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482章 孔圣人愚民?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482章 孔圣人愚民?

直播間畫面之中!

孔圣人無比詫異:“這話與我的有教無類理念相悖麼?”

“你們后世是如何認為的?”

江逸回道:“大致有三大觀點,一方認為您這是愚民,認為對于老百姓只需要讓他們按照朝廷的意思去做就可以了,而不能讓他們懂得我們為什麼這樣做。”

“支持這個觀點的人認為,在春秋戰國時期,愚民思想似乎已經為一種思,許多學派的代表人,都不同程度地流出愚民主張,所以夫子您也不會例外。”

“另一方則認為真正的斷句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民眾認同,那麼就要引導他們,民眾如果不能認同,那麼也要啟蒙他們。”

“反對此觀點者認為如此斷句不合符春秋時期的習慣,若夫子是此意的話,那麼在兩個使字之前,都應該會有一個‘則’字。”

“還有一個觀點認為:這個‘知’通的是‘折’字,也就是強迫的意思,而‘由’通的是啟迪的‘迪’字,也就是----民可使迪之,不可使折之。”

“意思是百姓們若是認同,我們就要引導他們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如果百姓還不認同,我們也應當啟迪教化,而不能用強權迫他們。”

江逸一字一句,十分謹慎的把這些爭議說了出來。

鬼知道當他看到孔圣人文獻的時候頭有多大!

Advertisement

觀眾們也是聽得一愣一愣。

“好家伙,你這讓我讀我都不一定能讀順啊,江神這臺詞功底也太強了!”

“牛,第三種觀點我還真沒聽說過,這麼理解好像行?”

“何止是行?這簡直是絕了好吧,這不就是夫子一輩子都在努力的事嘛!”

“我剛查過了,‘知’還真的可以通‘折’字,而且在春秋戰國時真有人這樣用,由也可以通‘迪’:意思是道路!”

“而且這似乎很符合孔圣人的意思,現在典藏華夏說圣人真是這麼想的我也信!”

直播間各國對孔子有不了解的人都流了起來,許多學者聽得更加認真。

這些學者中倒是有不人聽過這種說法,但這也只是說法之一,還不足以說服他們。

當聽到愚民觀點的時候,江逸注意到,即便是曾經說過六十而耳順的夫子,也不由皺了皺白眉,眼角泛起十分集的皺紋。

“你最認同哪點?”孔圣人看著他問道。

江逸回道:“晚輩最認同第三點。”

他說出了自己的分析:“第一個觀點的說法的確符合春秋末期的大勢,但夫子并不是一個迎著大勢的人,否則您便不會因為得罪三桓而離開魯國,也并不會因為沒有遵從其他貴族或國王的想法而顛沛流離。”

“您一生都在倡導著有教無類,主張的便是開民智,教化世人。一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能教導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師者,怎麼會主張愚民?”

“所以晚輩認為,以您本就沒有順從的浪和大勢來斷定那句話的意思,認為您愚民并不可取。”

“評定一個人,的確是要從各方面綜合去看,但若以寥寥幾句,便否定一個人一生的行和信念,晚輩并不茍同。”

孔圣人微微點頭,看著江逸的目多了幾贊賞,說道:“后生,繼續。”

“從語境和夫子的一生所為來看,第二點和第三點似乎都很立。”

“在論語泰伯篇中,您的弟子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記載在了‘興于詩,立于禮,于樂’下,再下句便是‘好勇疾貧,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也。’”

“若是說記錄您言行的弟子,在這些句子的前后順序上沒有嚴謹安排,東一句西一句,晚輩是萬萬不信的。”

江逸說出了自己的分析:“晚輩認為,他們極有可能會像論語中有各種篇的劃分一樣,先是想好要記載的是哪一篇,然后再回憶容,回憶先后,最后記載,這是最為通用、規整和有效率的辦法,您教導出來的賢人和弟子不可能想不出來。”Μ.166xs.cc

“所以晚輩斗膽認為這三句話的意思應當聯系于一,便是----”

“興起在詩,卓立在禮,完在樂。”

“百姓們若是認同,我們就要引導他們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百姓若是不認同,我們也當啟迪教化,而不能用強權迫。”

“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窮困,就會犯上作。對于不仁德的人或事迫得太厲害,也會出子。”

當聽到這一連串解釋的時候,無數的觀眾都瞪大了眼睛。

“媽媽呀,這三句連起來也太通順了,我竟然有些信了怎麼辦?”

“到底真的假的呦,真要這樣說的話,孔圣人的確沒有愚民的意思啊!”

“我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麼圣人能夠譽滿千古了!”

“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如果儒家真的愚民的話,早在戰國時期就書的論語,難道就沒有有骨氣和能力的百姓和士子讀嘛,難道兩千多年都出不了一群能推翻儒家或者反抗論語的狠人?”

直播間的彈幕瞬間瘋漲,這個理論讓支持第二、三點的學者們心頭更加大定,認為這就是最靠譜的觀點!

存在即合理,兩千多年都沒有人去推翻,難道是那個時期的百姓都傻得離譜?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絕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句話并沒有大的問題,甚至極有可能符合人心所向!

支持二、三觀點的學者更加確信,自己對這句話理解的大方向絕對沒錯!

而第一種觀點的人則沉默不語,開始思考,真的像典藏華夏說的這樣麼?

難道,真的不是華夏臺在洗白孔圣麼?

想起孔圣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再聯想起江逸所說,只看寥寥幾語,就認為一個一生致力于有教無類的圣人在愚民,這難道不是抹黑,這難道不是對古人的偏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自己。

當然,依然也有些人是持否定態度的,畢竟這是古人,每個人對他們的理解,可大同,但全同幾乎不可能實現。

“突然有些激了是怎麼回事,聽江神這麼一解釋,我竟然有種豁然開朗的覺!”

“是啊,可能我們真的冤枉孔圣了!”

“可是二三個觀點的人都符合孔圣的主張哎,為什麼江神選擇三,到底哪個更備可信度?”

“不要著急,江神肯定會給我們答案的!”

觀眾們對江逸又來了信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