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請看,從平城(大同)到云中城(今托克托縣南),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從平城出發北上,經過諸聞澤(岱海),再南下直達云中城。”
“另外一條是從平城向西,經過善無城,再出天險殺虎口,到達云中城。”
“而這支五千多人的匈奴騎兵,正好是從第二條道,朝著我等所在的善無城來了,他們想從殺虎口出去。”
“諸位再請看善無城以西,這是一條寬闊的狹長盆地,唯一的出口便是殺虎口,而匈奴人自大,并未在殺虎口這等天險駐軍。”
“秦忠,你帶領五千騎兵,馬上出發,守住殺虎口。”
“其余人隨某守在善無城,等匈奴人進狹長盆地,馬上兩邊夾擊。”
眾將士馬上應諾,看來這一仗又要抓很多匈奴人,搶很多戰馬了。
跟著參軍干活,就是爽啊!
但張赫還是擔憂,昨天斥候找到了驅魔人留下的暗號,暗號上說,他和頭曼單于已經前往云中郡了。
等頭曼到了云中后,肯定會派出大軍,前來接迎這支匈奴騎兵,因為頭曼知道,秦人此刻已經北上,要消滅他們。
張赫沉思片刻:“李信到什麼地方了,可有消息傳來?”
“并未有消息傳來。”親衛道。
張赫看了一眼地圖,立刻道:“讓人八百里加急,前往云中地(今懷遠市),李信此刻應當到了云中地了。”
“命令李信,不要管北方平城,朝著善無城靠近。”
……
李信和張赫在朔縣兵分兩路,他走的山縣方向,一路北上收復了山,又據張赫的部署,朝著云中地(現懷遠市)進發。
一路上,大大小小遇到了無數匈奴騎兵,不過面對大秦兩萬弓弩手,還沒等匈奴騎兵靠近,就被殺在程之。
后來匈奴兵學乖了,見到大秦步兵,轉就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他們從大量的秦軍北上,也意識到頭曼單于的大軍恐怕沒了。
就這樣,李信帶著大軍,來到云中地后駐扎了下來,等待張赫軍令。
因為再往北方,就是平城(大同),據斥候的消息,平城駐扎著大概一萬多匈奴人。
而就在此刻,張赫的軍令,終于到了云中地,張赫讓李信留下一萬步卒,五千弓弩兵,鎮守云中地,防止北方的平城匈奴南下。
然后,帶領剩下的四萬步卒,一萬五弓弩手,馬上朝著善無方向運,以便支援善無城。
李信留下了駐守秦軍,帶著剩下的大軍,馬上朝著善無方向進發,支援張赫。
隨著時間推移,五千匈奴騎兵,帶著大量的糧草和人口,終于緩緩地來到了善無城下。
他們看著善無城依舊沒有被攻破,一群騎兵在善無城前,開始跑馬,耀武揚威,朝著城樓上揮舞戰刀,瘋狂的嘶吼著。
張赫沉著臉,咆哮道:“二副將,你他娘的,老子的大弩呢?”
“給老子狠狠地干他娘的。”
“弩兵,馬上組裝大弩,給我狠狠地他們!”
十幾個弩兵,馬上扛著弓弩零件,跑上了城池,快速的安裝起來。
一會的功夫,五個大弩便安裝完,手臂的弩箭,一放進了弩槽,對準了城下囂張狂傲的匈奴騎兵。
“!”
隨著二副將一聲大吼,五大的弩箭,穿破了空氣,向了城下的匈奴騎兵。
嗖!
大的弩箭,穿破了匈奴人口,接著又進了第二個人口,連帶著第二個人掉下了戰馬。
有的弩箭,直接串著兩個匈奴騎兵,順便還撞飛了第三個人。
還有的弩箭,直接進了戰馬,戰馬瞬間倒地,一個拳頭大的口,開始飆。
“撤,撤退……”
匈奴騎兵嚇傻了,他們從未見過這等利。
聽到千人將大喊撤退,匈奴兵打馬轉就跑,再不跑,待會就是同伴的下場。
只是他們已經跑出了他們認為的程范圍,還沒等他們轉,那手臂的弩箭,竟然還能殺他們。
這一次,匈奴騎兵再也不敢逗留了,打馬狂奔,生怕城的秦軍追出來。
張赫看著這大弩,心中嘆,墨家工匠,就是厲害,他只是給了諸葛連弩的圖紙,順便提了點建議,讓他們把弓弩做大,沒想到墨家的人就設計出這種大弩。
墨家人在上黨長子的工廠里做出來后,王翦立馬讓人送到了雁門關。
而且這大弩還是現場安裝,用完之后,可以拆卸,攜帶十分方便。
匈奴騎兵吃了大虧之后,再也不敢靠近善無城了,遠遠地帶著資,如臨大敵地快速朝著殺虎口而去。
匈奴人還未走遠,張赫馬上命令全城老百姓,開始呼喊,城池上的秦軍手握大旗,搖旗吶喊。
排山倒海的聲音,從善無城傳出,讓這片天空都開始震。
接著,城門打開,五千黑甲騎兵,蜂擁而出,一字排開,手中的長刀已經難耐了。
匈奴人看到這陣仗,差點嚇尿了,這善無城哪里來的騎兵?
再看那城樓上,黑的大旗招展,城傳來震耳聾的聲音,馬上就知道,秦人的主力大軍,已經到了善無城。
“快,撤退,撤退,秦人追來了……”
剛才一波大弩,給匈奴騎兵心里留下影,這會又被這麼一嚇,領頭的匈奴人,馬上下令撤退,往殺虎口方向撤退。
因為他們已經接到了大單于兵敗的消息,秦人北上了,這支大軍估計就是秦人的主力了。
匈奴騎兵現在哪里還顧得上糧草和搶來的人口了,逃命要,萬一被秦人鐵騎追上,那就完犢子了。
于是乎,他們丟下了糧草和搶來的人口,打馬狂奔。
張赫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匈奴人主留下這些百姓和糧草,這會讓大秦騎兵沒了后顧之憂。
萬一匈奴人脅迫這些老百姓,張赫還只能干瞪眼。
“追擊!”
許褚大吼一聲,一馬當先沖了出去,后面騎兵紛紛跟上,殺向了匈奴騎兵。
匈奴主將帶著匈奴騎兵狂奔,他不敢留下來和秦軍廝殺,因為城不知道有多秦軍藏著。
只是等他們快要沖出這狹長的盆地,馬上就要出殺虎口這個危險的地方時,前方出現了一排黑鐵騎,每個人雙手舉著弓弩,靜靜地等待著他們。
再往后一看,黑鐵騎又追了上來,左右都是山崖,無路可走。
匈奴將領此刻才知道,上當了,上了秦人的鬼當!
秦人就是想要把他們往這山谷趕!讓他們逃都沒地方逃。
現在只能沖鋒,也許還能沖破對方的防,殺出一條路。
“沖,沖過去……”
匈奴將領大吼一聲,打馬狂奔,同時拉弓箭。
只是,他們剛剛沖到程范圍,秦人上空,出現了如同雨點般的黑東西。
漸漸地,那黑的箭雨,落向了他們的隊伍。
噗嗤……
一個個正在沖鋒的匈奴騎兵,應聲從戰馬上栽落下去。
秦軍在了一波箭雨后,見還有三千多騎兵,沖了過來。
秦忠在心中暗嘆,匈奴人騎就是厲害,五千支箭雨覆蓋了一邊,只是干掉了一千多人。
秦忠吼道:“虎虎虎……沖鋒!”
秦軍騎兵馬上收拾了弩箭,拔出了戰刀,張赫給秦忠說過,必須要和匈奴人面對面的干。
騎兵不能僅僅依靠先進的弓弩,騎兵重在沖鋒拼殺。
經過戰火淬煉的騎兵,才能稱之為鐵騎!
趙國多騎兵,而且常年和匈奴作戰,騎兵素質非常高,和趙國李牧的騎兵相比,大秦的騎兵,如今不能稱之為騎兵。
雙方萬馬奔騰,整座小盆地都開始抖起來,如同地震了一般。
兩洪流,終于穿而過,中間留下了無數的尸,和嘶鳴的戰馬。
五千對三千,匈奴人憑借著高超的騎,殺穿了秦軍五千騎兵。
只是當他們沖破秦軍后,殺虎口方向竟然被秦軍給堵死了,戰馬本就無法越過去。
此刻匈奴人只剩下一千左右,匈奴將領轉,怒道:“殺,反殺回去……”
秦忠已經整好了隊伍,弓弩準備好了,險地笑道:“有本事就沖過來,參軍只是讓兄弟們見一下匈奴人的,真以為爾等能殺穿咱們?”
“放!”
匈奴人還未沖到秦軍騎兵邊,就倒下一大半,其余的轉就跑。
秦國騎兵沖鋒上去,圍住了這幾百人,匈奴人終于是跳下戰馬,投降了。
再不投降,秦軍就會殺他們。
這次雖然全殲了五千匈奴騎兵,但大秦騎兵卻是損傷了一千多,這還是在弓弩覆蓋下,沖鋒的結果。
秦忠不得不佩服,匈奴人的騎真的是優秀。
不過這次見后,大秦的騎兵,也會慢慢的長。
張赫的意思是,要淬煉一支真正的鐵騎,能和匈奴騎兵正面扛的鐵騎,這樣才能在統一六國的道路上,不畏懼任何人。
ps:
補上來了啊!雖然兩章,但有六千多字。
一朝穿越到了星際時代,白洛很淡定的表示既來之則安之,只是異獸?她可以理解。可是喪尸?吸血鬼?妖怪?這些也可以勉強接受,但是白雪公主!?這是哪來的?!!啥?白雪公主還有面魔鏡?作者君,這真的是星際時代嗎?!!作者君:一切都是為了經驗!總之這是個穿越女一路打怪升級奮發向上最終成了一方富婆的故事~PS:新書粉嫩,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一切求~
宋清藍一睜眼,竟然穿成了正在生孩子的產婦。窮困潦倒,水盡糧絕,祖母重病臥床。還有四個弟弟和雙胞胎嬰兒要養。宋清藍擼起袖子開始賣煎餅果子,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大弟弟成了知名的皇商,二弟弟封了鎮遠大將軍,三弟弟考了狀元做高官,四弟弟瀟灑仗義過一生。就在宋清藍覺得自己終于可以松口氣當條咸魚了的時候,她那戰死沙場的丈夫卻回來了。還望著她深情款款的道:“娘子,再多給為夫生幾個孩子吧。”
林楓穿越了,仙帝之子。無敵的背景,最強的天賦,看似是完美開局。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原主是個舔狗,剛剛穿越而來,就遭遇狗血的退婚……既然如此,那便讓我教你這仙帝之子怎麼當!廢女主修為,滅其族,毀其宗門。一切在我麵前,都是螻蟻…………
天之驕子、少年意氣男主×才華橫溢、獨立自強女主。從針鋒相對到一往情深。 功成名就的職業女性李月池,因意外穿越到五百年前的大明朝,重生于龍鳳店的李鳳姐身上。 父親好賭暴虐,哥哥軟弱吸血,下人心懷鬼胎,她是家里的搖錢樹,也是家里的奴婢。 月池:……
【星際+萬人迷團寵女主+真假千金+打臉爽文+金手指巨粗+破洗腦包】蘇落意外穿越,來到六百年后的星際時代,成為一個聲名狼藉的假千金,即將被執行死刑。 想要活下去?那就假裝自己是地球人,參加直播綜藝,只要你能騙過觀眾,那就能逃脫死刑! 蘇落:可我本來就是地球人啊。用得著假扮? 典獄長:很好,就這樣,騙過觀眾、評委你就可以赦免死刑。 蘇落:…… 星際時代紅極一時的《誰是古地球人》播出百年間,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真正的地球人,收視率幾近于零。 欄目組被下最后通牒,被迫迎來收官季。 導演找來的嘉賓慘遭評委們的無情審判—— “一號嘉賓你深山老林隱姓埋名五百多年,看這膚色也就隱居了三天吧。” “二號嘉賓你說自己祖上是秦始皇?傳國玉璽上面為什麼寫的是古英語?” 三號嘉賓蘇落背誦一首詩。 來自韓星的觀眾:“你說辛棄疾是偉大的華夏愛國詩人?可他明明是我們韓星的歷史名人啊!” 蘇落:“……”這也能偷? 宋苒重回豪門,將假千金蘇落送進監獄,原本以為蘇落很快就會死去,卻不想她搖身一變成了華夏星球,不,是整個星際的寵兒。 歷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建筑學家、科學家、少年將軍、天才外交官各路大佬都將她捧在心尖尖上,拜倒在石榴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