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247章 形神坐忘論,經脈移栽(四k)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247章 形神坐忘論,經脈移栽(四k)

雖然場上已沒有了雙方氣息的撞,不再天人相應、應象,但積聚而形的烏云仍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散去。

天上的雨依舊在傾盆而下,不遠的廣場上,群雄紛紛到附近殿閣的屋檐下避雨,并脖探頭向著已經結束了戰斗的趙青與逍遙子,以及他們邊上的掃地僧去。

在目睹了這些一場驚天地的手之后,他們或敬畏、或崇拜、或嫉妒、或恐懼,神態不一而足,也對武學的巔峰有了新的看法。

尤其是林寺的十幾位出來的玄字輩老僧,本來想著在事告一段落后,在玄寂、玄難的帶領下,嘗試找趙青的麻煩,此時不由得心生懼意,再也沒有了這樣的想法。

……

果然是要上窺“合道”之境了嗎?“太玄十二劫”,又是什麼絕學?

在聽到逍遙子的相邀之后,趙青心中暗暗思索,明曉自己若有機會目睹對方正式飛升的場景,應當能得到不悟。

從他的況來看,“形神合同于虛”的道路應該是能走的通的,而且似乎并沒有與“至無極”“至無極”的路線互相排斥。

話說回來,倘若兩者并不相斥,那麼是否可以將兩條路線互相結合起來,以打下更堅實的基?

還有,逍遙子將要修的“合道”之境,放在主世界中,是否就相當于“下六氣”的水平?

但從戰力來看,他在此戰突破之前,未必能夠勝過神勁第二關的“六腑顯神”,甚至對上第一關的“五臟化神”,多半也沒什麼優勢。

自己在鞏固“天人”的境界之后,大致有著罡勁第三關“混元如一”中靠前的戰力,能與神勁中墊底的水平上一,也就比逍遙子所表現出來的實力,弱上了兩三

Advertisement

其中的原因,應該有此方世界天地靈氣限制的緣故,然而,主世界的勁力說也經過了近萬年的演變與改進;

縱然據說在上古時期,有許多生而為“六氣境”,甚至“天衍”級別的特殊生靈、先天神人,例如“生而神靈”的高辛氏帝嚳,所以對“六氣”境以下并沒有多研究、打磨。

但論及底蘊,也并非是此方得道仙者不足十指之數的世界,能夠比較的。

當然,在心靈境界、特殊道路這些方面,較低級的世界,也是有些不可取之的。

在趙青看來,逍遙子的戰力并沒有那麼出眾,但倘若自己以多方面發展的眼,解析他所走的路線,未必不能開發出許多對應提升戰力的手段,從而與勁力系基本持平。

最后,對方如果功得道飛升,來到更高等級的世界,這是否意味著自己的“夢”世界,從某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包括著此方世界的上界的?

想到這里,趙青心念一,生出了一些關于“飛升”的想法,準備在“三年期限”的末尾,試上一試。

而就在思索的時候,逍遙子周的領域緩緩,從十丈變為了周五尺,將雨水自然而然地排斥在外,如同趙青同樣的五尺與掃地僧的三尺一般。

與此同時,他手臂千瘡百孔的袖袍有如被無形的針線補一般,破破孔迅速消彌,看起來似乎恢復到了全新的狀態。

神氣完全合一,無滯無礙后,對于真氣的縱,已不是“如臂使指”能夠形容的,而是抵達了一種極其細微的地步,可以將一道真氣分為千萬縷,彼此間不差分毫。

但這樣的縱,僅僅限于,而不能顯于外。更不用說,縱外界的天地氣,使得其進化如此細的變化了。

在趙青的應中,逍遙子氣息不顯,不地地控制著天地氣中較渾濁的部分,將其迅速地轉化為凝實的細,以用來修補道袍。

這樣的手段,完全可以與當初彭余所使出的“罡氣化兵”相比較,甚至猶有過之。

旁人不知,或者單純地將其認為是仙神之力,但趙青卻明白這其中的原理,不由得心生贊嘆,并生出了以相似方法強化劍氣威力的靈

“趙青道友,我所參悟的得道之法,是從‘形、氣、神”三者著手,以‘氣’之法作為‘形神合同為一’的介,先‘天人匯’,再逐漸斬斷與天地間的聯系,最終做到‘天人相離’。”

手之前,逍遙子完全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借機突破,幾近勘破“最后一著”,欣喜之下,主介紹說明道:

“所謂‘天人相離’,就是將自周圍的氣場完全掌握,與外界的大天地分隔開來,形一個與神氣相融的領域。其中的要,與‘還虛’相似,仍在于一個‘忘’字。”

“忘己、忘形、忘界,忘界之后,方能‘相離’。”他神莊重地點出其中的方法,并開口補充道:“而與‘忘’相關的理論,據我所知,當首推司馬承楨祖師所著的《形神坐忘論。”

“司馬承楨?”趙青心中暗暗回憶,想起了此人相關的事跡。

司馬承楨為陶弘景之后道教上清派第四代傳人,是道門承前啟后的宗師級人,曾被唐睿宗、唐玄宗尊為帝師,帶領道教進了全盛時期,而且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是一個難得的全才。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承楨還是李白的忘年,算是他在道學與詩文上的半個老師。

聽逍遙子的說法,他雖然奇遇得到了“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傳承,是來自于司馬承楨傳下的道脈。

或許,逍遙派之所以重視各般雜藝,也是沿習于此。

只聽得逍遙子簡述道:“‘坐忘’之旨:‘離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謂坐忘。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不覺其一,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慮皆遣。’”

“求道之階,先資坐忘。坐忘者,為亡萬境也。故先了諸妄,次定其心,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空然無基,然不,如此則與道冥,謂之泰定矣。”

“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隨道通,與神合一,謂之神人……”

“形隨道通,與神合一”,原來這就是對《莊子中“神人”的準確描述嗎?

趙青心中忽生悟,明白了經“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和得道”,以循序漸進的七階“坐忘”,而臻至“形神合一”“得道仙”的大致道路。

同時,聽著逍遙子對《坐忘論的講述,也作出判斷,知曉自己目前正于“真觀”與“泰定”之間的境界,若能長久維持“無心于定而無所不定”的“泰定”之境,便能破開通向“煉虛”的門檻。

而就在這時,遠傳來了清朗的聲音,續上了逍遙子的講述:

“神虛融,無變滅,形與道同,故無生死。則形同于神,顯則神同于形,所以蹈水火而無害,對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無間。”

趙青心念一,逍遙子戰力低于預計的原因,或許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他的修行更加于偏向于防、生存的方面。

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去,只見無崖子跟蘇星河兩人,自遠一座殿閣邊上的過道走了出來,兩人向著逍遙子長拜而下,卻在十數丈外被他虛扶止住了作。

既然王語嫣到了林寺,他們兩人也早就到了這里,向寺僧人尋了一暫宿的居所,不過并沒有興趣參與聲討玄慈的大會。

而在聽到外界手的響聲,以及應到寒冷凌厲的劍意時,兩人及時地出來觀察,并認出了與趙青相斗的逍遙子——雖然蘇星河未曾見過他師祖的面目,但無崖子也留下過相關的畫像。

“師弟!師父尋找你多時了,你怎麼才出來……”見到突然出現的無崖子,姥心神劇震,隨即喜上眉梢,連忙冒雨奔了出來,向著他直撲而去,后留下了一條長長的殘影。

正當要跟無崖子來一個大人與小孩間的擁抱時,姥忽然間發現了他腳上的異狀,立刻強行剎住了腳步,神復雜地道:

“師弟,你的……傷得重不重?需要我幫忙嗎?對了,還有師父在,肯定能治好的!”

一把推開神訝異的蘇星河,姥直接把無崖子橫起抱在了懷里,抱著他向逍遙子的位置奔去,作比來時候輕了許多。

奔回到一半的時候,不遠群雄避雨的地方,有七男一突然間也奔了出來。

其中一個拿著方板的黑須老者與另一個容貌奇古的抱琴老者,以及在江湖上名極高的“閻王敵”,三人跟著姥后頭,似乎是要追回被抱走的無崖子。

另外五人,兩個是儒生打扮,一人似是個木匠,手持短斧,背負長鋸,一人扮得便如戲臺上唱戲的伶人一般,最后的子,則是個中年婦。

他們沖出來后,奔到離蘇星河丈許之,無視地上積聚的雨水,一齊跪下,道:“師父,你老人家清健勝昔,咱們八人歡喜無限。”

原來,這八個突然奔出來的人,正是蘇星河所收的徒弟函谷八友,因為丁春秋的緣故被逐出了師門。

蘇星河在離開擂鼓山的時候,吩咐手下聾啞門的弟子尋找他們八人,告知他們無需再擔心丁春秋的威脅,允許他們重歸師門。

林寺見多年未見的師父之后,函谷八友激不已,連忙奔了出來,并瞥見姥抱走師祖的形,由武功最高的琴癲康廣陵、棋癡范百齡、神醫薛慕華前去阻攔。

“唉!”蘇星河看向跪下的五個徒弟,急忙朝另外三人去,想要阻止他們的行為。

就在剛才,他于旁邊看得清楚,知道師父無崖子在被橫抱的時候并未反抗,猜到那個輕功奇高的,應該就是自己的師伯,此舉純是好意。

不過,行事如此莽撞,毫不顧及師父無崖子的面,這個師伯,還真是有個啊!

蘇星河心中不由得想到,并向徒弟們簡要地解釋了幾句,也跟著向逍遙子的方位奔去。

……

見到姥如此急切的行事,抱著無崖子趕來,逍遙子微微一笑,阻隔了落在他們兩人上的雨點,形一晃間,就將無崖子接過、擺正,握住了他的手腕,探查他傷勢的況。

早在發覺趙青修習過逍遙派武學之后,逍遙子就有所預計,料到無崖子很可能并未達到能發七寶指環神烙印的境界,真正發烙印的人,其實是趙青。

畢竟,就算是隋唐之時的武學盛世,道佛儒三家,能夠達到“還虛”境界的大高手,也不是每一代都能出現的。

“下半經脈完全碎,這樣的傷勢,不可謂不重。”

迅速得出探查的結論,逍遙子瞥了一臉憂姥與神平靜的無崖子幾眼,沒有詢問傷的原因,而是開口道:“但使用‘經脈移栽”的方法,還是可以治愈的。”

經脈移栽?趙青心念一,雖然先前從無崖子學到了一些高明醫,如更換眼球、接續斷肢等,但“移栽經脈”之說,還是第一次聽聞。

經脈完全碎,就移植換上一條新的,這樣的手段,理論上也確實說得通。難怪,無崖子曾經說過,他師父親自出手,或許能夠治好傷勢。

趙青心中暗暗思索,并有些訝異地發現,在應之中,逍遙子竟然已對無崖子開始了治療。

雖然應有所模湖,難以探查清楚,但逍遙子應該并未使用他人的經脈,而是自無崖子上半的經脈中截取了一些微小的片段,以極其微的手法,將其轉移到了他下半經脈原本應在的地方。

使得這些剛剛獨立的“經脈種子”,緩緩吸納的真氣力與被接引而來的外界天地氣,逐漸催生恢復,向著完整的經脈而發展。

果然,移栽別人的經脈,不如用自己的合適。趙青心中生出明悟,并從這個超出了絕大多數高手想象的特殊醫中,聯想到了“形、氣、神”之間的轉換方式。

湊近兩步,倏然發覺,逍遙子的這門醫,其實正是包含“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奧的演示,讓自己對這方面有了更深的領悟。

對方之所以當眾進行治療,一來是信心十足,二來,也是為了回報自己助他突破的恩

同時,從“經脈移栽”的醫中,趙青進而想到更深一步的“療傷”能力,推測以同樣的方法,或許還能達到“斷肢重生”的效果。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