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86章 五年計劃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86章 五年計劃

什麼五十年,一百年的計劃,李世民一點都不興趣。

但這個五年計劃,卻讓他眼前一亮。

“先生能否說得更加詳細一些?”

“這個嘛,其實還得結合大唐的實際況來制定。”韋安平想了想道:“比如五年滅掉東突厥,打通西域綢之路,開發嶺南,發展農業等等。”

靠我們兩個人肯定是做不出來的,必須由朝廷的各個部門共同合作,先是分別制定計劃,然后再由陛下和眾位大臣進行總結,并確定下來。”

“確實。”李世民想了想,點頭道:“就算是朕,也不可能了解大唐的每一個方面。”

“所以應該立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整個五年計劃。”韋安平提議道。

“部門?”李世民眉頭一皺道:“難道不能由戶部負責嗎?”

“六部都是平級的,戶部憑什麼能統管全局?”韋安平反問道。

“這倒也是。”李世民想了想道:“但突然增設一省,恐怕會引起反對,不如先把這件事給中書省去做。”

“那還不如立一個臨時的計劃閣呢。”韋安平說道:“然后再從宗室、朝堂、軍隊中調人才,共同負責此事。一旦計劃完,就可以隨時撤銷。”

Advertisement

“好吧,那就先試試看。”李世民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還是選擇了相信韋安平。

“那我先推薦一人閣。”韋安平又道。

“誰?”

“李靖。”

“為何?先生可有理由?”李世民疑道。

韋安平想都不想就說道:“滅東突厥,須得李靖。”

“有道理。”李世民點點頭,隨后卻笑道:“但先生太過小看朕了,若是朕親自出手,一樣能滅掉突厥!”

“但陛下要坐鎮中央呀!”韋安平也跟著笑道。

“所以朕才同意了你的建議。”李世民大笑。

說完這件事,兩人又閑聊了一會兒,韋安平這才離開。

送走韋安平后,李世民立刻召集朝中大臣,開始商議預算制和五年計劃。

對于預算制,大多數大臣都沒有太過意外,畢竟“量為出”的思想,其實早就有了。

通過預算的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花錢,倒也沒什麼問題。

因此這個制度很快就被接了。

但到了“五年計劃”,許多大臣都提出了反對。

“陛下,世事無常,又怎麼能用一個計劃,預計未來五年的況呢?”戶部尚書蕭禹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非也!”李世民搖頭道:“就是因為世事無常,才要有所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臣贊同此事!”長孫無忌也開口道:“此計劃就如同陛下之前所說的發展民生一樣。有了計劃,才能讓百知曉朝廷的目的,才能一心一意辦事,而不是隨心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然也!”魏征也點頭道:“有了這份計劃,才能使君臣上下一,天下百姓萬眾一心。”

“臣反對!”刑部尚書張亮搖頭道:“此等計劃,就算是有,也應該是朝廷的最高機,怎能輕易示人?”

“張尚書說得有理。”李世民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就把計劃分為機計劃和一般計劃。”

“何為機計劃,還請陛下明示。”張亮又道。

“軍事計劃、火藥武計劃、對外計劃……”李世民想了許久,隨后點頭道:“暫時就這三個吧,以后還有的話,再加進來。”

“是。”張亮點頭退下。

“臣有話要說!”杜如晦接著站出來:“此計劃立意雖好,但須得先掌握全國況,否則只會好心辦了壞事。”

“臣附議!”房玄齡也跟著說道:“不管是預算,還是計劃,都得符合實。盲目的計劃,只會勞民傷財,惹得民怨沸騰,重蹈隋煬故事!”

“有道理!”李世民點了點頭。

他經歷過隋煬帝時代,知道一意孤行,好大喜功,會給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后果。

不切實際的計劃,同樣如此!

“二位卿可有什麼建議?”

“臣認為,不管是預算還是計劃,都得經過史臺查驗。”房玄齡提議道。

史臺?”李世民有些驚訝。

此時的史臺,其實只有風聞奏事的權力,也就是平時聽到什麼員的風聲,可以來向皇帝告狀。

至于別的事,他們也管不了。

萬萬沒想到,房玄齡竟然提議把“審核”的權力,史臺。

“為何是史臺?”李世民問道。

“因為預算和計劃,都會涉及六部利益,只有史臺能獨善其。”房玄齡直言道。

“這倒也是。”李世民點點頭。

預算是花錢,計劃是提議怎麼花錢……都跟錢財有關!

因此,作為最終審核的部門,一定不能是利益相關,否則就全套了。

想來想去,也只有史臺這個風聞奏事,毫無瓜葛的部門,才能做到獨善其

“好,朕同意此事!”李世民再次點頭。

“還有……”房玄齡繼續問道:“誰來調查各地實?”

“設觀察使和黜陟(讀置)使。”李世民想了想道:“觀察使負責觀察民和各地實,黜陟使負責監察地方員,同時負責向中央匯報實。”

“如此,臣就沒有問題了。”房玄齡點頭道。

“戶部尚書,你可還有疑?”李世民親自點名道。

“臣……還有一問。”蕭禹想了想道:“計劃雖好,但若是出現天災人禍,如何應對?”

“這個簡單。”李世民微微一笑,心道:幸好先生提前說過。

“預算方面,要提前準備應急預算,用于應對天災人禍。”

“計劃方面,制定專門的應急計劃,用于應對不同的天災人禍。”

“比如發生叛,要從哪里調兵,周邊州縣如何應對。”

“比如發生水患,要如何應對洪水,如何調撥糧食,如何收攏、安置災民,如何善后理。”

他一開口,便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堆。

蕭禹聽完這些,頓時拱手道:“陛下思慮周全,臣已經沒有疑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