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85章 預算制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85章 預算制

從學堂離開,韋安平徑直去了皇宮里。

見到李世民的時候,他正在翻看一本厚厚的賬簿,面無表,渾散發著一生人勿近的氣息。

韋安平見狀,只好默默地閉上,在旁邊等著。

好在,李世民發現他之后,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賬簿。

“先生,來了怎麼不說話啊。”

“我這不是怕打擾你嘛。”韋安平攤手道:“長樂王府賺了不錢吧?”

賬本那麼厚,肯定有大量的貿易往來,必定能大賺一筆。

“比朝廷一年的稅收都要多!”李世民氣惱道:“朕登基以來,夙興夜寐,一直在努力發展民生,沒想到卻有人在挖朝廷的基!”

“這種事很正常。”韋安平聳了聳肩:“他是王爺,又養著偌大的長樂王府,要是沒點副業,怎麼能保持風呢?”

“說實話,皇家的這些宗室外戚,誰都干凈不了。”

宗室外戚、世家大族,靠種田的收,怎麼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家族?

誰家還沒點額外的收呢?

至于這些收怎麼來的,只能說懂的都懂!

李世民當然也清楚這些,但他之前一直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不想失去宗室的支持。

所以只能放縱!

Advertisement

只是萬萬沒想到,竟然養出了長樂王府這樣的龐然大

“先生難道也沒有辦法嗎?”李世民看向他問道。

“辦法當然有。”韋安平點頭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殺儆猴。”

大家都不干凈,但只有長樂王冒頭出來,那就把他當做那只,殺掉給其他猴看看。

“有沒有徹底絕的方法?”李世民又問。

“有,但不現實。”韋安平搖搖頭,并沒有多說什麼。

但李世民已經聽懂了。

他點點頭:“朕明白了,那就殺儆猴吧。”

“抄家的財貨,陛下打算怎麼理?”韋安平忽然問道。

“當然是充左藏庫。”李世民想都不想就回答道。

“我有一個小想法。”

“說說看。”

“我覺得可以拿出一部分錢,擴大建造司的隊伍,招募更多的工人,加快長安周邊的建設。”韋安平說道:“另一部分錢,則用到去,在那邊發展工業。”

“大唐的疆域這麼龐大,只發展一個長安都城,肯定是不行的。”

“先生說的是兩京制?”李世民一下子聽懂了他的話。

兩京制,也就是設立兩個京城的制度。

兩京制從東漢開始,設立“東京”、“西京”長安。

隋朝雖然沒有明確的兩京制,但也有東都,西都長安的說法。

到后來,唐高宗時期也施行了兩京制,同樣是和長安。

如今,韋安平提議發展,李世民一下子就能聽明白是什麼意思。

“不僅僅是兩京。”韋安平說道:“除了長安和,江浙一帶也要發展,還有廣州的一帶,以及幽州一帶。”

“江浙、廣州、幽州……”李世民重復了一遍,忽然疑道:“先生說的這三,怎麼都在海邊?”

“因為海洋才是真正的寶庫!”韋安平強調道:“我之前就說過,世界上七的地方都是海洋,誰掌控了海洋,誰就掌控了世界。”

“朕明白了!”

李世民點點頭,但又猶豫道:“可是,現在左藏庫并不沛,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以后出了意外怎麼辦?”

這段時日,朝廷一直在大力發展民生,花了不錢,左藏庫都差點見底了。

查抄了長樂王府后,才好不容易補充了一點進來。

如果一下子又拿走了大部分的錢財,萬一遇到天災人禍怎麼辦?到時候朝廷拿不出錢,是真的會要命的!

“這確實是個問題。”韋安平點頭道:“所以我覺得朝廷的財政制度得改!”

“啊?”李世民微微一驚:“要怎麼改?”

“改預算制。”韋安平答道。

預算制,其實并不是后世才有,而是從西漢時期,就有類似的觀點,也為出。

但預算制真正發展是在北宋時期,并且作為財政制度出現。

北宋時,負責做預算的機構三司,最高三司使,別稱計相。

到明朝,取消了三司使后,這個職務劃分到了戶部,但真正掌管預算的卻是閣。

清朝也有類似的機構,而且結合了西方傳來的制度和理財之法,變得更接近于現代的預算制。

“量為出?”李世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個詞。

“是這個意思,但要更加詳細。”韋安平點頭道:“預算制,不僅要知道國家每年的收,還要合理安排好每年的支出,能夠更好的規劃國家的發展。”

“比如通過統計去年的國家收,預算今年的收;再據今年的計劃,預算今年的支出。”

“如果兩者差距不大,就說明計劃合理,財政健康。”

“如果收比支出多,就說明國家的投不夠,應該增加支出,用于各項發展。”

“如果支出比收多,就說明國家的投太大,應該取消或者延后一些計劃,避免出現意外,讓國家。”

韋安平的話雖然說得簡單,但李世民聽得十分認真,每一句話都會認真思考,仔細咀嚼,反復琢磨。

許久之后,他才從沉思中醒來,同時一聲長嘆:“先生的提議非常好!”

“但這個預算制度涉及的部門太多,牽一發而,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

“而且,朕仔細思考之后,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

“計劃。”韋安平吐出兩個字。

“對!”李世民猛地擊掌道:“就是這個!按照先生的說法,朝廷必須要做好每一年的計劃,清楚每一年需要做什麼,如此才能有一個合理的支出預算。”

“可是,每年一個計劃太過麻煩,朝廷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五年。”韋安平微微一笑:“后世的國家計劃,都是以五年為一期,也就是五年計劃。”

“預算也可以以五年為一期,用來輔佐五年計劃。”

“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更長的五十年計劃和百年計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