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另兩個覺出不對,沒把他那一份分潤全數給了,纔多救得下來一點子銀錢,忙就拉著人往回走,生怕再出什麼事。
誰料到才行到一半,剛過了白馬縣,便聽得左近人在傳那導通汴之事,說是都水監請了聖意,今次導通汴時服役的百姓能按著在其中的功勞分田分地,而商賈可以提前同百姓簽了契紙,買他們將來分下來的田地。
那田地乃是清淤通渠時新開闢出來的田,頭三年不收賦稅,將來自有衙門再去分田等。而誰人買田過十頃,便能按其所買的田畝覈算,按天、按分區,在沙谷口據說有數萬人丁的營地裡頭販賣貨。
表親年紀小,頭一回出來做買賣,倒還罷了,另兩個多年在外行商,立時就品出其中得利所在,趕急趕忙來了沙谷口營地探問況。
誰知來得太晚,離得近的新田早被搶得乾淨了。
此時那兩兄弟就在囉嗦那表親,一個說他貪,平日還罷了,眼下耽誤了發財的機會;一個說他年紀輕,不曉事,今次虧了銀錢,將來定要引以爲戒。
那小表親本就吃了虧,花了大錢做教訓,又見兩人訓個不停,實在不太聽,便道:“這也不管我的事,便是早來十餘日,說不得也早被買得乾淨了——你們且沒聽見,最快作的就是這沙谷口左近的商人?我們幾個外地的,怎可能搶得過本地的?”
又道:“況且此事究竟是個什麼況,也不曉得,這把水引到汴渠裡,聽著都覺得不太對勁,況且這汴渠年年疏通,年年修堤修壩,不照樣年年都淹得厲害,誰曉得今次是個什麼況?咱們這才幾個錢,便是買也最多買得十頃田地,全賺有限,可那田將來淹了,這一回賺的銀錢,只怕還不夠那一日賠哩!”
“我呸!”他那兄長登時罵道,“你個屁,說的什麼屁話!今日管這導通汴的是顧通判!他做的事,怎的可能不行?!”
另一人也跟著罵道:“不懂事的,以前只曉得往外州四跑,也不曉得回來,顧通判做的事,從來沒有不通的!他來管這導通汴,這導通汴必就能行,他去做那通汴清淤,那新田就絕不會被淹,你個傻子,眼前有錢不會去撿,擋了你哥哥的發財路,我們都不怪你了,還在此狡辯,看我不把你好打!”
果然就舉起手,朝著那小表親做個要打人的架勢。
一聽得是誇自家五哥的,季清菱的耳朵就豎起來了,甚至都不覺得後頭吵,只把手抓著筷子,聽得津津有味。
爲著銀錢,那一桌子鬧個不停,卻又不是那種大鬧,聽來甚是有意思。然而沒吵多久,原本的驛卒就出來了,端了兩個托盤給季清菱上菜上粥。
見得驛卒來了,那兩兄弟便不好再罵,只得住了口,復又使了銀錢,另點了幾樣吃食。
季清菱吃得慢,一邊是今日得閒,也不著急,一邊卻是還想多聽幾句五哥被誇。
果然沒有失,兩兄弟說起了頭,便連番回憶往事,把而今的福壽渠、白蠟、濟民院等等當日顧延章留下的東西讚了又贊,又聽他們罵現任的州,說那姓張的,比起從前顧通判,簡直連提鞋都不夠云云,恨不得他什麼都不要管,眼下是越管越,若是不管,說不定還比而今強幾分。
得了這許多誇獎下早飯,季清菱胃口大開,把一整個顧延章掌大的炊餅就著粥吃了個乾淨,等到聽得後頭那兩兄弟唉聲嘆氣,拎著著行李,揪著小表弟就要出發回鄉,心念一,索放下手中筷子,趁著三人打自己桌邊走過的時候,擡頭道:“三位且慢。”
等到那三人都停了下來,便笑著道:“我聽得你們乃是自贛州來的,本要做這導通汴的生意——我也在贛州住過幾年,聽得鄉音,甚是親切,有幾句話,此時順口說了,諸位當個笑話聽罷。”
對面三兄弟忽然被住,都有些茫然。
然而季清菱卻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復又道:“幾位已是去過沙谷口的營地,也去過沙谷口的水事之,自然知道眼下已是做得七七八八——雖是不缺人力、不缺資,可等到竣工,卻是缺得幾樣東西——按著慣例,想來要在左近州縣調用豬、羊、、鴨,又要採買酒水,以供慶功犒賞。”
“我也不怕說個準話,離得此竣工,怕是還有十餘日,只要有心要做這樁買賣,總也來得及,雖是未必比得上在營地當中給民伕、吏賣東西得利快,卻也一般有不賺頭。”
說完這話,見對面三人愣愣的,也不廢話,只點了點頭,轉便走了。
還未走到通往後院的門口,秋月卻是和著秋兩個急匆匆自裡頭跑得出來,見得季清菱好端端的,頓時鬆了口氣,異口同聲道:“夫人!”
一個道:“一大早的,起了怎的不我們!”
一個道:“一醒來不見人,嚇了一屋子人一大跳!”
兩人拱著季清菱自往院子裡頭走了。
剩餘那三兄弟站在當地,一時竟是有些不知所措。
那小表親當先反應了過來,道:“這小娘子哪裡來的,長了一副好相貌,說話怎的這樣大口氣,才幾歲的小丫頭,竟是來教我們做買賣了!”
那兩兄弟卻是半日沒有說話。
過了許久,纔有一人道:“我原是打聽過了,若是照著原本的章程,應當還要一個多月才能做完啊……這話怕不是唬我們的罷?”
另一人卻是搖了搖頭,道:“我看那小娘子,說話倒是有模有樣得很……況且是顧通判在此管事,早半個月做完,不也是正常的嗎?當真如此,果然是有大賺頭——旁人怕是還未反應過來呢。”
“只不知那話究竟是說笑的,還是當真的……”
說到此,兩兄弟不約而同的無視了那一個小表親,互相商量了幾句,復才湊到門口,尋了個左近的雜役,使了銀子,好聲好氣地求了對方,去看今日驛站裡頭究竟住著幾位夫人,又都是哪一位人家的。
不過是打聽個閒話,銀子使夠了,一問就問了出來。
雜役回了話,自走了,剩得兩兄弟都合不攏。
那兄長出手去,對著弟弟道:“三弟,你且掐我一下,今日這事,不是假的罷?那當真是顧通判家的夫人……”
那弟弟也沒好到哪裡去,道:“二哥,你不若先踩我一下,我覺出疼了,想來就不是假的了……”
又失魂落魄地道:“原來做個贛州人還有如此好事……通判已是不在贛州做,這通判夫人,竟還想著贛州人……今日算不算財運自家往咱們頭上撞?”
兩人傻傻站了一會,終於醒得過來,見得耽擱了這許久,險些自己多扇自己兩掌,連忙揪著一旁還不知所措的表親匆匆出得門,自往左近縣鄉提前買酒買去了。
章節報錯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晉穿越到江西上饒縣一名窮困潦倒的儒童身上。這一年,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邊鎮宣府遊玩。這一年,江西寧王朱宸濠正暗中運作準備謀反。這一年,家徒四壁的徐晉尋求出路,最終選擇考科舉,從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一路過關斬將,卻一步步捲入了寧王朱宸濠造反的漩渦……
行走三界的法醫,穿越成寧王妃,剛來就得開膛破肚幫冤死的側妃取出棺材子,名聲鵲起,卻引得王府一堆女人嫉妒憎恨,你們愛爭爭去,老子隻愛屍體,隻想重操舊業,下堂求去又如何?“攝政王,不是我說你,你為什麼老色瞇瞇地看著我?就算我曾看過你光身子的模樣,那也是我的損失好嗎?我回去洗了多少次眼睛你知道不?”攝政王;“本王做事一向公平,既然你看了本王覺得委屈,那本王就委屈自己看看你,脫吧……”“脫你妹……”
這是一篇和相親對像在亂世里為了生存而努力干事業的基建文,又叫《我在亂世搞基建》 趙含章在相親回校的路上遭受意外,一睜開眼睛就到了正混亂的南北朝,在這個秩序崩壞,禮儀道德全都餵狗的時代,卻又有人不甘屈服於命運,嚮往著自由,樂觀向上的努力著。
癌癥晚期的黎湘在一次搶救中穿越了。她一個甲殼類食物過敏者,居然穿越到了一個小漁娘身上!這是什麼神仙世界!大閘蟹,小龍蝦……想想都要流口水了!等等!為啥爹把它們全都倒回江里了???閱讀提示:這是篇美食種田文美食種田文,慢節奏家長里短,和隔壁小…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淵在位,未來威震四方的大唐剛剛建立,風雨飄雨。薛朗,一個現代青年穿越到此時的唐朝,生存是個大問題。 從孤身一人到安居樂業,這是一個男人的勵志史。 PS:想看王霸之氣一發,古人五體投地拜服的基本可以止步,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管在哪里,能做的只是努力。本文主生活流。再P個S:略有存稿,放心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