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235章 掃地往事,羅漢伏魔(四k)

《和離后,我被太子嬌養了》 第235章 掃地往事,羅漢伏魔(四k)

只見掃地老僧原先慘白的臉已然恢復正常,向剛才只用了五招就將自己擊敗的趙青,開口嘆道:“老衲習武一百三十五年,修禪四十年,原以為世間已沒有什麼能讓老衲心中震的事了。”

“然而,今夜見識到了居士的絕代神功,知道老衲有生之年,竟能夠有見證他人‘飛升’壯舉的可能,卻是讓老衲的心湖陡然漾起波紋。”

雖然自稱心湖漾,但他說話的語氣平平澹澹,仿佛是看了一切的超然。

穿過冰霧灑下,剛好把老僧罩在澹白的里,與銀裝素裹的地面融為了一,給人以一種他亙古以來就一直屹立在此地般的錯覺。

習武一百三十五年?趙青心念微,單論親眼見識過的高手,在諸天世界中,掃地僧的年齡已是最大的了。

一百五十歲上下的年齡,難怪對方似乎與逍遙派有著某種關聯,卻依然蒼老到了這個模樣。

北冥神功、小無相功的駐效果,大概能將衰老速度延緩一半,逍遙派真正擅長駐不老的武學,還得是天山姥所練的“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

至于老僧之所以能在鋒失敗反噬后,很快地恢復了過來的原因,到了趙青如今的境界,不過瞬間便明悟了其中的道理。

“瑜加”類的武功能夠大幅提升自愈的能力,其實是因為對前七識的掌握,同樣是對加強控制力的一個過程,可以釋放出中蘊藏著的各種潛力。

以掃地僧在心識上的造詣,以末那識思量周一切的能力,就算沒有修習過“瑜加”之類的功法,他的活力,亦是遠遠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

“前輩,不知道歷史上功‘飛升’‘涅槃’的高人,都有哪一些?”想了想,趙青開口詢問道。

Advertisement

老僧思考了一會,回答道:“最遙遠的時候,佛祖釋迦牟尼自然是‘涅槃’的第一人,而同時期的春秋,也有一名高人‘飛升’而去。但是在這兩人之后,‘飛升’‘涅槃’的傳聞多次出現,卻并沒有多實證。”

“只是不腐不壞的話,道家煉神之境、佛家見道之位,都完全可以達到,死后千年不朽的表現。常人眼界不足,則容易將這種現象誤認為他們已然佛。”

“而在沒有真氣力加況下,死后依然堅勝鐵、金剛不壞,比純粹的不腐更勝一籌,也只要達到還虛煉虛之間的境界,就可以初步修。”

“葛洪在《抱樸子篇?論仙中,將仙人分為三等,即尸解仙、地仙、天仙。這三者之中,唯有‘天仙’才是打破虛空、白日飛升的‘合道’之境。”

“而所謂‘尸解仙’,號稱得道后而仙去,實則不過是煉神大、邁還虛的表現。修到了這個級別,依靠某種特殊的功法,他們元神離后尚能存世多時,可以顯出部分神異。”

“‘地仙’者,稱為大地游仙,真正‘天人合一’,擁有了超越凡人的能力。古往今來,能達到此境者不過寥寥。大多數的‘地仙’,其實不過就是沒有的煉神還虛修者而已,名不副實。”

說到這里,老僧的聲音頓了頓,道:“自南北朝、隋唐五代以來,老衲所知的道門‘地仙’或佛門同級別的高人,有達祖師、鐘離權、呂賓、蓮花生等人。而像禪宗的二祖至六祖,佛法境界固然高深,但武學修為并不如何出眾。”

“昔年,達祖師在東渡而來的時候,就已是阿羅漢果的境界,一武功超絕于世。但他卻并不留阿羅漢果的神異,毅然轉修大乘菩薩道,耗時數十年,重修至八地菩薩的境界。至于最后的一著,他有沒有功邁出,老衲就不知曉了。”

“說起來,老衲這一百多年來,到天地靈氣似乎在逐漸變得稀薄,可見在隋唐時期的武學盛世之后,世間武道就開始了一步步的衰落。”

“然而,仿佛是回返照一樣,在這個武學即將凋零的時代,出現了段思平、慕容龍城、老衲等還虛級數高手,還誕生了兩位邁天人合一、煉虛之境的大宗師,更是有居士你這等資質千古難逢的人。”

“兩位邁天人合一境界的大宗師?”趙青心中微驚,其中一位是逍遙子,還有一位是誰?這人還在世嗎?

老僧點了點頭,解釋道:“第一位,算是老衲的半師半友,其名為逍遙子,早在七八十年前,就已經天人匯,走在了煉虛合道的路上。第二位,昔年武林中人稱劍魔獨孤,一人一劍橫掃天下,所向披靡。”

“四十年前,獨孤居士步還虛之境,擊敗了當時還是道家中人的老衲,在老衲上留下了不可療愈的創傷,不得不由道轉佛,蹉跎四十年,亦無法消磨自己心中的影。”

“四十年過去,雖然不知獨孤居士何地,但據他當年的天資,多半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境,足以與逍遙子道兄一較高下。”

竟然是獨孤求敗?趙青心中一驚,思緒起伏不定。

《神凋俠中,從楊過先猜測獨孤求敗是至六七十年前的人,之后則認為神凋已經活了數百年來判斷,獨孤求敗比天龍時代更早,其實并不令人意外。

在此之前,趙青發覺此次夢,大多數高手都是空手對敵,可能蘊有金行之氣的神兵利相當稀,除了無崖子李秋水以前的佩劍外,似乎已沒有別的了。

與之前的兩個世界中,收獲多于消耗的況,頗有差異。

現在看來,金行之氣的收獲,或許就要落在獨孤求敗劍冢中的幾把劍上。

話說回來,能夠對上專攻劍道、武功已經達到巔峰的獨孤求敗,對自己的收獲啟發,絕對比掃地僧要多得多。

也不知道,獨孤求敗與逍遙子兩人,有沒有見過面,過手呢?逍遙子六七十年前就離開了逍遙派,疑似遠走海外,兩人一直沒有相遇,也屬正常。

劍冢的位置在襄城附近,想要尋找獨孤求敗的話,應該并不困難。

……

“不知道,前輩與劍魔獨孤,究竟是起了什麼沖突?”趙青心中暗暗思索,開口詢問道。

看來,掃地僧在應到自己的時候,反應不太正常,就像很怕被人找到一樣。莫非,他之所以待在林寺藏經閣,做一個不起眼的雜役僧,其實是為了躲避獨孤求敗?

似乎是猜到了趙青的想法,老僧輕輕嘆了一口氣,解釋起來:“五十多年前,姑蘇慕容氏邀請老衲幫忙化解一樁沖突,由于昔年慕容龍城對我李家曾有過大恩,老衲當即應允前往。”

“聽當時的慕容氏家主說,在更早十來年的時候,他認為獨孤居士與自己同屬鮮卑一族,又天賦高絕,是以極力拉攏,許出了各種好。”

“然而,對方并沒有接善意,反而趁著他不在家中的時候,潛參合莊還施水閣,閱其中的武功籍,并通過十年的修習,武功超過了慕容氏家主,還想返回來進行報復。”

這個慕容氏家主,從慕容博、慕容復的品行來推斷,多半是在污蔑他人吧。趙青心念微,懷疑所謂的‘極力拉攏’,估計是‘威’才對。

另外,獨孤九劍對天下武學兼收并蓄,原來也有還施水閣的一部分功勞,確實合理的。

老僧輕嘆一聲,知道林寺中人會因為方才手時的巨響前來探查,所以開始向著山下走去,口中繼續道:

“當時的老衲,打聽到江湖中獨孤居士的名聲很差,被人稱為‘劍魔’,視為魔頭一般的人,于是對慕容家主的話,深信不疑,不但想要化解雙方的沖突,還準備對獨孤居士小懲大戒一番。”

“事實上,在真正手的時候,老衲才發現,對方絕對不是江湖傳聞與慕容家主話語中的惡人。但是沖突既起,獨孤居士的劍法又太過凌厲、有進無退,無奈之下,老衲只好施展出生平絕學,將他擊傷挫敗。”

趙青跟著老僧一起向山下行去,聞言點了點頭。

武學高明之士,從武功之中,便能深切了解旁人,有如文學之士能從文字中識得對方人品。

雖然也有偽裝的可能,但掃地僧當時或許已初臻“天人”之境,知能力極其驚人,作出的判斷,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老僧邊走邊道:“大約六七年后,獨孤居士再次出手,于參合莊一劍將慕容家主斬殺,隨后便開始尋找起了老衲的蹤跡。又過了五年,老衲與他在一名為絕谷的地方約戰,被當場擊敗,勉強逃生。”

谷?趙青心中一,絕谷的君子淑劍等兵,在材質上相當不錯,雖然沒經歷過什麼高手,但或許也能蘊育出量金行之氣來。

“若你心中的猜測一般,老衲之所以待在這林寺,最初確實是為了躲避獨孤居士的神劍。”

老僧將事娓娓道來:“當年一戰,他在老衲的左肋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劍意,足以在遙遠的距離上,就應到老衲的位置,千里鎖魂。”

“為了改變神氣質,避免被劍意應到,老衲將一道家真氣盡數轉化為了‘易筋經’力,為了一個純粹的禪門中人,并在上代方丈靈門大師的幫助下,化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服事僧,居于藏經閣的邊上。”

“四十年時,轉瞬即逝,老衲從初禪門時的惶恐不安,慢慢到了自己與佛門深厚的因緣,逐漸除去心中“貪、嗔、癡”三毒,并創出了一門幾可以與易筋經比肩的佛家功,以及五式求佛護道的印法。”

“唉!其實恩德是緣,冤仇亦是緣,仇恨不可執著,恩德亦不必執著。塵世之事,皆如過眼云煙,正是‘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現在看來,獨孤居士之所以在當年的戰后沒有使出殺手,多半是因為他已經查明事真相,知道老衲本是到了慕容家主的蒙蔽。”

說到這里,兩人已經走回了藏經閣旁,周散逸出了玄妙的神波,自然而然地讓趕過來調查況的林寺一流好手玄生忽視了他們的存在。

只見老僧隨手打開了樓閣邊上的一扇房門,自屋取出了一只木盒,打了開來,顯出了里面并列放置的三排木制玩偶。

這些木偶上油著一層桐油,繪滿了黑線,一共有十八個,刻工極是巧,面目栩栩如生。

每個木偶的神無一相同,或喜悅不,或痛哭流淚,或裂眥大怒,或含凝睇。

老僧介紹道:“說來慚愧,老衲將自創出的這門功,命名為‘羅漢伏魔功’,倒是有些冒犯獨孤居士的稱號。”

羅漢伏魔功嗎?趙青心念微,向著這十八個木偶去,發覺上面的行功線路頗為玄妙,不在北冥神功、明玉功之下。

“這門功法集佛家功之大,又融了一部分道家的理論,甚為微深奧。唯有天資聰穎之人,摒絕了一切俗慮雜念,方才可以初步門。”

“此功主攻調和,滋養神,修練出來的力,可以促進修習者對前七識的應,無形中提升佛法與心靈的境界,最終化羅漢,以懾伏外來的魔頭。”

老僧詳細介紹道:“而達祖師傳下的易筋經,則主要是一門能夠轉移調整筋骨、經脈、竅的輔修功法。便是資質普通之人,只要禪心,就可以通過對筋骨脈絡的調整,為常人眼中的絕頂天才。”

“老衲所創出的‘羅漢伏魔功’雖然沒有‘易筋經’更改資質的妙,但完全可以與‘易筋經’一同修習,兩者相互補充增進。”

“今日一戰,同趙居士一樣,老衲也有著不收獲,或許用不了多久,就能夠將縈繞于中達四十年之久的劍意融解,傷盡去,在證就‘有余依涅槃’的道路上多出幾分希。”

老僧用激的語氣對趙青道:“如果居士同意的話,老衲想與居士你流‘易筋經’、‘羅漢伏魔功’、‘解煩惱印’、‘佛門四禪五通’的奧。”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