,神態之輕松自在,邊上的李靖敢發誓從未在任何人上得睹。他外披素白大氅,迎風拂揚,自有一睥睨天下的雄姿。

在額頭扎上紅布帶,帶尾兩端左右旁垂至肩胛,英俊無匹又充滿學者風范的面容含著一的喜悅,名懾天下的天刀掛在背后,刀把從右肩斜出來,策馬而來的風采直如天神降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