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282章 煉虛囊,東郊祭臺(四k)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282章 煉虛囊,東郊祭臺(四k)

由于時間已晚,跟文高告了個別,帶著猿公返回了禹王宗廟的住所,等到吃過芮溪準備的晚飯后,就開始了持續一整夜的武學修習。

……

第二天,會稽城東郊野中,三萬裝備良的君子軍,隊形整齊地站立于祭臺前的廣場上,旌旗如海,軍容鼎盛。

在這支軍隊列陣的前方,矗立著一座高達九百丈的夯土臺基,分為九重三層,表面覆蓋著青石與白玉,頂部坐落著一間巍峨的大殿,以鏤凋的銅基巨柱支撐。

在正中央的大殿外面,高臺樓臺林立,隨可見或為石頭或為青銅的吉祥神,開闊神圣,氣象萬千。每重門闕、過道走廊,皆見有持戈披甲的銳士卒守衛。

而在距離軍陣數百丈的大片區域,則遍布著麻麻的人頭,基本上是會稽城中有頭有臉的富商巨賈,名士豪杰,自發地前來觀禮,想要旁觀接下來宏大的祭典。

Advertisement

趙青、猿公,以及武院的大部分學子,自然也不例外,特意前來,各尋了一較高的位置,準備一睹越國平日里有人見的頂尖強者與高層。

尤其是越王勾踐,這位代表越國最高等級的統治者,同時也是越國目前公認能排前五的高手,格外引起了的好奇心,雖然相隔了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但也想要見識一番。

東郊祭臺中層高聳的鐘樓,傳來了銅鐘的巨大聲響,一聲接一聲,接連七七四十九響,激的聲波通過天地元氣這個介,霎時間便響徹方圓數百里,朝著遼闊的山會平原擴散開來。

周禮規定,天子之鐘九九八十一聲,諸侯之鐘七七四十九聲,唯有周公的封地魯國是其中的例外,被特別授予了天子禮樂的規格,也能敲出八十一響。

但對于早以逾制稱王的越國來說,這種規定并不重要。之所以只敲了四十九聲,其實是由于要對吳國表示敬畏之意,居于吳國的規格之下。

此時正是午未之,太升上中天,耀大地,越王勾踐佩著步劍,在穿皮弁服,執玉圭的禮和手捧法杖、神肅穆的巫師引領下,緩步登上祭壇的臺階。

跟在他后的,則是穿上太子袍服的與夷,以及司空范蠡、司徒文種、司馬諸稽郢、司寇扶同、司農皋如五位最重要的上大夫。

太宰苦、司直皓進,兩位小司馬舌庸、公子倉歸,以及姑蔑君、東甌君、始罔君、句章君、鹿池君、不夜君、朱涯君等前來的封君和貴族,紛紛排列于后,整齊有序,氣氛莊嚴肅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